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玉亮1 岳兴伟2 丁文静3 穆清泉4 杜元伟5
1.2费县迦南菌业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000
3.4.5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大棚香菇是香菇种植的其中一种种植模式,这样的种植模式会大大增加香菇的产量,大幅度提升香菇的质量,从而使我们的经济效益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大拱棚香菇种植过程中的配料、拌料、接种、接种后管理、采摘进行了分析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拱棚;香菇种植;技术分析
引言
香菇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香气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食药同源的食物,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香菇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香蕈的子实体, 属担子菌纲伞菌科,由菌丝体和子实体 2 部分组成。 由于香菇中含有一般食品中罕见的伞菌氨酸、口蘑酸等,故味道鲜美。香菇是食药兼用菌,含有 18 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所需,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等作用,又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等疾病。
一、种植技术
1.品种选择与生产季节安排
地栽香菇选用中高温型品种,以高温18品种为主,菌种选用洁白、健壮、无污染的适龄菌种。菌丝生长从播 种到出菇需70~90天,其制袋发菌适宜温度15-25T,出菇适宜的地表温度10~25T,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适时栽培。一般选择在1~2月播种,3~4月发菌,5月上旬下地催蕾,出菇期为5月中下旬~10月下旬。
2.栽培设施
菇棚建设要选择地势较平、易排灌、通风、干净的地块。一般出菇棚可按东西走向建中柱高2.5m以上,边柱 高1.5m以上,宽6.2m,长35~40m的拱棚,可摆放出菇袋3000~3600袋。菇棚内挖4排畦床,畦床稍高些,防止存水,床间留50cm的操作道。出菇棚用竹、木等为骨架搭设。用草帘或遮阳网等遮荫,棚间距1.4~1.6m。
3.菌袋制作
3.1配方
(1)杨木屑79%、麦麸20%、石膏1%、多菌灵0.1%(50%可湿性粉剂);(2)玉米芯(粉碎成蚕豆粒大小)45%、杨木锯沫40%、玉米面13%、石膏1%、石灰粉1%、多菌灵0.1%(50%可湿性粉剂)。木屑以半年以上陈木屑为好,麦麸一定要新鲜,无霉变,无虫蛀。
3.2拌料
将上述原材料秤好后,将木屑、麦麸、石膏混拌在一起,搅拌均匀,翻动4~5次,再将多菌灵和石灰投入水中,搅拌均匀后,用喷壶分别喷入干料中。一边浇水,一边将料拌均匀,将培养料水分调至含水量为60%左右(即当用手捏紧料时,湿料成团,而且手指缝中出现水珠但不下淌时)。
3.3装袋
采用低压聚乙烯膜、大袋规格25×55厘米,中袋17~20×55厘米。大袋可装干料2.0公斤,中袋可装干料1.5公斤左右。装料前将塑料袋一端封死,达到绝对不漏气为准。把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入袋内,松紧适当。用手把着装好的料袋中央,没有松软感,两端没有下垂为度。
4.灭菌
4.1建造土蒸锅
选用直径1.5米的大铁锅,砌成长×宽×高为2×2×2.5米,容积为8~10立方米的土蒸锅。每锅壁内外用高号水泥抹光,用木方或铁筋制成直径1.7米的帘子,放在锅面上,上面铺麻袋,以防刺破料袋。再用厚度为1.5毫米的镀锌板制成直径为2.1米的锅盖,蒸料锅建好后备用。
4.2加水装锅
烧火灭菌前要往锅内加足够的水,锅内水面距离帘子20公分左右,然后把扎好口的料袋上下对齐,分批摆在蒸锅内的帘子上。
4.3起火加温灭菌
装锅前先起火,大火先攻头争取4~6小时锅内温度达到100℃,继续加热,并保持此温度10小时,再闷一夜,当料温降低至70℃时抢温出锅,迅速移入冷却室,待料袋内温度下降后再接种。
5.接种
5.1消毒房间
使用前4天把出料用的工具放入室内密封门窗,达到室内密封不漏气,把每个房间用硫磺点燃后熏蒸房间。
5.2接种时间
当料袋温度降到30℃时开始种,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晚进行。
5.3接种程序
以4个人为宜,做好分工,进行操作,点燃酒精灯,菌种打孔,取菌种,拌袋扎口点菌种,封口。接完的菌袋“井”字形堆放,每堆5层。
6.发菌培养
6.1菌袋摆放
菌袋的堆放方式要根据气温和发菌情况来决定。室 (棚)温度低于20T时,可将菌袋菌坑朝上顺式摆放,垛高不超于12层,两排留出40cm以上的一排通道,便于通风换气和检查污染的菌袋。温度高时,要注意给菌垛 通风,第一遍倒垛要将菌袋摆成“ # “字形,目的是方便空气流通。尤其注意的是接种完成后,随时注意测量躲内袋的料温,如有异常提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6.2发菌温度湿度控制
调节室(棚)温达10~24t,尽量做到恒温培养,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棚)内空气新鲜。发菌期间一般进行两次刺孔增氧,第一次菌 丝吃料10cm以上,各菌坑菌丝基本相连或发至菌袋一半 时进行,刺在菌丝蔓延末端2cm以内的菌丝上,每个接种 点处刺孔2~4个,第二次在菌丝发满菌袋后进行,每袋刺 24~32个左右,孔深2~4cm。总刺孔数要达到40~45个。发菌期间,特别注意刺孔时,袋内温度不可超过23t。
发菌时间70d以上,菌丝全部长满,出菇棒表面有 三分之一以上的瘤状物,或菌种穴瘤状物有部分开始软 化或出菇棒伴有少量转色。
7.出菇管理
7.1菇棚建造
可利用现有的大棚,或暖棚。若新建大棚,可选向阳背风、地势干燥、平坦不积水、环境清洁卫生,水源充足,进出料方便,如庭院内、房屋前后、村屯附近、果园、树林间空地均可。大棚薄膜覆盖稻草帘或遮阳物。
7.2菌袋排
横排在床架上,袋距4厘米左右。每层可排入大袋42~44个菌袋。为方便菌袋补水用,一个小棚附近最好建一个浸水池。
7.3变温催菇
棚内必须达到昼夜温差10℃以上,才能刺激菇蕾的形成。保持棚内的湿度85%,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催花菇的办法,多出花菇,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8.采收
8.1去劣留优 幼菇若生长过密, 要适当摘除一些,以保持较均匀距离。
8.2提早或延后出菇 早春或晚秋可以用炉火加温,提早或延后出菇。 冬季天气寒冷时,可将菌袋堆积在一起越冬。待来年气温升高时再出菇。
8.3采后管理 采收的香菇,可以鲜销,也可以制成干品后出售。 采收后要让菌筒休息养菌,积累营养,为下一批出菇提供充足养分条件。
二、常见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总的预防措施:首先,搞好环境卫生,作好菇棚、床面、 工具、器具消毒。其次,培养料带菌,必须做到灭菌彻底 和无菌条件下接种。再有,菌种使用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适龄 良种。凡退化种、老化种、杂菌污染种均应淘汰。此外,培养料中,按比例添加麦麸、石膏等营养物,不宜过量。最后,接种时必须在低温、无菌条件下进行。发菌时适温培养,最高不超予28T,并加强通风。
香菇常见的病害有绿色木霉、青霉、根霉、曲霉、链孢霉等霉菌。香菇病害霉菌孢子适应性较广,无处不在。分生孢子靠气流和水滴进行传播。病害容易萌发和定植的条件是高温、高湿和基料偏酸。因此要注意避免上述 条件,加强通风。木腐菌代料栽培时,要注意消毒、使用优良菌种和进行无菌操作,增强生物优势和抗逆性。
参考文献
[1]杜兰丽, 邝黎. 大拱棚香菇种植技术[J]. 农村科技, 2018, 000(00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