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镜
石家庄市柏林庄学校 石家庄市 050000
教材分析
《推和拉》是冀人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力与运动》单元中的第一课,从本单元来说,是在学生认识了位置和运动的基础上安排的,以探究力是什么样的为主线。从认识什么是力开始,到研究各种各样的力,进而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即怎样让物体由静止到运动再到静止。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奠定基础。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力与运动的兴趣。
《推和拉》一课,在新课标中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第五大概念下的第一个小概念。本课通过观察、体验、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力的概念,体会到力有大小和方向。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制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来说,推和拉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只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层面,并未进行较为深入研究,上升到力的层面来分析梳理。从能力层面来说,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从情感态度层面来说,大多数学生乐于动手进行研究,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一定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 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 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大小和结果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 通过观察、认识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2 能够通过活动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够按照制作方法组装照相机,充分感受推和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感受推和拉。难点:理解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推和拉的图片、视频、课件、照相机模型。
学生准备:A4彩纸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看老师做一个动作,大家用一个字来描述。(师推拉黑板根据实际情况,可变换推拉的对象)
生:推、拉
师: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推和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推黑板和拉黑板的动作,直奔本课主题,让学生直接的感知推与拉两种不同的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推和拉”这两个概念,体会科学就在身边。】
2、观察交流 形成知识
师:老师课前照了张照片,教室里打扫卫生的场景。请你观察图片,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受到推或拉的物体会怎么样?
师:请按照老师描述的方法,描述你的发现。比如,推黑板,黑板关闭或移动。拉黑板,黑板打开或移动。
(给学生十秒思考时间。)
师:谁来描述视频里的动作?
生1:推窗户,窗户打开。拉窗户,窗户关闭。
生2:推门,门打开。拉门,门关闭。
生3:……
师:我把手放在黑板上,黑板动吗?黑板靠什么动起来的?
生:力
(如果孩子答不上来,教师引导学生推桌子,体会用力推桌子,才会动起来)
师:静止、运动都是物体不同的运动状态。推和拉让静止的黑板动起来,说明推和拉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推和拉都是力。(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知道推和拉都能使物体沿着用力方向挪移,即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又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游戏体验,加深理解
师:下面我们来做两个游戏,来感受一下推和拉。
出示研究问题:
1你向哪个方向用力了?
2你觉得怎样才能战胜对方?
出示游戏规则
推手小游戏规则:
1 四人一组,两人比赛,两人作裁判。
2 姿势如图。裁判发令,同时用力推对方。
3 胳膊先弯曲的就算输。
师:两人向中间用力。手不能向两旁张开,不能向上抬起,否则算输。脚放于凳子前方,比赛开始后,不能挪动位置。
纸条拔河比赛规则:
1 四人一组,两人比赛,另两人作裁判。
2 食指和中指夹住同一张纸的两端,手指不许弯曲,同时用力拉。
3把纸条拉走就算获胜。
师:解释两人做,两人作裁判。
教师提醒学生按规则进行,不要大声喧哗,影响他人,听到音乐,游戏结束。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师:引导孩子把问题回答完整。我在XXX游戏中,向前用力推。怎样才能战胜对方(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找人再完整的回答一遍)
师:我们比赛时有向前用力的、也有向后用力的、有向自己用力的、也有向对方用力的。说明什么?
生:力有方向。
师:某某同学说他取胜是因为他强壮、力气大,对方力气小。说明力的什么特点?
生:力有大小
师:当然使用一些技巧,也能增加你获胜的可能。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一是比出了谁的力气大,二是切身体验了推和拉的作用,我们也知道了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板书:力有大小和方向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通过创设两个游戏的环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研究的乐趣,在身心愉悦的活动过程中共同总结力有大小和方向,突破教学难点】
4、动手制作 运用知识
1、制作“小小照相机”
教师展示照相机的制作过程,学生动手组装。
投影出示组装步骤
师:我们的照相机由两个四角、一张对折两次的纸、一张贴画构成。对折两次的纸作为相杆,需要穿插过四角。将相杆折叠,使两个四角重合,贴画贴于相机内侧。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操作演示照相机的使用方法
师:左手拿相机,是相机保持竖直,给谁照相,相机对着谁。思考:当你用一只手握住相机,用另一只手推或拉相杆时,会发现什么现象?
四人一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思考讨论问题。
集体交流,找学生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总结用力向下用力拉相杆,相机打开,向上用力推相杆,相机关闭。加深体会力的大小和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让学生独立创作,制作完成后带着目的去玩,在玩中去发现,在做中去学习,深化学生对推和拉的认识。】
5、联系生活,演绎知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
生:马拉车、推手掌、拉手腕……
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引导学生课下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生活中做过或见过的推和拉的事情,丰富学生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推和拉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做的两个动作。】
板书设计
推和拉
推和拉都是力
力有大小和方向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设计特色: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因此,我将课本中的图片换成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室里打扫卫生的场景。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并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画面制作成动态的视频,进行情景再现。这样由静止到运动更加直观,更有利于学生对现象的描述,以及对推和拉的理解。
新课标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我将本课的STSE目标制定为:能够按照制作方法组装照相机,充分感受推和拉。从而,我将教材中的纸蝙蝠改为学生较为熟悉的照相机,操作现象更加明显,学生兴趣更浓,更利于观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STSE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