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玲
山东能源集团公司东滩煤矿机电科273512
摘 要:随着煤矿机电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设备的自动化、重型化以及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在煤矿生产工作中,机电技术管理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且贯穿矿井安全生产的整个流程,遍布煤矿企业井上、井下开发工作,涉及范围十分广阔。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确保企业常规运营的前提条件,也是夯实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本文主要围绕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改进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机电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化
当下,国内关于煤矿生产系统指的是由提升、运输、排水以及钻探、洗选等整套机械设备与之对应的电气装置。煤矿机电管理原则指通过管理理论对煤炭工业机电系统的人、物、财以及事等进行科学管理,从而达到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我国是以煤炭能源为主的大国,因我国对煤炭能源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开采煤矿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煤矿生产条件较为复杂,对煤矿机电装置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深入分析与研究煤矿机电技术安全管理对未来煤矿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现意义。
一、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含义
对煤矿机电安全实施管理的作用是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有效手段,识别危险源降低与规避事故发生,并能够对危险源进行评判,监测危险源动态变化情况。最终利用现有方法剔除或减少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在机电安全管理工作中对危险源进行追踪与辨识是重点,在辨识危险源时,通常采取两种方法进行操作,其中一种是机电系统分析识别,另一种是施工发生机理识别,必须整体分析危险源与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全面杜绝事故的发生。在制定煤矿安全管理措施及相关标准时,必须明确具体的危险源,并整合出具体的管理对象,从而通过管理对象来控制危险源。针对具体的管理对象,编写对象控制及管理危险源的标准及措施,明确事故发生的各个环节,让员工清楚认识到每项安全管理任务的重要性,确保风险因素在可控范围内,进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指的是处于安全状态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是用来衡量安全工作标准的有效前提。机电安全管理工作中除了管理标准,还需要相应措施,让机电员工明确自身的职责与工作范围。根据相关规则约定,可知在机电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中质量标准化管理需要覆盖全有机电装置危险源。相关内容含括机电人员的管理措施、管理标准以及设备完备性等方面的管理标准。只有做到机电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管理安全、设备完整安全等才能确切落实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标准的真正含义。
二、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煤矿机电设备存在的隐患问题
煤矿机电设备存在隐患问题主要表现在相关装置老、杂、旧、生锈等运作上,加之维护与管理这些机电设备、配件的设施不全,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的要求,与之存在较大差距。在施工环节中,员工使用过于陈旧的设备,就会容易发生安全隐患问题,给工作带来不便。同时,机电装置、配件采购流程混杂,相同型号的设备出自不同厂家,安装尺寸不符合标准,都会加大施工难度。
(二)机电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对于很多机电作业人员来说,他们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并没有意味到危险发生的致命性与破坏性。在作业中没有树立起“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思想,严重违反了“三大规程”要求,同时也违背了有关安全规定的规定,在实际作业中,普遍存在违章指挥或者是违章操作的现象。由于机电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加大了相关工作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
(三)机电管理不到位
一套机电设备从最初的选型、购置、安装、维修以及到报废需要投入一定的经济与人力,但是实际应用中,机电设备的管理在这些环节中时常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例如机电开采煤矿过程中,虽然不满足使用制度与设备验收的要求,但是仍有存在不合格产品入库与继续使用的现象,这些不按照要求严格筛选或加强管理工作的行为增加了机电安全隐患。
(四)机电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在构成煤矿机电队伍的人员中,普遍存在文化素质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个别机电员工的文化水平非常高,个别机电员工的文化水平非常低,但从整体上看,低文化水平的员工远比高文化水平的人员多。因此,导致业务素质水平低下,难以顺应目前高新技术的发展,此外,由于部分人员没有全面学习企业管理理论与机电设备管理理论知识,所以,在管理机电、排除故障、检修设备等工作中无法实现有效操作。
三、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标准
能够通过机电安全辨识工作中的危险源,提高安全管理防范意识,同时编排一套适用于消除危险源与管理的标准,明确每日需要做什么,每项任务应该如何落实,才能发挥出其最大化效益,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煤矿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控制与消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机电安全管理标准的制定,只要针对的是管理对象,在作业中,机电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到管理标准的需求,这样才能在满足标准的前提下消除对应危险源。机电安全标准的制定者为国家,企业、行业标准均以此为目标。机电管理对象在遵循国家机电管理标准的同时,也要学会变通,采取定性标准管理工作。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一是考虑到人员管理的标准,明确个体人员的工作顺序与操作内容;二是设备的管理标准,机电设备的质量、完好性、数量等内容;三是作业流程的管理,运转状态是否处于安全范围中。
可见,机电安全管理标准包括规范人员 作业行为的人员管理措施、保障机器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的 机的管理措施、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的环境的管理措施以 及保障管理标准与措施落实的相关制度。一是人的管理措 施,包括监督检查、激励机制、安全培训以及挂警示牌提醒等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方式方法;二是机的管理措施,机电 设备定期检查、检修、维护,确保性能可靠、运行正常;三是环 的管理措施,环境的监测以及不符合标准时应采取的措施; 四是管的措施,完善管理标准与措施的方式方法
四、落实机电安全管理措施
(一)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加强基础工作,提 高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安全法律法规的管理 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一级对一 级负责,一级保一级,个人互保联保的安全保障体系。楚源工 贸公司坚持管理层深入现场带班,掌握作业地点动态安全状 况。现场安全管理由粗放型、单一性、机械性向集约型、多变性、灵活性转变;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等级状况由静态 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事故控制由事后的追查分析向事前的 隐患预想、查找、消除转变。把住人员关,生产环境中的所有 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 岗;把住设备、材料的入矿关,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材料 不得进入生产系统;把住生产系统安全运行许可证的发放 关,对提升、机电运输、通风等主要系统,采掘头面,要害场 所,制定详细的机电安全运行标准,组织安全、技术管理人员 验收,合格后验收人员签字;达不到安全运行标准的不得运 行或生产,出现不安全因素不符合标准时,随时摘牌,整改完 后重新验收;把住工程施工前的设计审查,施工中的工程质 量,施工后的检查验收关,实行工程质量负责制。做到管理体 系无漏洞,工作环境无隐患,现场工作无三违。
(二)加强制度建设,细化岗位操作标准。
管理标准的制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机电安全管理离不开本质安全管理目 标。在管理对象提炼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煤矿安 全规程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成果,结合管理对象可能出现的风 险,制定相应的、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完备的管理标准。楚源 公司对每一个管理对象,都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使其处于安 全状态。进一步健全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根据安 全规程、操作规程的要求,结合现场作业实际,组织工程技术 人员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如规划目标、实施方案、监 督考核办法、奖罚办法等。制度建设要体现科学化、人性化, 以激励为主,奖罚兼顾,不能将制度流于形式。通过建立健全 质量标准化管理机制,确立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落实责任的 管理体制,达到管好人、干好活、负好责、保安全的目标。质量验收员严格按标准考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管理人员 支持质量验收员工作,形成从严、从细、扎实的工作作风。坚持质量无小事,现场哪怕一个夹板螺丝没上好,严格按制度执行,决不含糊。针对质量标准化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找出责任者,吸取教训,落实整改措施,质 量隐患不排除,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工序存在质量缺陷 的,技术管理人员要现场指导规范操作,全面提升机电安全 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从人的社会化角度 看,对人的一生影响深刻的是文化,而不是单纯的法规制度 和行政命令。针对机电管理人员和操作职工队伍专业文化素 质较低的实际,必须强化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楚源公司坚 持年度、季度和月度安全教育培训不断线,做到职工安全技 能教育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运用典型事例,现身说教,促使 职工思维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由“他律”向“自 律”转变。提高安全技能培训效果,克服了流于形式和走过场 的弊端,实行教考分离,侧重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实际 问题的培训,将分配政策与技术素质挂钩,鼓励职工自学技 术,提高综合素质。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加大机电安全管 理力度。要通过安全例会、班前安全教育、现场培训、安全警句 和标识、开展每日一题教育、三违帮教、事故追查与处理、案 例教育、安全讲座等形式,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 使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四)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安全技术创新。
加大技术创新力 度,激励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广应用新设备、新 材料、新技术,围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开展卓有成效的工 作。制定相应政策,落实专项基金,加大新技术新设备投入。 楚源公司加工锚杆垫板中心孔和缺口、电缆钩安装孔过去用 氧气—乙炔火焰切割,改用冲裁加工工艺后,一次性加工成 型。并引进垫板模具、拉条模具、电缆钩模具提高了效率又保 证了安全。积极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广应用信息化、自动化 及监测监控等手段,发挥科技创新对提升安全保障水平的重 要作用,解决影响机电安全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机电自动 化监测设备存在着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地方,公司领 导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对技术创新参与人员给予适时 奖励,引导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与技术改革与创新活动。物 和系统的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之一,推进本质安 全必须加大老设备更新换代、老系统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提 高系统、装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可知,抓好机电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加强机电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高新技术领域的培训学习,全面提升机电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健全机电管理体制,完善机电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工作,重环节,严考核。以人为本,加快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实现机电系统现代 化管理,岗位实现智能化管理。打造一批标杆工程、精品工程,在全行业进行推广应用。建议机电管理全面实施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使机电技术 管理工作时刻保持动态管理。如此一来,才能有效提高煤矿机电管理的安全工作,推动科学技术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亮.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
[2]常西坤,黄冬梅,温兴林.基于安全文化的煤矿安全管理探讨 [J].中国煤炭,2017(9):66-67.
[3]骆林.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
[4]张强,崔东,倪健.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中 国煤炭,2019(8):26-27.
[5]顾永辉.煤矿电工手册[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