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辉
(汉口学院管理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212)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化经营的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上市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将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有效的预防财务危机的出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及时沟通企业有关财务信息,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是每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能帮助上市公司及时发现财务状况中的异常情况,有利于上市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扭转财务状况恶化的势头。本文对国内外财务预警系统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总结,结合对财务预警系统的应用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讨,综合评述。
关 键 词: 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 财务指标
一、财务预警系统研究应用现状
(一)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Beaver 通过比较研究得出误判率最低的是债务保障率,即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之比,其次是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并且离失败日越近,误判率越低。现在上市公司运用的多以元线性判定方法为模型的尤为普遍。
(二)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对比西方国家,我国财务预警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国外财务预警研究和我国上市公司经济预警系统研究、应用的影响和推动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不仅备受理论界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而且得到了其他一些社会群体的认同。
现阶段,我国有关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农业、林业、工业、交通等不同领域。然而,由于财务预警系统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尚未就上市公司运用财务预警系统做出相应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缺乏运用财务预警系统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的主动性。
二、财务预警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完善,上市公司行为也不够规范,对财务预警系统不够重视,导致预警系统的得不到广泛而适当的应用。而造成财务预警系统在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市公司缺乏应用财务预警模型的意识
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监管部门也在不断监督完善上市公司的行为规范。但是由于上市公司内部一股独大或内部控股独裁现象的普遍存在,往往上市公司管理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第一大股东、代表国有股或法人股的股东的控制。这些上市公司对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往往通过外包的方式取得,没有培训相关人员,使财务预警系统成为了一个摆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分析方法使用不够
财务工作实践中,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而作为评价与判断标准的财务指标的选择和运用尤为重要。如今,上市公司常用的财务预警模型在选择自变量时都使用可量化的财务指标,用财务指标来评价业绩简单明了,选用数学评价方法,使得财务预警信号较为客观、精确,但是仅用财务指标来评价管理者的业绩存在不少缺陷。
(三)财务预警指标缺乏灵活性
企业除了要关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现金流量表也应格外的关注。我国往往忽视对现金流量表数据分析的运用,且上市公司大多采用缺少了现金流量指标的Z值模型和ZETA模型,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来设计改进原有的指标,财务预警系统在预测现金周转与资金分配上出现了漏洞,导致入不敷出的财务状况无法得到及时控制。因此,结合自己的需要大胆修改外国模型是构建合理财务预警系统的关键。
(四)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的针对性不强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一个合格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当能够针对上市公司的实际发展状况,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反馈给企业管理者,并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及应对策略。
但是我国研究财务预警模型的时间不长,主要是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剖析,由于受到资本市场发展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所应用的预警系统大多是针对所有上市公司的通用型模型,然而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竞争环境、不同的政策环境等,行业间的差异性会极大的影响预警系统指标值的准确度。
三、 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应用问题的对策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影响着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在应用中所表现出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
第一,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预防和化解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方法是使用定量分析方法构建财务预警模型,但是定量分析方法的灵活性较差,通用的财务预警模型极少考虑上市公司的个性特征。例如运用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大小估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运用周转率(周转率=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来评价公司的营运能力,而流动资产产生的坏账、汇兑损益、资金的拖欠、政策的调控导致公允价值的变化、企业的信用度下降等都会增加经营成本。故结合非财务指标,定性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财务预警模型效用性将会更强,否则,分析所得的财务风险评价结果可能不正确或不全面。
第二,将企业管理信息纳入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中。未来的财务预警系统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的稽核体系,上市公司应该把他作为企业管理决策工具或重要的企业诊断工具,可以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量信息转化为数量信息,然后纳入财务预警模型中,使功能集成,资源共享;同时完善的控制稽核体系是公司正常运行的保证,财务预警模型也会成为企业的一道防火墙。
第三,建立完善的稽核制度。健全的会计信息质量体制,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要求管理者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管理漏洞;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监管维护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保证及时更新数据;同时要求加强企业决策者的可预见性,树立全面完整的风险意识。
第四,结合企业个性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是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企业应当在现有的通用财务预警模型的基础上致力研究适合自己企业的预警系统,且这个系统必须是开放的,需要结合企业的个性,选择敏感度搞得财务指标,及时反映潜在危机,从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综合衡量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找出公司存在的薄弱点,分析面临的风险,并能预测出企业可能获得的收益。
四、总结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运营发展,而且对于企业其他方面都有着积极地意义。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筹资、投资、汇兑等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而完善的应对工具及策略都会使企业转危为安。鉴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启用较晚,我国在运用预警模型上需要大力推广,同时需要不断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由于简单的预警模型更便于掌握和执行,因此企业应针对其个性,找出公司风险爆发率最高的因素作为财务预警系统监测的侧重点,同时考虑其他风险因素,建立高效能的财务预警系统。在实际运用中,财务软件的强大功能可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处理,结合实证分析,不断地修改财务预警指标,使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日渐完善。
此外,上市公司还需要不断改进各种财务制度,不断完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不断改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建立原则和探索新的财务危机预警方法,使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张慧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应用现状及问题探析》,《经济师》2019年05期。
[2]黄善东:《我国上市公司亟待建立财务预警系统》,会计研究,2018年。
[3]黄文惠:《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时代金融》2017年03期。
[4]王敏:《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实证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
[5]岳才千:《基于集团绩效考核的会计信息重构研究》,山东大学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