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忠
广东开平市长沙街道办事处梁金山小学
摘要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就应当通过思想教育、文化引领、管理保障和制度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没有欺凌、人人平等、团结合作、友爱互助、昂扬向上、和谐创新的校园氛围,为每一个在校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是他们在从满正能量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和成长鉴于有些校园欺凌与实施者缺乏健康的文化理念有关,
关键词 教育;校园欺凌;机制;环境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校园欺凌事件屡有发生,越演越烈,且施暴人员年龄有低龄化趋势,令人发指。
广州市海珠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平台——“青年地带”,曾在2014年对海珠区三所初中的初一新生展开过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在1447名受访者中,有23.7%的学生表示,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曾受同学的欺凌,有192名同学受到一次以上的欺凌;2015年上半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曾宝怡在广东东莞市某中学实地调研,针对校园欺凌做了专门的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根据她的调查结果,在随机抽取的300名学生问卷调查中,有57人被同学指认为或自认为是欺凌者,其中,欺凌他人次数一周一次的占 43.8%,有23.4%的人达到一个月两三次;2016年12月中旬,湖南某省级媒体和腾讯网展开联合调查,5万余网友参与的《2016湖南教育状况调查》显示:在湖南校园,孩子在幼儿园至高中阶段,遭遇过校园暴力、欺凌情况的占比达20.45%,株洲地区的调查数据为21.6%……
一个个本该天真无邪的少年甚至儿童却变得如此残暴,让成人世界为之震惊。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成为教育界甚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诚然,我们在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作了很多努力,但校园欺凌事件丝毫没有因此而减少。原因何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叫“校园欺凌”。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欺凌被被理解为发生在学生之间的倚强凌弱的欺负行为,比如勒索、殴打、逼迫等直观性的行为。实际上,“校园欺凌,不是指你和我因为什么矛盾打了一架,而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对他人实施的肢体、言语或精神上的伤害和攻击”。心理学上将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则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将欺凌视频或受欺凌人的行为公布在网络上为特征的网络欺凌也成为一种主要方式。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校园欺凌的种类。目前,校园欺凌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校外不法人员对在校学生实施欺凌;二是学生间相互实施欺凌;三是师生间实施欺凌。
由此可见,校园欺凌具有普遍性且大部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学知识、受教育、长身体和生活的地方。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学生核心素质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对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有着重大意义。
在此,我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并结合我在校长工作的实践中谈几点看法:
我认为,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应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人际关系等,缺一不可。
我认为校园要和谐,首先要美化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作为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作为校长,我很重视校园环境的设计和布局,比如图书馆的建设我除了宣传读书的好处和竞争意识,还注重融入团结协作、与人为善的相处之道,重视儒家之道;再如环境卫生的宣传,我除了号召师生爱护环境,还注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让师生感受自然不只属于我们人类,还属于其他生物。这些工作除了拉横幅、张贴宣传图画,我每学期都会要求各年级围绕这些主题举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画画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不只是竞争和矛盾,生活不只是个人的美好,它应该是一个共赢的、平等的、和谐的家园。
我认为校园要和谐,还得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俗话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
因而,要培养好“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就得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且要细化到学生各个方面,并做到有预见性。比如学生受到肢体欺凌、语言欺凌、精神欺凌等应该如何有区别的惩处,要有明确的处理制度。社会在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在发展,如何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反映出一个校长的治校水平。“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制度的建设必须考虑师生的意见,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我会充分发扬民主,对师生开展调查,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比如,对仪表的要求,如果学校完全没考虑学生的意见和感受,执行起来必定遇到部分学生的抵制,学生抵制了,教师又必须强制执行,势必就会出现教师对学生的“欺凌”事件,师生和谐如何以谈?
有了制度,还要有管理和执行机制。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德育副校长主管,德育主任、辅导员、年级级长、班主任亲自抓的管理网络,实行“四线”管理:即:“校长室”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德育主任、辅导员、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少先队大队、少先队中队、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德育处、派出所、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层层的网络建设能及时掌握学生动向,能有效预防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
我认为校园要和谐,还得加强课余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很多教育工作者总担心开展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其实,如果单纯的课堂学习占用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厌倦学习生活,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往往又导致师生的冲突,我们平日所说的“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就是校园暴力的一种形式吗?为什么学生旷课、逃学?原因很简单:校园生活没外面世界精彩。我想,校园生活足够丰富多彩的话,势必会减少甚至消灭这些现象。学生之间为什么动不动就产生语言暴力、肢体暴力也很大程度上由于我们过去过分追求应试教育,让学生处于长期的压抑中。成绩差的学生为什么暴力事件最多?根源往往是他们得不到正确的评价,无法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时间长了就要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极易诱发校园暴力。
作为校长,我非常重视开展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我校每年都会举办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班级篮球赛、书画比赛、主题班会、校运会、辨论赛、歌唱比赛等,力求通过比赛让每个学生展现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建立起生活的自信,通过活动有效地调节情绪,增进情谊。很显然,我发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能有效的减少校园暴力事件。
我认为校园要和谐,还得不断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这些文化。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个个精神焕发、朝气蓬勃,整个校园自然就处处彰显着正能量,校园欺凌就失去了“市场”。
此外,我认为校园要和谐,还要加强爱校文化、目标文化、舆论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比如通过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积极宣传学校的正能量和优越性,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增强凝聚力,形成向心力,让“我荣校荣”的思想深入人心,自然校园暴力行为就会让学生感到是一种耻辱;同样,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也应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学生个人也应制定近期、中期、长期奋斗标。同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向优热潮,学生就无心、无暇涉足校园暴力;通过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宣传各种正能量,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自然而然校园暴力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总之,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学校责无旁贷,学校除了要对师生开展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创造、利用好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诚然,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但肯定是行之有效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教育工作者切勿急于求成,要相信,良好的校园文化必然会带来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未来网》2016-05-10
【2】《株洲晚报》2016-12-28
【3】童小军,《中国新闻周刊》第7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