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小华
汉中市西乡县桑园镇初级中学 陕西 汉中 723512
【摘要】进入初中,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到抽象,从数字到符号,从静态到动态……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期,没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因不会学习或学习不得法致使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信心和乐趣。因此,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是由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一系列基础内容所构成的知识体系,观察、比较、类比、推理、迁移、归纳、概括、创新等一系列思维方法和能力都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们重点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
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而思维的创新是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构建有效解决问题的新模式,即发散思维。教师应经常挖掘一些数学素材,引导学生面对同一素材探求不同的解题方法。应鼓励学生不受原有知识、规则和方法的限制,允许对问题的思考标新立异,思维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向。也可以是课堂上师生突然灵关一闪,提出一些独特的方法。这时,教师就要快速地反应过来,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创新热情进行关照,突破“一言堂”式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行为。
二、创设创新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一定要将“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根植于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潜能,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好奇是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深思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理由,这是创新的开始,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同,也值得赞扬。教师要鼓励探究性质疑,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创新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挖掘有一定深思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创新情境,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进而引发他们探求的兴趣和动机。教师应不断变换设疑的方式和策略,使这种创新的培养得以维持和强化。
三、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理由、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理由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理由,让学生“跳一跳,就学得到”,理由的设计要求高低要适度、有吸引力,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
”多尔认为,教师作为教育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而是要将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向与情境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理由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理由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教师、学生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多给学生鼓励和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要及时表示赞许,“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美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都是几何图形,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学习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感受,并且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一个人涉猎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同时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注重利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提问、作业的编制应该重视推出开放性试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实行分组讨论
在此所说的分组讨论,其实质就是头脑风暴。即是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然后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运用群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我也尝试将此方法实际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发现效果出众,由各个组内活跃的学生带头发言,一些平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也开始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课堂气氛活跃,通过不同解决思维的交汇,碰撞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想法,而且分组讨论也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看待问题的思路。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们也经常自发的相互分组合作讨论来解决难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颇有协同创新的意味。
六、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对于好奇心的保护:拥有好奇心是进行创新时的重要条件,对于学生自发性的探索活动,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肯定。
2.对于想象力的激发: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源泉。有了充足的想象力,才能进行创新。学生身处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接受着大量的信息,这就使得他们拥有宽广的眼界,具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能够进行各种可能的创新。
3.对于质疑置辩的宽容: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质疑置辩,也要宽容的面对才有可能从学生的疑问中发现创新。
4.对于创新实践的肯定:无论学生的创新行为是否成功,我们都应该对他们进行表扬和肯定,并鼓励他继续下去,保证其对于创新的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自己要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善于学习,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在每节课、每次活动中都要向学生渗透创新思想,创造—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苏文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2)
[2]魏文兴.初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