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鲁晓栋
[导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创造了世所罕见的脱贫奇迹。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312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创造了世所罕见的脱贫奇迹。而把旅游产业开发和贫困地区的土特产品、生态资源以及乡村独有的文化特色等优势结合,在具有旅游价值或可开发的贫困地区开发乡村旅游业,是实现精准脱贫的一条有效路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能有效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经济水平,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探讨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路径及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乡旅融合;实现路径
        精准扶贫是现阶段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方略。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机会。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重要的扶贫方式之一,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促进扶贫工作目标的实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途径之一。利用乡村所特有的旅游景色发展产业,不仅能够实现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还能将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形成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有效减轻地方政府扶持的负担。因此,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
        知名度不高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过程中的痛点之一,各地方政府虽大力倡导乡村旅游的发展,但由于区政府本身存在资源上、意识上的局限性,忽视特色品牌的打造,导致乡村旅游资源知名度低,鲜为人知。品牌效应的缺乏,致使乡村旅游无法有效地吸引到国内游客前来游玩,同时很多国际友人也并没有发现乡村旅游的独特价值及其所蕴含的文化资源。近年来虽然各地大力兴办特色旅游项目,但参与的对象和接待的游客大多呈现出规模小、消费能力低的特点,无法真正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扶贫目标进展缓慢。而品牌知名度低,是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同质化问题突出,缺乏合理的规划机制
        地方政府在制定旅游项目和规划旅游景点时,过于依赖外地的成功经验,形式上生拉硬套,内容上则出现同质化倾向,忽视对本地旅游资源的辩证分析以及对实际情况的把控。有些乡村旅游没有树立起自己的服务特色,还是沿袭老一套的模式,围绕农家乐、农家采摘等展开布局,旅游项目比较陈旧;同时,部分乡村在发展旅游资源时,没有做好通盘考虑的大规划,没有形成大格局,凸显出差异性,因此不能有效吸引游客,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例如,各地都积极举办“花节”来吸引各方游客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但举办时间短,只有一个月,无法形成一年四季的经济效益。由于没有形成特色,有一部分游客甚至坦言,不愿意花钱跑到外地参加在家乡郊区就看到的花卉活动。
        (二)乡土特色不明显
        我国地大物博,文化博大精深,单从全国的旅游资源上来说,各地方乡村的文化资源、民族风情都是有非常强烈的乡土特色的。但纵观全局,我们发现全国的乡村旅游资源几乎是雷同的,缺乏自身独特的乡土特色和风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图省事,不顾本地的具体情况,盲目的借鉴其他地方的建设规划、图纸;同时,某些景点的商业气息过于浓厚,使该地方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历史风味,无法引起游客对历史文化的美好向往。没有新意,没有突出本地的特色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症结所在。部分地区在规划和建设乡村旅游资源时,盲目开发,没有把乡土文化的保护列入考虑,致使很多的乡村民俗遭到很大的破坏,造成了人工痕迹明显的问题。
        (三)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世界的满足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需求。现代人参加旅游活动,多是为了从平日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寻找一些休闲放松的时间,同时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对生活和购物交通等资源的高标准要求也体现了现代人对于旅游资源的需求。


        如今,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的旅游资源都存在规划布局整体滞后的问题,一些老旧的旅游路线没有及时把新开发的新景点更新进来,使得游客“找不着北”;另外,景区旅游景点的设计缺乏整体性、延续性、系统性,导致游客在参与旅游项目时的体验感变差。从接待条件和旅游生活条件上说,部分景区接待条件相对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信号覆盖不全面,给游客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在这个信息共享、即时互联的时代,这几乎是一个致命伤。同时,由于村民自身的卫生意识和思想意识都不够高,这些散落在各个村落间的乡村旅游景点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任意摆放的垃圾和随处可见的苍蝇蚊子都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也是因为其具有零散性,各个旅游景点管理起来难度大,没能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体,竞争力较弱,限制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贫困对象的识别不精准,政府引导力度不足
        发展乡村旅游,为的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然而在选定项目和正式实施的过程中,许多真正的贫困人口却没有参与进来,使得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资金的缺乏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一)明确精准扶贫对象,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时,有关部门首先要明确具体的扶贫对象,通过分析调查了解本地贫困人口的家庭和经济状况,有效的确认帮扶对象,让贫困户真正的受益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其次,相关部门要坚持“一村一策”行动准则,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政策、制度,确保乡村扶贫项目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再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贫困乡村资料数据库,科学管理,合理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二)因地制宜设计农旅产业,打造特色品牌
        乡村旅游规划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经验做法,而是要与自身情况相结合:一方面要科学的进行旅游规划,突出品牌特色,凸显本地的人文情怀和风土人情;另一方面,应该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寻找最优的产业打造路径,开发特色产品,带动经济发展。如可构建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呈现更多的乡村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同时还能进行乡村旅游景点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的去同质化,打造独一无二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真正吸引国内外游客,实现脱贫目标。
        (三)鼓励多方投资,依托当地资源发展服务业
        在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时,政府应该积极引入各方面的资金,减少因为资金不足而发展滞后的问题。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旅游合作社,贫困村民可以将土地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到项目中,使乡村旅游事业规范化。合作社的资金优势和政策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盘活农村地区经济,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政府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稳得住。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资本的加入,使各企业看到发展乡村旅游的价值和意义,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为乡村旅游事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投入。
        总结
        只有真正恢复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带领贫困人口走出贫困,实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借助旅游业这一载体,充分开发乡村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可以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带动就业,让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事业稳得住,发展好。为此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此为媒介,实现精准扶贫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静.探索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研究[J].试点论坛,2020:202-203.
        [2]叶秀霜.初探乡村旅游进准扶贫实现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34):120-121.
        [3]张俊英.青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19(5):158-162.
        [4]王倩.山西省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J].《南方农机》,2019(22):62,86
        作者简介:鲁晓栋男1979.10.26汉,绍兴,中学一级,大学本科,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312000,研究方向:班主任管理和旅游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