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道菲
中国共产党兴仁市委员会党校 贵州省兴仁市 5623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并写入党章,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为实现共同富裕所付诸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质机制。”指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是确保脱贫成效的持久保障,是扶贫领域标本兼职的有力措施。近年来,黔西南州抓住历史机遇,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精准扶贫为统揽,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助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黔西南州地区;决战脱贫;乡村振兴;实践启示
黔西南州地处贵州省的西南部,是云南、贵州、广西的结合部,云贵高原南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地质特征,构成了万峰林、双乳峰、马岭河峡谷等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在其间形成的中国抗战精神写照的“晴隆二十四道拐”,它们既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文化基石,又是黔西南地区历史文化和旅的 文化的精髓。
一、黔西南地区基本情况和脱贫成效概括
黔西南州于1982年5月1日建州,聚集布依族、苗族、回族、彝族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所占国土面积为1.6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9.5%。辖区内包括义龙新区、兴义市、兴仁市(县级市)、安龙县、普安县、贞丰县、册亨县、晴隆县、望谟县的“一区一市七县”。2019年 户籍总人口为368.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224.8万人,农村 人口占总人口约为61%。该地区由于长期交通条件较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多,是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之一,201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801.65亿元,仅占全省7.6%。
消除绝对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们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该地区2011年贫困人口109.18万人,贫困发生率36.23%,经过几年的精准扶贫,精准大力,黔西南州2014年贫困人口下降为58.29万人,贫困发生率18.48%。经过持久努力,黔西南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不松懈、“不歇脚”,始终围绕“一达标两不愁四保障(+饮水保障)”及“四个不摘”开展工作,到2019年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贫困人口减少了12.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4%。虽然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该地区目前仍有望谟、晴隆2个县待国检验收脱贫摘帽。而对于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目前主要是加大力度巩固脱贫成效,采取措施防止因病、因灾、因学等因素防贫,决战脱贫,仍然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根据黔西南日报、黔西南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年鉴、贵州省统计局等数据整理)
二、黔西南地区决战脱贫的实践启示
黔西南脱贫攻坚成效的取得,是黔西南广大干部辛苦付出的共同结果,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帮扶的结果,是黔西南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成果,是黔西南州委州政府积极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的实践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领头鹰”作用。
“给钱给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加强党的领导,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农村工作事无巨细,复杂繁琐、千头万绪,同时农村发展快,需要不断学习注入更多的现代发展理念,尤其是基层党组织,需要不断创新发展,而不是墨守成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2.产业形成“企业+”模式,用好“火车头”带动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创新发展理论,重点打造特色产品、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例如,辖区内鸡场坪村属于一类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5户1061人,2017贫困发生率1.99%。鸡场坪村积极谋划,发展产业千方百计为贫困人口增收。发展发展蓝莓产业,蓝莓基地紧靠放马坪高原旅游景区,吸引大量旅客。蓝莓基地,一是流转荒山土地1200亩,每年支付36万余元流转费,其中涉及贫困户80户。二是政府财政扶贫资金入股63.3万元,带动89户贫困户,年分红资金5万余元。三是蓝莓种植和采摘每年用工200人次,其中涉及贫困户50余人次,支付务工费用达20万元。采用公司+贫困户+合作社等模式,发展产业,助推贫困户增收,稳定脱贫成果。
3.强化队伍建设,发挥人才的“引擎”作用。
三国时期的曹操说道:“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孙中山先生在《上李鸿章书》也说道:“治国经邦,人才为急”。说明我国自古注重都是人才。习总书记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大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4.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等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说明了生活环境已经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人们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因素。黔西南州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一是配齐保洁员。
5.把防返贫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奋力决战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脱贫摘帽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生活的开始、是奋斗的起点。已经脱贫的地区和贫困人口要持续巩固脱贫成效,避免出现反弹现象。黔西南地区为有效防止返贫出亮招:一是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活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以农民讲习所、院坝会、结对帮扶等为载体,通过宣讲,激发广大群众内生动力,鼓励和支持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向上。二是贯彻落实“四个不摘”。对已摘帽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监管”,持续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三是采用“四逐四准”工作法。“四逐四准”是黔西南州委州政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提出的“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去解决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要求,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提出的一种创新的工作方式。“四逐”,即逐村逐户征求意见、逐人逐项精准措施,“四准”,即精准找问题、精准搞调研、精准定措施、精准抓落实。通过“四逐四准”的工作方法,精准掌握每村每户的具体情况,尤其未脱贫户和边缘户精准定帮扶措施,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为其他地区决战脱贫,提供实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