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吹炉安装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第19期   作者:陈百强
[导读] 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底吹炉安装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陈百强
        黑龙江紫金铜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161000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底吹炉安装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底吹炉;安装;施工技术
        
        1设备概况
        底吹炉1台,安装基础高度2.679m、最大件重为185t、外形尺寸φ4.8x20m。一个筒体卧式回转炉,由两组托轮支承。滑动端底座及托轮重54t,固定端底座及托轮重65t,滑动端滚圈重26t,固定端滚圈重48t。
        
        2吊装方案选择
        本工程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等因素,底吹炉生产产需要8个月的生产周期,为不影响整体周期,在设备生产期间可以在施工现场同时进行建筑施工,底吹炉的安装方案选择使用额定载重量为220t的龙门吊进行施工。
        
        3底吹炉施工工艺技术
        3.1底吹炉技术参数
        筒体φ4800x20000,重185t,为最大件重;固定端托轮65t;固定端滚圈48t;滑动端托轮54t;滑动端滚圈26t。移动式龙门架技术参数如表1。

        3.2安装工艺流程
        本次安装的工艺流程为:熟悉图纸→现场勘察→制定吊装方案→制作安装移动龙门架→龙门架试吊→安装氧气底吹炉底座、托轮→套装滑动端滚圈进筒体并吊装就位→套装固定端齿圈吊装就位并固定→安装减速机→完成设备调试工作。
        主要安装工序操作要点:
        (1)对吊装作业区内的场地进行夯实处理。
        (2)对吊装场地进行压强试验,场地耐压强度>20t/m2。
        (3)安装龙门架:
        制作移动龙门架→龙门架运输→安装轨道→组装龙门架→试吊
        ①在施工场地内
        安装轨距为10.50m,长度60m龙门架轨道,在安装轨道时要注意,枕木间距离要控制在600-800mm,地基夯实,要垫30cm以上厚石渣,轨道间横向每隔5m用L100x100x8或槽钢10做拉结,以防止轨道侧翻或轨距改变。轨道与轨道的对接高低差小于1mm,间隙小于2mm。
        ②安装移动龙门架
        ③移动龙门架试吊
        a.安装完成后检查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
        b.清理现场,排除不安全因素,在以轨道周边15m范围设立警戒区
        C空负荷全程试运行2次
        d.吊重50t全程试运行,完成后检查各构件及各部位情况
        e吊重100t全程试运行,完成后检查各构伴及各部位情况,测量主梁挠度
        f.吊重220t试运行,完成后检查各构件及各部住情况,测量主梁挠度。
        3.3底座安装
        (1)底座吊到基础垫铁上,用地脚螺检临时固定;挂设安装抓向横向中心线,调整底应位置,使其与安装基准重合。(2)测量底应的水平度,拧紧地脚螺检,地脚螺检的许用拉应力控制在7-10kg/mm2之间:再次检查底座的水平度(水平度公差为005/1000),如不符合,则要继续调整。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在调整底重水平度时,可以穿插着调整底座标高。
        (3)底应测量项目有:底座纵横向中心、两底座平行度。标高及术平度。
        3.4托轮安装
        (1)将托轮吊到底座上。用连接螺检固定后,开始检查其安装住置、标高、水平度、两托轮的平行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托轮安装精度调整
        当托轮安装精度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可以利用调整螺栓和楔铁进行调整。每调整一次,都要对托轮的安装精度重新测量,直到符合要求。
        3.5炉体的组装.吊装就位
        (1)移动龙门架调试合格后,使用撬棍,推行至组装施工位置;
        (2)计算筒体重心,安装两组临时托座,用于组装炉体;
        (3)先将滑动端滚圈套进筒体,设备总重量为211t;
        (4)复核筒体上原有基准块,合格后以此为基准,找平找正筒体;
        (5)将滑动端滚圈装于筒体上,并对滚圈进行位置及精度调整;
        (6)炉体最大起重量为211t,龙门架的设计额定吊装重量为20t:①筒体垂直起吊;②使用水平牵引使设备水平移位到安装位置;③筒体下降到托轮上等三个过程;
        (7)采用12台20t手拉葫芦进行同时吊装;水平移位利用5t卷扬机牵引完成:
        (8)炉体就位后,靠近固定端滚圈的筒体落在预装托架上,然后套装固定端轮带,检查滑动及因定端两轮带的中心距、与安装基准块的住置偏差,径向与轴向跳动,符合要求后,再焊上轮带两侧的方钢挡环;挡环点与筒体垫板边球紧密贴实:
        (9)档环焊接后,再次检查两轮带的中心距,轴向跳动,中心距偏差不大于3mm,轴向跳动不大于2mm;调整合格后,焊接轮带外侧36块挡块,内侧16块挡块。
        3.6检验标准
        (1)结合随设备来的说明书,装配图进行有序装配。
        (2)根据(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的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
        
        4计算书
        起重量220t移动式龙门吊验算:
        4.1龙门吊结构及设计参数
        (1)设计吊重220;
        (2)跨度10.5m;
        (3)高度:净空高度12.0m;
        (4)风力:由于在室内吊装,且四周都有建筑物,不考虑风载荷;
        (5)横梁为“工”型钢,HW1000x360x12x24;
        (6)格构柱为6根L160x12,缀条为L90x8;
        (7)钢材为A3钢。
        4.2龙门吊强度校核
        (1)恒载:横梁自重
        q恒=[(36x2.4)*2*1.2*(100-4.8)]*7850*10-6*1.2*106
        =287.04cm2*7.85*10*1.2=270.39kg/m
        =2.704kN/m
        (式中1.2为考虑腹板加劲等附加构造用钢材自重增大的系数)
        q活=1.2*270.39=324.45kg/m=3.2448kN/m
        (2)活载
        ①吊重220t;
        ②吊具重0.3t/个;
        ③单个吊点重:33.6t/个。
        p=1.4*33.6=47.04t=470.4kN
        考虑到活载移动时的冲击系数:k=1.2
        P活=1.2*470.4kN=564.48kN
        (3)内力计算(荷载分开计算)
        ①均布荷载作用下
        M跨中=1/8ql2=1/8*3.2445x10.5=44.71kN/m
        VA=VB=1/2ql=1/2*3.2445x10.5=17.03kN
        ②集中荷载作用下
        Mc=VA*4.3=2022.72kN.m
        M中=5.25*VA-p*0.95=2022.72kN.m
        Mp=VA*6.2-P*1.9=2022.72kN.m
        组合:
        a.跨中最大弯矩Mmax跨中=44.7+2022.72=2067.42kN.m.
        b.支座处的最大剪力Vmax支座=17.03+470.4=487.43kN
        (5)截面验算:
        A=36*2.4*2+1.2*(100-4.8)=287.04cm2
        lx=1.2x95.23/12+2*36*2.4*[(100-2.4)/2]2=86280.14+411512.83-497792.97cm4
        Wx=lx/50=9955.86cm3
        正应力为:
        σ=(2233.58*106/(1.05*9955.86*103)
        =213.67N/mm2<[f]=215N/mm2
        满足要求。
        支座处的剪应力为:
        T=(526.07*103)/(100*1.2*102)=43.84N/mm2<125N/mm2
        说明剪应力的影响很小,跨中弯矩最大截面剪应力无需再进行计算;吊点处应放置支承加劲板,所以不需验算腹板的局部压应力。梁上互相有刚性连接,可作为梁的侧向支承点,每3.8m一根,因此梁受压翼缘自由长度为l=3.8m。
        I1/b=380/36=10.56<16
        梁的整体稳定性不需进行验算。
        
        5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底吹炉施工工艺技术的研究,希望能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国平.富氧底吹炉安装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20(1):242-243.
        [2]胡围柱.铜精矿富氧底吹炉熔炼改造与生产实践[J].云南冶金,2020(4):59-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