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师应用实践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林琳 王利荣 李一宁
[导读] 本文阐述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提升教师应用实践能力的意义,分析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师应用实践能力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提升教师应用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林琳 王利荣 李一宁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01
        摘要:本文阐述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提升教师应用实践能力的意义,分析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师应用实践能力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提升教师应用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应用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特点是立足城市,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应用型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师的素质要求上,除了过硬的学术水平外,更注重应用能力、实践能力水平。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科研上注重应用型科研,科研成果转化周期短,转化化率高。在办学上,是要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因此,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刻不容缓。
        1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提升教师应用实践能力的意义
        1.1 提升教师应用实践能力,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应用型大学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产业能力水平。这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首批2017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已经下达,31个项目共安排中央投资12.28亿元,这也是中央预算内投资首次对应用型高校建设专门立项予以支持。应用型本科建设项目是继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双一流"建设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设立的一项重大工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服务区域、产业能力水平都要求教师具备应用、实践能力,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发展的需要。
        1.2 提升教师应用实践能力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要想培养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首先必须树立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构建适应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发展需要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就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相应地提高教师的应用实践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 ,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认知、创新和全面发展的潜能。
        1.3 提升教师应用实践能力能对教师在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更好地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高校教师大部分来自高校毕业的学生,他们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科研能力,但是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应用实践能力较弱。教师应着重将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融入到专业发展、课程建设中、科学研究中,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在理论上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兼具实践知识,将所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应用实践能力,对于教师自身在学校更好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师实践应用能力现状
        重学术理论,轻应用实践的观念导致教师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动力不足。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根在城市,定位在应用,它与研究型大学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侧重点是不同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应该更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但是目前,部分教师没有转变观念,仍然忽视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在科研上,更注重是否产生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而忽视学术成果转化以及应用性。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途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教师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程度,从而决定人才培养质量。
        2.2 在教师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缺乏有效的实践培训机制以及考核激励机制
        在实践培训方面,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虽然有培训计划及方案,但是缺乏针对性与实际性,没有从学科专业特点、教师实践需求出发制定培训计划。实施上没有突出效果及后期评价。缺乏考核激励机制,在企业实践考核、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等考核中,指标体系没有体现应用实践能力环节,考核评价的忽略,导致实践流于形式,实践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在双师制度上缺乏详细的认定、考核激励制度,导致双师水平不一。同样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导致教师缺乏实践的积极性。


        2.3 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深度缺乏,教师企业实践浮于表面
        校企合作,应该做到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校企合作应该是"双赢"模式,应该做到资源共享,但是目前校企合作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次,并没达到深入的校企融合的合作程度,目前是在经费上缺乏保障,企业合作办学的动力不足,学校提供的服务有限,教师去企业实践只是浮于表面。教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的影响,难以保证有效的时间参与实践培训以及参与到企业最重要的环节中去,因此校企合作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加深和探索。
        3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师应用实践能力提升途径
        3.1 转变观念,提升教师应用实践能力,落实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
        学校自上而下必须转变传统观念,认清学校定位,办学思想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从思想上认清城市型、应用型高校的立足点在城市,突出的是应用。高校的四大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因此,城市型、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科学研究上创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科研评价体系;在师资队伍方面,注重高素质、应用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注重的是与所在城市的融合,传承与创新文化,服务社会与经济。教师必须转变重学术理论,轻应有实践的观点,从思想上重视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对教师进行培训,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3.2 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深度融合,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上秉承合作双赢的原则,开展系列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要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校企合作,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并输送教师到企业实践,教师参与到企业的重点生产实践环节中去,更有效地提升应用实践能力。邀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人员到学校给教师定向培训。学校给企业提供人才,教师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提升教师的能力。将行业企业纳入师资培训基地,突破传统的培训思想。行业产业实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要环节。教师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壮大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引导专业发展与北京行业产业对接,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教师进行校企双考核。注重教师科研上的成果转化,进一步创造应用型科研环境,与企业行业合作,高校通过政策导向, 鼓励教师去企业从事项目与研发工作。提升成果转化的利用率,应用技术研究可有效提高 “双师型” 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3.3 完善教学、科研培训、双师等方面考核激励制度,为教师提升应用实践能力提供必要条件与保障
        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效果评价是检验教师实施课程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考核机制上教学上注重实践教学的效果,将实践教学与绩效挂钩,这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利益,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自发地提升自己的应用实践能力。在培训制度上,制定合理针对性强的培训措施,分类指导,采取校内校外,国内国际相结合培训的方式,进一步开阔教师视野,鼓励教师多参与企业行业等外部学习与实践,强化教师在产教融合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取得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
        注重双师素质的认定、考核。在培训、双师考核体系上,完善考核标准,细分类别,注重应用实践能力,按照考核等级激励教师自我提升。在教师的职称、奖励等重要问题上注重应用实践能力的考评;在教师科研项目申请评估过程中重视应用型研究, 同时建立关于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绩效评价, 通过绩效评价反向促进教师主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提升教师应用实践能力的道路任重道远,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因此除了各种制度的完善,还要形成长效机制贯彻下去。
        参考文献:
        [1] 吴岩.新工科 :高等工程教育的未来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6).
        [2] 兰明尚.新时代示范性应用型高校 “12345”发展模式探析 [J].三明学院学报 ,2019(3).
        [3]谢传会,郑谦,程业炳.应用型本科髙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实践t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01):82-84
        [4]王艳蕾.应用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途径[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5):313-314.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