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王琳
[导读] 摘要:法治建设是国家发展及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任何国家的法治建设当中,都需要相应的价值观念加以引领。
        河南省中原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法治建设是国家发展及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任何国家的法治建设当中,都需要相应的价值观念加以引领。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途径加以了解。首先要对其融入的意义价值进行明确,进而分析融入过程中的条件保障,明确可行性,最后研究提出具体的融入途径与策略,推动社会发展及法治建设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建设;融入途径
        引言:民法典编纂历时五年有余,终于在全面小康决胜之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问世了。编纂者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鲜明中国特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法典中得以全面贯彻落实,从规范体系上发挥了统帅作用。从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编排体例创新,到居住权等权利的创设;从以基本原则为基础的价值体系的构建,到内在价值体系引领下逻辑严密的外在规范体系的成就,都在更高程度上体现和表达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立法目的的民法典面世,对建设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意义
        1.1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形成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对于法治建设始终比较重视,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法律为社会群众权益提供保障,法律体系权威也需要社会群众维护。在我党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对于法治纪律、法律法规等方面始终非常重视,在国家治理中坚持正确的引导。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党员及党组织的言行严格约束规范。随着社会法治体系的不断发展,要对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规范体系加以建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形成,为法治建设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
        1.2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化体现法治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其价值观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二者的融合,能促进价值观法治化发展,有效衔接价值观及制度框架,符合国家及社会的发展要求。富强、文明、民主、和谐,都是价值观当中的核心要素,体现出了对公民人权、尊严的重视和维护。价值观的核心发展目标,是以善为本、帮助他人,以法治境界为基础,实现价值观的法治化与制度化,并在法治境界当中,充分挖掘期内涵。以此为基础,能够进一步强化价值观体系,为传播实现提供更好的载体。在社会群体中,获得充分的认可与信仰,进而形成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途径
        2.1在法治科学立法环节融入
        在法治科学立法环节,融入社会主语核心价值观,对价值观进行培育和践行,促使其内化,形成坚定信念,并外化为自觉的社会行动。以价值观作为法治建设的精神内核,使法治建设价值取向得到体现,价值作用得到发挥,从而使法治建设更好的实现,得到全面的完善和优化。法治建设科学立法缓解,融入价值观,能够是法治产权保护制度、文化法律制度、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得到健全。重点民生领域立法中,融入价值观,为妇幼婚姻家庭、社会救助、劳动就业、老弱病残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的合法权益保护。利用法律法规约束人们言行举止,实现和谐社会的共同建立与发展。


        2.2在法治严格执法环节融入
        法治严格执法环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避免执法表面化的问题。执法过程中对于执法不严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清晰认识,积极碱性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形成和谐、公正、平等的良好风气。保证规范严格、公平公正的执法心态与执法理念,使社会风气得到维护。对执法人员,加强核心理念的影响渗透,保证执法人员理念行为符合价值观要求。建设和完善相关的奖惩机制,倡导和鼓励执法过程中符合价值观要求的理念与行为,合理惩处违背价值观的情况。使执法人员的行为得到严格规范,避免了执法表面化、执法不到位等问题,确保法治建设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2.3在法治公正司法环节融入
        法治建设中的司法环节非常重要,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意义重大,在社会和谐发展中,也具有引领性的作用。因此,将价值观融入法治公正司法环节,司法部门执法过程中,严格遵循规范标准,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符合司法要求,保证执法结果的公平和公正。对社会民生案件加大审判力度,确保人民生活安定稳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与社会关系。司法部门对自身审判监督功能要充分发挥,严格按照法律制度确定罪刑法定、排除非法证据,保证司法公正。通过融入价值观,强化社会群众法律意识,让人们都能够懂法守法,尊重司法权威,确保法治建设的良好推进。
        2.4民法典是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全民教科书
        法不仅调整人的行为,更作用于人的思想,因为调整人的行为而具有规范、训诫、惩罚及救济功能,因作用于人的思想而具有教育、教化功能。《规划》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意义还在于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可的、充满正能量的价值理念和高尚的社会风尚,以矫正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荣辱观。民法典以倡导性规范、赋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等体系性的规范设计和创新性的规范配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于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制度体系中。通过各项法条教育人们诚实守信、相互信赖、彼此尊重,不欺行霸市、不蔑视弱者;教育人们在谋求个人利益时不算计、不损害他人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追求个人自由时尊重他人的自由,在谋求平等、公正待遇时不牺牲他人的平等与公正;引导人们向德向善,孝敬老人、爱护幼小。总之,民法典“以道德理念锤炼良法,以美德义行催生善治”,以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传达法的道德理念,是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全民教科书。
        结束语
        总而言之,“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包括了“法治”原则在内,而且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目标和灵魂所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唤。这一重要举措必将在增强文化自信、实现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以及实现良法善治这些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文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J].中国人大,2019,(19).
        [2]刘泾.法治与德治的互动:规则意识培育的双重维度[J].理论与改革,2017,(6).
        [3]王淑芹,王娟.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意蕴与适度性[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4]王淑芹,王娟.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意蕴与适度性[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5]任剑涛.以法治国与中华文明的自我超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6).[5]俞可平.重新思考平等、公平和正义[J].学术月刊,20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