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的产业构建思考——以青海省门源鲁青园田园综合体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季艳 王艺润
[导读]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是我国在新时代破解“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作为协同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建设以及促进乡村第一、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提供有效平台。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是我国在新时代破解“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作为协同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建设以及促进乡村第一、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提供有效平台。本文以青海省门源县鲁青园项目为例,从基地条件、发展定位和产业体系构建方面,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和产业体系构建,以期为其他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 田园综合体 产业体系
        1.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在同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正式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检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的提出综合提炼了前期我国农村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些实际成果,成为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1]。国务院、财政部、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相继发布政策文件,从资金支持、土地供应、生态保护等方面引导田园综合体发展。
        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担负保护三江源和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重大责任使命,这就要求青海必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崛起。门源回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门源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迎来资本流入、创新协作、区域旅游合作等诸多战略机遇。依托山东省援青项目——鲁青园为载体,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契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打造融合生态田园化、产业融合化、配套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具有培育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撬动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减贫脱贫的重要意义。
        2.基地条件与资源分析
        2.1 区位交通
        项目位于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泉口镇,距离青海著名景区百里油菜花海仅35km。规划范围以山东省援青项目——鲁青园为核心载体,总规划面积约45000亩,现状人口约3045人。项目地对外交通便利,融入西宁1小时经济圈和兰州3小时经济圈,极大压缩对外的时空距离。但是内部道路系统不完善,存在路面质量较差、与大通河生态走廊缺乏联系等问题。
        2.2 自然资源
        门源县地处甘青交界,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典型的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高原寒温湿润性气候特征。由于地势高寒,气候冷凉,“霜冻、冰雹、干旱”三大自然灾害频率较高,对农牧业生产影响较大。土壤条件较好,以宜耕宜牧的黑钙土为主。综合门源县气候、自然灾害情况以及土壤条件,规划区内适合发展旱作农业以及牧业。
        2.3 产业基础
        目前,门源县第一产业以油菜、青稞种植、冷凉蔬菜大棚种植、冷水鱼养殖等农牧业为主;第二产业总体水平薄弱,发展乏力;第三产业以百里油菜花为引领,成为当地主要经济来源。全县总体经济发展较落后,现代化生产工艺水平,品牌建设意识薄弱,导致以农业为基底的产业链条很难做到持续延伸,与二、三产联动较弱。
        2.4 生态文化
        门源县是青海省两个回族自治县之一,生态条件优越,民族文化多元。城东拥有全省面积最大的仙米天然林区,中部有堪称高原奇观的百里油菜花海,西部有苏吉、皇城为主的大草原风光,形成别具一格的西部山水画廊。2011年,泉口镇获得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艺术之乡”的称号,被授予为“回族宴席曲之乡”。


        3.项目发展定位与规划策略
        3.1 发展定位
        基于基地综合建设条件和上位规划指导意见,我们提出深挖“高原生态农业+休闲娱乐游憩+诗意画境田宅+赏花避暑旅居+绿色产业聚集”的组合优势,以创建生态环境优越、人居环境优美、产业体系完善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为总体定位。以打造国家(山东)援青对口帮扶、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为发展目标。使其成为高原生态科技农业推广示范区、“一带一路”特色农产品展贸区、门源生态文旅新名片和西北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样本区。
        3.2 规划策略
        以产业为核心,充分挖掘现有油菜花、青稞、畜牧等优势产业进行包装升级,增加一产附加值,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优势。
        以文化为魂魄,挖掘文化要素,利用当地多元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西北风情特色复合旅游业、农业发展、形成大文旅产业。
        以旅游为先导,规划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培育本土农旅文化品牌,强化田园景观吸引核打造,发展酒店、民宿、公寓等旅游服务业。
        4.产业体系构建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合理的产业体系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2]。本项目的产业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田园综合体的粘合剂作用,以当地优势农业为基础,延伸产业链的方式,注入休闲经济功能,构建“田园+六次产业群落”,促进门源县城、乡、园联动,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4.1 做强优势特色农业
        以龙头企业和专业种植大户为主导,以农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家庭农场为补充,在现有农业基础上进行整合提升,重点发展精品粮油、高标准冷凉果蔬和特色中草药,实现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高标准种植。同时,依托现有养殖基础,建立规模化的特色水产养殖、生态高原牦牛、中药有机羊和高原散养跑山鸡养殖基地。
        4.2 做优一带一路特色食品加工及商贸
        一方面,对粮油、果蔬、水产品、中草药和蛋奶产品等农副产品进行贮藏、烘干、冷藏、包装、分级等初加工和净菜、脱水、果酒等精深加工后,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品牌体验店的方式,培育绿色农业产品品牌及“三品一标”认证品牌。另一方面,通过畜禽定点屠宰、规模加工和冷链物流为引擎,对生态牦牛、中药有机羊和散养跑山鸡等特色产品实现农牧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生产,带动门源县农牧业产业链的延伸。最后,利用门源县区位交通优势,打造甘青区域北部冷链物流中心,加快形成以西宁为枢纽,以门源为甘青区域的北部中心,以泉口镇为节点的甘青物流网络,促进门源快速融入“一带一路”东部地区等外部市场,将门源品牌输送至全球。
        4.3 做特田园文旅休闲
        依托农牧养殖、地景种植等传统农业,融入休闲、娱乐、科普等要素,赋予农业休闲产业亲子游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和休闲体验的新功能;将当地油菜花、大通河、仙米天然林等旅游资源与多元民俗相融合,通过田园旅拍、艺术地景、西域美食等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内核;活化森林、气候、湿地等生态资源,打造森林避暑、湿地游览、运动康复等生态康养产业新价值。综合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四位一体,发展田园文旅休闲产业,形成农牧体验、农旅研学、田园旅拍和康复运动等多种新型经济业态。
        5.结语
        在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格局下,田园综合体是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模式。通过前期分析研究和后期规划设计,以鲁青园项目为载体,建立泉口镇区——乡村地区——产业园区的“三区生态链”,将“三区”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以生态复合形式链接起来,以更绿色低碳的形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拉动门源区域经济增长,拓展城市居民休闲空间,提升高原乡村旅游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曹玉洁.田园综合体规划编制思路与要点探析[J].中国土地,2020,8:47-48.
        [2]张敬沙,方海兰,金一鸣,等.基于生态融合发展理论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探析[J].观察,2020,48(15):56-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