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0年15期   作者:陈冬梅
[导读]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变,土地、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外部产业转移步伐的加速,传统工业园对地方经济的推动变得步履艰难,转型提升的呼声日益高涨。
        陈冬梅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武汉
        摘要:当前,产业园区发展对归家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带动了城市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传统工业园是相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园而言,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导,即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以及炭、电力、钢铁等资源消耗型工业为主导特征的工业园区。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变,土地、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外部产业转移步伐的加速,传统工业园对地方经济的推动变得步履艰难,转型提升的呼声日益高涨。
        关键词: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传统工业园是相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园而言,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导,即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以及炭、电力、钢铁等资源消耗型工业为主导特征的工业园区。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变,土地、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外部产业转移步伐的加速,传统工业园对地方经济的推动变得步履艰难,转型提升的呼声日益高涨。
        现以中部地区某工业园为例,对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进行探索。
        一、工业园基本情况
        (一)园区现状
        某工业园在二十世纪时期,主要以服装产业为主,经过半世纪的发展,园区现有企业1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3家,主要还是以服饰企业为主,年产值达10亿元左右。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变,现有服装产业对地方精神的推动变得步履艰难。经地方政府研究,计划对园区进行转型。新园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000亩,先行分三期开发建设3800亩,其中:一期规划以发展服装、电子商务产业为主,建设用地面积约1400亩;二期以绿色食品、文教艺术体育用品、玩具制造产业为主,建设用地面积约1200亩;三期以商贸旅游、健康养生产业为主,建设用地面积约1200亩,新园区现入驻企业1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家。
        (二)发展定位
        总体目标: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统领轻工服装产业园建设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盘活原有闲置资产,力争未来五年产值突破50亿,实现地方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功能定位:以服装产业为主,同时发展电子商务、绿色食品、汽车线束、汽车内饰、文教艺术体育用品、玩具制造等轻工产业,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兼具工业旅游和美丽乡村旅游功能,建成“江南百里工业经济带”重要支撑点。
        二、园区建设情况
        园区建设按照“一次规划、总体设计、分期实施、滚动建设”的总体思路稳步推进。截止目前,一期已完成3.2万平米标准车间改造工作,并配套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其中:A区已完成14116平方米车间盘活,两处车间为织造有限公司;C区1号车间完成2.4万平米标准服装车间改造工作,其中某服饰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及办公区域装修工作已完成,已正式投产。2020年1号车间2层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及办公区域装修图纸正在进一步优化设计,年中启动个性化装饰装修工程,预计第三季度可全部完工并试生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遗留问题
        园区场平及园区生态修复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工程审计,后续资金缺口比较大,其中园区场平资金缺口约3000万元,园区生态修复工程资金缺口约1000万元,共计约4000万元。
        (二)生活配套设施问题
        目前,产业园已招商入驻企业11家,吸纳群众500余人稳定就业,2019年纳税近600万元。但园区内一直没有员工食堂、公寓等生活配套设施,导致员工吃住不便,难以吸纳或留住外地人才,园区生活要素配套的短板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三)园区消防问题
        由于当时建设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少,已盘活改建的厂房虽然室内消防设施均按图施工、配套齐全,但室外消防供水系统一直未进行配套完善,消防供水水压达不到使用要求,导致室内消防系统无法正常投入使用,存在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四)企业发展理念问题
        企业家思维不活。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创新进取意识不强。园区企业主要经营模式是“来料加工”,用工量大、附加值低,且资金回笼周期较长,产品种类不多。产品普遍单一、没有形成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几点建议
        (一)坚持发展定位
        一是加强交流合作。某地轻经服装行业协会要定期组织座谈会,交流经验,要积极组织企业家到各地的服装展销会上发现新工艺、新技术,紧跟时代,不断提升制造工艺,抢占市场先机。同时,以电商孵化园为平台,与服装高校和职业设计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高校和院所的优势资源,提升企业实力。二是围绕服装产业链招商。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中,要从制衣设备、面料和辅料等全产业链招商,引导建立起一条龙的服装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完善配套设施,补齐发展服装产业的短板,建立轻工服装产业集群,提升服装产业竞争力。三是拓展园区生态。坚持发散思维,从其他产业寻求突破点,依托汽车发展的优势,寻找商机引进汽车线束、汽车零配件加工、汽车内饰、汽车灯具加工等零污染低排放企业,扩展工业园生态,实现多元化发展,提升工业园抗风险能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完善园区功能。建议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请求政府支持轻工服装产业园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解决园区企业职工食宿问题,提升产业园档次。二是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借助新一轮国企改革,支持成立轻工服装产业园投资运营公司,整合对口协作资金,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出台扶持政策。在遗留问题上,请求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和相关手续办理协调力度,力争早日化解各类问题;在培育龙头企业上,建议出台奖励办法,培育服装产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链配套完善、中小企业特色突出、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的特色园区;在品牌创建上,积极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三)转变发展理念
        轻工服装产业园厂房完善,基础条件完备,前期的优惠政策力度大。但由于国际贸易竞争压力增大,外贸订单减少,企业效益明显下滑,这说明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在如今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必须转变发展理念。一要加快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引导企业从外延扩张向内延发展转型、从服装生产基地向服装品牌集散中心转型、从来料加工向创立品牌转型、从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型,尤其是要坚持走自主品牌之路。二要规范企业管理。引导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质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三要引导抱团发展。服装产业“单兵作战”必定无立足之地。要组织引导企业整合资源、聚合增长、抱团发展,切实提升企业组织化程度,促进服装企业做强实体经济,提高抗风险能力。四要加大人才培养。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大服装、电子商务、外贸出口、企业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培训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提升服务质效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时期,政府要在产业发展中转变角色,大力弘扬服务企业群众“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切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效。
        综上所述,现阶段,各地政府将建设工业园区视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所出台的各项政策日益完善,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但要想使工业园区充分激发并释放所具有的潜力,尽快进行转型与升级,是冲破现存工业发展阻碍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孙学立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旅研究——以山东济宁市为例【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04)
        【2】费洪平、戴公兴著  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与管理【M】  科学出版社  2000k

作者简介:陈冬梅(1978-11),女,汉族,籍贯:湖北随州,职称:讲师,专业或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