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宁 林琳 王利荣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01
摘要:本文阐述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师职业素质的内涵、意义,分析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师的现状,从更新观念、提升教学、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应用性科学素养、制度保障四个方面论述了提升教师职业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城市型、应用型大学 教师职业素质 思考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职业素质的高低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推动高校事业的发展。
1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师职业素质的内涵
素质分为先天与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生而具备的。后天素质是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而获得的。因此,素质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和社会环境影响,通过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稳定的品质。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走向就业的基本条件,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素质。
教师的职业素质,由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五部分组成的。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是教育思想素养内容,职业道德素养是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教师道德结构中起着主导作用,知识素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能力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身心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它是教师工作与生活愉悦的保证。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是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在专业实践、应用科研、服务地方、国际视野等能力方面显得至关重要。
2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意义
2.1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提升教师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在培养人才层次及类别上做出调整,这相应地对教师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与思想素质,还有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要对学术前沿的知识能及时掌握,并且能具备创新与更新能力。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是随大学培养人才目标以及具体内容而不断变化和调整的。
2.2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应用性研究职能决定提升教师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大学的重要功能有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也是培养人才的延伸。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开展的是应用型科学研究,因此在教师的素质上重点强调的是具有应用能力的素质,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以科研任务带动人才培养,在教学研究、课程研究、教学方法研究等方面具备良好的素养。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传递者,而且要成为高深知识的研究者,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教师的主要学术活动。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应用型学术研究能力,因此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势在必行。
2.3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决定提升教师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一般服务对象是服务所在城市,着力培养使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出现,促进大学教师专业素质发生新的改变。大学在解决社会直接之需要的重要性越发突出,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高校提出的发展路径: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学专融合、心智融合等使得大学教师的素质要更具体,更高的要求,他们在完成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同时,延伸到社会服务,使得知识与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4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决定提升教师素质的必要性
大学是文化的创造者、承载者、传播者。教师在学生的文化思想、心灵塑造、价值观引导等方面的作用很重要,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要想具有持续的影响力,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适应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教师在提升自身的教育思想素质、道德、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城市型、应用型高校教师存在着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能力较差;在科学研究上,注重理论研究,而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较弱;在对高等教育认识问题上,没有深入研究,浮于表面;极少数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影响着城市型、应用型高校的发展。
3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途径
更新教师观念,提升教师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思想观念是先导,教育观念上教师也好根据学校的定位、目标来把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全面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理念、素质教育理念、创新理念。当然,师德是关键,一切素养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德基础上。要把师德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教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学校可以采取线上线下、请进来专家培训、走出去见识等方式,针对性地对教师开展教育培训。在制度上有保障,在时间上有要求,将培训与考核相结合,使培训达到实际的目的,思想认识到位了,观念改变了,便能更好地指导工作。
3.1 采取多种手段与措施,提升专业素质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的职业素质
教学素养是基础,提高教学能力是基本,加强专业学习与培训,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总结教学经验,改善教学方法,参加学校举办的教学基本功大赛都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途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教师的职业素质在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上更多体现在更专业与精准。尤其是在专业知识方面,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师既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的高等教育科学知识,又要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知识,才能形成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开放式的知识结构。
3.2 采取国内外培训、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及应用实践能力
扎实有关学科与专业理论性知识,掌握自身教学及专业研究领域所拥有的特定学科知识或专业知识;掌握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方法性知识,这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熟练掌握具备行业生产的实践性知识应用。城市型、应用型高校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在生产实践中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因此,实践性显得尤其重要。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知行合一,教师必须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逐步形成应用理论。可以采取国内外培训、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在双师型教师制度保障上要跟进认定制度、培训制度、以及考核激励制度等等。
3.3 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应用性科学素养,以知识创新为根本,在科研及科研成果转化上下功夫
科研和学科建设对发展应用性教育基础和核心的作用。科学研究是延伸应用技术研发能力。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城市型、应用型高校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行业性特征,其关注的不是基础性的理论研究,而是应用性的技术研发。要制定有利于教师科研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加强科学研究,加强科研基地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将产、学、研相结合并协调发展。确立以知识创新为根本,发展应用性教育的原则,制定一系列政策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提倡和推进全体教师学术、科研水平的提高。应用技术研究能力的发展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 完善培训、考核、激励制度体系,细化细则,建立长效机制
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属于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培养工程,有制度作为保障才能有章可以遵循。完善培训、考核、激励制度体系,适应学校发展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在培训制度上,要将培训效果与证书挂钩,与考核激励挂钩,真正从实际效果入手,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多样化的考核、激励措施,能使计划得以推行,并取得实效。在培训制度、激励制度与考核制度方面要分类进行,并加强贯通融合,指标体系上详细规范,确保各种制度的公平性,同时也要确保多项制度的综合性。在教师培训制度上,包括详细时间、内容、效果等要提前计划,做好评价。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学习提高的热情。有了制度保障,教师便可安心开展一系列工作,制度应保证长期性与经常性,成为长效机制,如此才能进一步保证每一项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江海.国 外 高 职“双 师”素 质 教 师 培 养 经 验 [J].教 育 与 职 业,2015,(4):104-105.[3]
[2]李秀丽.校企合作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探索[J].高教学刊,2015,(23):58.
[3]赵雨霞,温海波.新时期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中国培训,2016(06):98.
[4] 朱晓红 . 引入“校本培训”模式 , 强化高职教师素质 [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综合版 ),2004(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