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水新
广西省南宁市横县横州中学 530300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推行,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革新的机会。新课改理念中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得有兴趣,教师教得轻松,但教学效率很高。因此,在新课改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德育教学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积极探究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
1.1课程教学模式滞后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初中教师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课程教育效果。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诸多理论知识,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只关注教育目标的完成,没有切合学生实际来创新课程教学形式,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直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削弱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1.2忽视实践活动开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就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使他们的思想观念与道德素养在学科实践中得到提升。但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没有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使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脱离,学生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不匹配。为了保证学生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的共同提升,教师要关注学生校园生活的细节,积极组织他们参与有关道德与法治的主题活动,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对策
2.1注重情境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生活化的案例、有趣的游戏等为学生创设导入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从而实现课程导入与课程讲解之间的有效衔接。例如“和朋友在一起”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为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并进行问卷调查:当遇到快乐的事,你最愿意与谁分享?当心里有秘密时,你最愿意向谁倾诉?当遇到困难时,你最愿意向谁求助?你最愿意与谁一起外出游玩?结果显示,“当心里有秘密时,你最愿意向谁倾诉?”“你最愿意与谁一起外出游玩?”这两个问题中绝大多数会选择“好朋友”。教师以此为线索,引出“朋友”这一话题,并结合现实生活调动学生的讨论、学习兴趣。
2.2合理应用自媒体
2.2.1利用自媒体信息平台,布置学习任务
在自媒体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可供人们交流互动的平台越来越多。例如微信、微博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平台。这些自媒体平台都具有网络传播的固有特点,传播速度快,包含内容广泛,且不具有时间空间局限。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要牢牢抓住自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将课程教学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利用这些自媒体平台开展更高效的教学。例如,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优化,不再单一地以课堂布置批改为主,可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布置学习任务。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建微信群的方式,给学生提出一些与课本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种方式,学生更容易放松,能够有效地减少学生对学习和作业的抵触心理。
2.2.2灵活应用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式
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地运用自媒体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自媒体中所富含的图文、影视等,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体验,进一步增强课堂活力。如此一来,更进一步地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作用下不断提升思考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自媒体平台,如微信、盒子作业等,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或者学习成果的检验,便于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实际情况,避免因心理未能得到疏导而产生极端思想。例如,教师在教学了《学会负责》这一课时以后,教师可以在自媒体平台、微博或者微信上发布一些与责任有关联性的测试题,如:在日常生活中,你遇见过哪些勇于承担道德义务的事情?而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作答进行细心的评阅。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阵地开始多元化,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
2.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增强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遵守社会规则”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讲述一个男士在候车室打电话的事例,而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回答:“在实际的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们当时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电话的‘自由’?”这时,教师就会发现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而后让他们先在小组内部互相讨论,明确己方的观点和依据,而后双方进行讨论。下面便是两方的观点和讨论。如,正方观点:打电话是这位男士的自由。“打手机是这位男士的权利,他有权利在任何地方和时间打电话。”“候车室中也没有明文规定不能打电话。”反方观点:这位男士不应该在候车室打手机。“候车室中还有其他人,这位男士打电话会影响到其他人。”“这位男士有打电话的自由,但是也应该顾忌场合。”最后,教师再进行课堂的总结。这样,学生在小组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4开展课外实践,培养道德素养
相比于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更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长期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会降低其课业成绩。因此,教师要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同时,满足学生对提升实践能力的追求。开展活动前,教师要了解与关注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并积极与其沟通活动形式。在师生达成一致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理论知识,使道德素养与法制观念更深入学生内心。在完成关于法律部分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搜集与知识相关的法律案例与相关条例,并开展“我是公正小法官”的活动,让各个小组结合所搜集的材料分享法律事例,展现其权威性、严肃性,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不断增强他们法律观念。在组织法制实践活动的同时,教师可将关注点转移到道德实践教育中,如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参加义工服务、走近革命先烈纪念碑、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还可引导学生进入小区,给孤寡老人送温暖、清扫垃圾、清除小广告等。
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通过将生活实际融入课程内容来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并借助信息技术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另外,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吉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中华少年,2019(2):206.
[2]姜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浅析[J].中华少年,201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