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彭林
[导读] 摘要:农村地区人口基数比较大,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居民一般情况下都是聚在一起,因此,对农村这一区域的公共化服务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及整体的总结,这样可以得知当前这一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在以后的工作过程当中基于原先的了解制定当前的落实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这也为未来农村振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小村乡综合文化站  445600
        摘要:农村地区人口基数比较大,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居民一般情况下都是聚在一起,因此,对农村这一区域的公共化服务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及整体的总结,这样可以得知当前这一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在以后的工作过程当中基于原先的了解制定当前的落实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这也为未来农村振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这一地区的公共化服务体系在整体的运行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那将会阻碍这一地区公共化发展,也会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策略
        引言
        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则是该题系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专家学者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1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意义
        对于乡村振兴和农村公共文化的发展,党在相关的文件当中已经作出了批示,希望这一战略推动农村的发展,并将这一战略的实施和最终的成果列入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要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中包含了我国对于农业、农民和农村三农工作历史仿真创新的主要指导,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确定了措施,从而提高了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农村的凝聚力和生产力,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快速地提高,人均收入得到一定的增长。通过对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稳步的供给,可以使得农村的文化史成为乡村居民精神的重要支柱和主要的精元,增强农民道德修养以及他们自身文化素质进而使得乡村振兴战略在未来的实施过程当中,可以拥有一定的基础,减少发展的阻力。
        2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困境
        2.1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形式单一
        地方农村公共文化都具有其“独一无二”性,不同农村区域文化都各具特色,但是政府在送文化下乡中,往往忽略了农村区域文化的特色性,采取“一刀切”文化供给模式,供给内容、形式单一。如文化输送模式仍为老一套送戏剧、电影下乡等,同时村民的文化汲取仍通过看报纸、看电视和阅读书籍等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新型现代文化传播媒介很少应用在农村公共文化领域。
        2.2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异质化
        随着城乡二元格局建立,农村居民逐渐受城市“功利主义,利益至上”观念影响,纯朴乡风不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较难符合农民口味,“三俗”文化逐渐在农村区域蔓延开来,传统的农村公共文化空间被不断压缩,水井、祠堂、戏台、茶馆和宗族文化等慢慢淡出村民视线。
        2.3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主体单一
        在长期农村公共文化的供给过程中,企业、村民极少介入到村级文化建设中来。一方面受制于村民可支出水平低下,同时受自身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所影响,鲜有农村居民将支出用于农村公共文化领域;另一方面村民潜意识里公共文化建设就是政府的事情,他们极少参与到村级文化建设中来,理应自主建设公共文化变为被动接受文化。
        3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
        3.1激活村民文化活力,拓宽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空间
        现代化进程加速度发展,城乡二元格局形成,在此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受城市文化冲击,传统的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空间逐渐被挤压,祠堂、古道、礼堂、河道等标志性农村文化空间慢慢消失。因此,保护并复苏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是激活村民文化活力的必要前提。

首先村镇要加深对本村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使村民以本村特有传统文化为骄傲,从而带动全村公共文化发展。其次村镇应该加强对村庄物质文化空间的保护力度,如村镇的古建筑、古树、茶馆、河道等,培育全体村民共同守护这片物质文化家园的意识。同时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着重培养其“接班人”,使之薪火相传。
        3.2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正是现在广大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以改善农民精神面貌,助力提高农民素质水平,调动农民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快乐周末”活动在周末推行各种属于农民自己的文艺演出节目,顺应当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求,为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空间和载体。
        3.3促进乡风文明改善乡村治理
        过去,农村逢年过节总是出现四多,即:请客送礼多,赌博打牌多,封建迷信多,打架闹事多。今年,自“快乐周末”开展以后,经常性地看到各种形式的文化表演。人们在茶余饭后,卸去肩上的担子,放下手中的家务,有人去表演,有人去比赛,有人去当观众,有人去看热闹,尽情地享受着难得的轻松,悠闲地沐浴着文化的洗礼。现在村民经过文化活动聚在一起,彼此关系更为融洽,邻里之间形成一种团结的正能量,各个村在文化建设的带动下也开始产生环保意识等,不再随处倒垃圾。总而言之,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可以抵制不良陋习的泛起,减少治安事件的发生,促进整个乡村的和谐,从而改善乡村治理。
        3.4打造专业文化管理团队
        一般情况下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公共化服务基础之上,为农村文化的建设提供一个重要的保障,因此,政府部门也应该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加强管理人员的建设,在基层的管理人员招聘等过程当中,应该了解到,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人员才能够胜任有关工作,因此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比如说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有一定的文艺特长等等,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从制度层面落实相关政策与工作年限较长的文化管理人员,一定的薪资晋升空间,解决他们在工作时的后顾之忧,对一些特别优秀的人员,可给予他们的晋升机会,从而保证队伍的稳定性。有关部门也可以从农民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保障农民参与到相关决策的权利,积极地实施自己应有的义务。
        结束语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很难有创造性的变革,只有正视问题,才可以解决问题。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④将文化建设列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一,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村民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愈来愈强烈,但长期以来政府单一性的自上而下送文化且在这个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反馈机制,造成所送文化难以符合村民口味。从村民自身、社会组织、社会企业、政府等多途径出发,合力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是当前市场所需。
        参考文献
        [1]段雨泓.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困境探究[J].新西部,2019(36):9+34.
        [2]钟祥虎,范晓颖.协同视域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基于鄂东H市的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19(51):80-81.
        [3]周敏.构建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模式的实践路径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40(12):38-42+83.
        [4]甄惠.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需“精准滴灌”[J].人民论坛,2019(32):138-139.
        [5]杨雪英,张元,谢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的治理困境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10):116-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