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井利
山东地邦建工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建筑工程单位必须正确认识建筑的施工质量,正确认识建筑质量对人民生活、工作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地基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断地把各种新技术,并提供可靠保证建筑地基处理的质量,提供可靠、安全的生活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特点;处理技术
1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特点
房屋建筑的地基处理,是通过对土地的地基进行一些特殊的技术施工,使其渗透性或者变形性发生变化,增强其承载的能力和强度,从而避免因地基的沉降而引起房屋坍塌。房屋建筑的地基处理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1)复杂性。在建筑行业中建筑类型多种多样,在不同的类型中建筑施工应该关注的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在房屋的施工中人们更加关注房屋居住的时间及其安全指数,以此为建筑方向提供更加让居民满意的房屋建筑,这就要求施工单位更加侧重对地基处理质量的把控。因为,如果房屋建筑因地基处理不合格而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影响居民的生命安全。但是因为地基施工的特殊性与外界环境众多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必然会增加地基施工的难度。相较于其他施工技术掌握的难以程度,地基处理技术的掌握系数本就很高,而其中涉及到的科目与知识又比较复杂,这就又增加了人们对地基处理技术掌握的难度系数。
(2)多发性。传统形式的地基设计与施工不当,引发房屋出现倒裂等相关质量问题的案例不断出现,给建筑行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形象影响。经实践统计调查显示,与其他诱发房屋建筑质量和安全隐患的部分相比,因地基施工处理技术不当造成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更加多样化,且极易爆发出更多的问题。具体来说,一旦房屋建筑在地基方面的施工技术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其上部结构质量也无法达标,如果投入交付使用,那么地基所要承载的负荷就会变得更大,相应的质量和稳定性问题也就更加容易显现出来。
(3)隐蔽性。整个房屋建筑体系环环相扣,容不得任何单方面出现问题。每一环的完成都与上一环紧密链接在一起。因此,工程的施工处理具有隐蔽的特点。特别是地基的处理施工工序,是房屋建筑的根基,对后续连续工序起决定性作用,稍有不慎,将造成整个房屋建筑的失败,具有隐蔽潜在的特点。
2 房屋建筑中地基处理技术
2.1 碎石桩结合强夯施工技术
为了让地基的承载能力提高,保证地基的硬度,确保地基排水的效果,可以使用碎石桩结合强夯的方式进行地基处理。在此过程中需要依照碎石桩的设定要求合理的选择设置地点,通过相关机械展开强夯活动。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强夯的冲击力,击散碎石桩,使被粉碎的碎石桩可以逐步进入地基当中,提升地基的强度。在施工过程中要点在于对强夯技术的使用,实际操作时需要注意对夯击的次数、沉量以及深度等进行严格控制,如果产生夯击偏差等会对地基的整体结构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想要在夯击时保证质量需要科学的进行控制,依照地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后进行综合分析。在展开夯击时,需要综合化地对地基的实际载荷强度、夯击深度以及土壤属性等进行考量,针对夯击深度进行有效控制,注重湿陷等级以及涂层的厚度等。
2.2 垫层处理技术
在进行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垫层处理的方法处理效果不佳的地基,增加其负荷能力,使后续的工程作业可以有序进行。在实际操作时,可以采用一些强度较高且压缩力较强的材料来制作地基的垫层,以此来代替淤泥以及腐烂物等物质形成稳固性更强的地基。因为软土的地基结构十分松散,所以可以向其中加入一些体积较小的物体作为填充,通过粘性的作用粘接起来,以此实现工程施工的要求及目标。
使用这种垫层处理法可以有效改善不良地基的稳定性,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对粗砂垫层的厚度进行分析,确保垫层的厚度符合标准,以免后续出现塌陷的风险。此外,还必须按照后续工序的载重需求,严格把控垫层厚度,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性。通常来讲,粗砂的垫层厚度要大于3米,最少也要达到0.5米,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定。
2.3 DCC灰土挤密施工技术
在当前地基处理时,DCC灰土挤密施工技术应用较为广泛,首先需要展开深层强夯。在此条件下通过螺旋钻机将灰土分层向地基当中打入。灰土成桩之后相关人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夯击工作,不断地对桩基进行锤击,以便让桩径扩大。在施工过程中注入灰土和桩间土之间有效融合,产生复合桩基。在实际操作时需要与工程的要求相结合,科学的对打孔结构进行调整,这样可以让地基湿陷的作用消除,最终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力及变形。具体施工流程如下所示。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通过该施工方法的处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相比原未经处理的地基承载力可以提升2~7倍,另外可以增大地基深度到5~40厘米,还需要注意DCC灰土挤密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并非所有地形都合适,如若区域当中的地质条件为湿陷性黄土,那么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是非黄土区域,则无法展现出其应有的效果,需要依照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分析使用。
2.4 预压技术
预压方案能够有效解决房屋地基稳定和沉降问题,在淤泥质土壤、充填土等饱和性黏土基层中适用性良好。预压法包括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两种施工方案,前者包括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塑料排水带方式,当软土层厚度<4m时,可采取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方案进行地基处理;当软土层厚度≥4m,可选择砂井、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预压方案实施地基处理操作,而真空预压方案必须于地基中设置排水竖井。
2.5 填换型地基处理技术
在软土地基施工作业中,若是无法对其进行很好地加固,则可以采取填换型这种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处理。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强度较好的土质对其软土进行更换,一定程度上来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但是在进行换土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则稳定性较好且抗腐蚀性较好的砂土、碎石进行填充,否则不仅仅会延误工期更不会达到较好的压实效果。选择好的材质一定程度上为了加固软土地基,另外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其抗压性,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为房屋建筑施工此后的施工作业流程提供良好地基础。
2.6 加筋法处理技术
加筋法处理技术主要是将一些人工制作的钢筋,借助深埋的方式买入到地基土层当中,从而促使地基土层能够更加稳定和兼顾,同时也可以促使土层当中的颗粒拉筋移动形成一种摩擦力,促使建筑的桩更加稳定。加筋法在地基处理方面的应用效果主要是提高地基本身的抗侧向位移的能力,控制地基本身的形变发生率,并间接的杜绝沉降的出现,强化土层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与此同时,因为加筋法需要开展钻孔、插筋以及注浆等方式,所以这一种地基处理方式对于地基的基础本身有一定的质量要求,无法应用到一些土层当中石块较为密集且硬度较高的地基当中。
3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国民经济能力的提升,使得我国对于房屋建筑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于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地基是工程当中的基础部分,地基的好坏会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房屋建设时,需要对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许光元.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1):178-179.
[2]赵仲明,苏浩.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8,(022):257.
[3]詹谨.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12):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