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皓明 易朝晖
修水县气象局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332400
【摘 要】本文对近10年九江市雷电活动规律和雷电灾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雷电灾害规律,为加强区域防雷减灾规划、提高民众防雷意识和制定雷电防护技术路线提供参考。
【关键词】九江市 雷电灾害 时空特征 研究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10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导致的火灾、爆炸等事故频繁发生,对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要防范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首先应加深对雷暴分布特征的了解。本文对近10年九江市雷电活动规律和雷电灾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雷电灾害规律,为加强区域防雷减灾规划、提高民众防雷意识和制定雷电防护技术路线提供参考。
一、 九江市雷电活动时间分布特征
根据九江市气象台的资料显示:九江市2004年至2013年平均雷暴日为44.3天。
(一)月分布
九江市雷电主要分布在4~9月,其中5~9月最为集中。5~9月月平均落雷次数为3689次,其中8月份最多,全年月平均落雷次数2025次。
(二) 时分布
图一为九江市2004~2013年的年平均时分布图,每个时段的柱形高度代表本时段平均地闪数。图中可以看出,地闪从13时开始迅速增多,16时达到最大(4588次),然后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13时~20时,占总数66.6%,该时间段内,每个时段的年平均地闪数>1000次。
.png)
图一 九江市地闪时分布图
(三) 雷电的主导方向和次主导方向
图二 雷电活动玫瑰图
从图二雷电活动玫瑰图可以看出,雷电的主导方向为NE,次主导方向为SE。
二、 九江市雷电活动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九江市各县气象台观测资料分析,星子县雷暴日最少仅36.7天,武宁最多61.2天,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地区雷暴日登记划分标准:除星子县、湖口县属中雷区外,其余九江各县均为多雷区,尤其以武宁、修水、瑞昌偏多。
三、九江市雷电灾害的时间特征研究
(一)雷电灾害年变化
据统计2004—2013年九江市平均每年发生雷电灾害16次,其中2005、2012和2013年均超过20次。
(二)雷电灾害月变化
雷电灾害发生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出现在夏季。图五给出了2005—2014年全市雷电灾害发生次数平均月变化。可以看出,除1月和12月之外,全年其他月份均有雷电灾害发生,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3—9月,其中6-8月尤为严重,月平均雷电灾害次数分别为3.2、2.9、3次,共占全部雷电灾害次数的56.9%,故夏季成为全市雷电灾害的高发季节。这可能因夏季温湿气流旺盛,对流性天气相对较多,闪电活动相对频繁。
四、九江市雷电灾害的空间特征研究
(一)雷电灾害的地域分布
据分析,修水、德安、湖口、都昌、瑞昌出现雷电灾害较多,占有统计雷电灾害总数的81%。
(二)遭受雷电灾害的对象分布
遭受雷电灾害的对象包括人、建筑物、供电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共四类,对2005-2013年这四类对象遭受雷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雷击事故最多,138次,占总数的55.2%;
2、其次是供电故障,70次,占总数的28%;死亡人数27人次,占总数的10.8%;
3、建筑物受损15次,占总数6 %。
由此可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要做好建筑物的防直击雷工作,还要做好雷电波侵入和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子设备和电力设备遭受雷击的概率。
五、九江市市雷电灾害时空特征
(一)九江市雷电灾害次数呈逐年波动增长趋势;
(二)夏季是九江市雷电灾害发生最多的季节,占雷电灾害总数的56.9%;雷;
(三)电灾害的次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发生在山区、水体边,占雷电灾害总数的81%;
(四)电力、通信等电子信息行业受雷灾的比例最大,占雷电灾害总数的83.2%。
六、九江市防雷减灾工作对策
(一)九江市各县除星子县、湖口县属中雷区外,其余均属多雷区,要重视推广防雷科普工作,通过气象电子显示屏或新闻媒体等作为载体,向广大市民宣传防雷科普知识。
(二)加强防雷工程设计、施工、检测的管理。
(三)市、县两级气象主管机构要广泛开展防雷安全执法检查工作,对不按规范安装防雷装置或防雷装置经检测不合格等存在雷击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督查整改;
(四)针对弱电系统和供电系统属于雷电重灾区,应侧重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和闪电感应防护的规范检测;
(五)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适时开展雷电预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