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香
海东市林业和草原局 青海 810699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加强林业种苗日常管理,优化林业种苗生产技术,是改善当前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分析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和生产技术,从而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奠定夯实的基础。
关键字:林业;种苗管理;生产技术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但其苗木类型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切实需求[1]。林业种苗管理和生产对优化当前生态环境以及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林业种苗管理和生产的工作实践中,仍然有很多显示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其生产质量和整体效益。因此林草部门要对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不断完善林业种苗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为我国林业的不断发展灌注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林业种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在林业种苗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林业种苗管理的整体质量。但是在林业种苗管理的工作实践中,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就目前林业种苗管理现状而言,很多工作人员只会进行简单的树木种植,他们对如何提高种苗的成活率缺乏深入的了解,无法根据种苗的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造林地,也不能对林业种苗管理中的潜在问题有敏锐的判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种苗管理效率。除此之外,林草部门对专业人才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其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无法有效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并且林草部门本身也缺乏完善的人员培训机制,因而我国林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配置情况并不乐观。
(二)缺乏资金的大量投入
林业种苗管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工作,其整个过程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大。对于大多数企业家而言,林业种苗投资的回本周期长,投资风险大。因而林业种苗管理很难吸引到大量企业家的资金注入,这给林业种苗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巨大的阻碍。由于林业种苗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因而林草部门无法为员工们提供良好的进修机会,也无法通过高薪酬来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
(三)市场信息把握不准
在林业种苗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其种苗生产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为严重,如果工作人员对市场情况缺乏清晰的认识,很有可能出现林苗过剩或者林苗不足的情况[2]。林业种苗的商品属性较为特殊,其培育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林苗过剩会使得这些投入付之东流,而林苗不足则会导致很多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工作无法正常推进,从而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荒废。
二、林业种苗管理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保障林业种苗日常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为林草部门更新生产设备,促进林业种苗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切实提高林业种苗的生产效率和整体质量。其二,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切实提高专业人员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从而有效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并且还能为现有员工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以及进修机会,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因此,当地政府要对林业种苗管理工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从而有效吸引各大企业的资金投入,同时林草部门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基金会,为林业种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并且林草部门还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有效提高现有资金的利用率,为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也要不断加强林业种苗培育的宣传工作,使更多的人们了解林业种苗培育工作,从而为后期资金的引入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二)完善信息平台
目前,我国林业种苗市场信息的透明度相对较低,这给我国林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阻碍,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自然资源和人力物力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必须深入了解当前的市场情况,并结合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林业种苗管理信息网站,实时更新林业种苗的供求情况,从而通过市场调控来平衡种苗的供需关系,并不断加强网站信息的共建共享,与其它林草部门线上交流种苗管理工作的疑难问题,切实提高林业种苗的管理效率。
(三)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业人才是林业种苗管理工作高效进行的内源动力,因此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对专业人才的重视,从而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首先,林草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从而使工作人员自觉提高专业水平;其次,林草部门要不断调整自身的人才引进制度,为高素质的人才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从而切实吸引高端人才的加入。最后,林草部门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并不断加强工作人员与专业人员的沟通交流,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兼顾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林业生态效益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品质以及健康状况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也是我国大力发展林业种苗生产的初衷之一。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支撑,林业种苗生产的各个环节就会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其整个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为了我国林业的良性发展,相关部门必须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同时注重其经济效益的增长。与此同时,林草部门也要不断引入先进的种苗生产技术,不断优化种子的选择以及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从而有效提高林业种苗的成活率,进一步提高林业种苗种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林业种苗生产技术
(一)种子的选择
种子的选择在林业种苗生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业种苗的生长状态。因此林草部门要对种子的选择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种子成活率的影响,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宜的种子类型,根据该苗木类型选择合理的造林地。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切实做好种子的防虫防潮工作,从而有效提高种子的成活率;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播种之前要对种子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将种子置于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催芽,从而有效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切实改善其生长状态[3]。
(二)田间管理
林业种苗生产受到的影响因素较为繁杂,因而工作人员要根据种苗生产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从而有效提升林业种苗的生产效率。首先,工作人员要对土壤的肥力和微量元素进行定期检测,并根据相应的数据分析进行科学施肥,从而切实优化林业种苗的生长状态。其次,工作人员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切实做好病虫害防护工作。病虫害是影响林业种苗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工作人员要对其病虫害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多种措施来减少病虫害对林业种苗的影响。最后,工作人员要对造林地的杂草进行定期清除,根据土壤的湿度进行科学浇水,并对种苗的枝条进行定期修剪,从而为林业种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结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林业种苗管理效率,切实优化我国林业种苗生产技术,林草部门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林业发展的自身特征,不断加大林业种苗种植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全面落实网络信息的共建共享,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选择适宜当地发展的苗木类型,有效提高造林地的田间管理效率,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天一.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存在问题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10):43-44.
[2]孙强.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农家参谋,2020(17):90.
[3]姜长岭.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江西农业,2020(0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