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和雅人格”校本课程建设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李梅
[导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李梅
        重庆两江新区人和小学  401121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意见》明确了立德树人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也为构建校本课程,实施“和雅人格”养成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
        关键词:小学;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人格养成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恪守以立德为基、树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乃是学生人格塑造和人格教育理念的共同追求。我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全面育人,以“和雅人格”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为载体,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品德和操守、有独特性和典型性的人,实现造就具有“六雅”特质的“和雅少年”的育人目标。
         一、生命价值:“和雅人格”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
        我校“和雅人格”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培养学会学习、责任担当、人文底蕴、健康生活、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的全面的、完整的、和谐发展的“和雅少年”。具体而言,就是探索雅言、雅行、雅体、雅趣、雅怀、雅思相统一的“六雅”人格素养模型:雅行雅范,走雅步,举止文雅;雅谈雅音,说雅言,谈吐温雅;雅姿雅态,炼雅体,体魄健雅;雅趣雅志,养雅好,美趣高雅;雅度雅怀,炼雅德,品德敦雅;雅学雅思,成雅才,学识慧雅。“六雅”素养和谐地统一人的生命素养系统中,共同构成思想、情感和行为特有的“和雅人格”统合模式,指向实现“和雅少年”生命价值的终极目标。
         (一)以品德敦雅为核心素养,聚焦“必备品格”,致力实现“和雅少年”的道德生命价值。“道德乃是生命的和谐”,是成人与成功的第二生命。诚如梁漱溟先生所言,“道德是生命的精彩,生命发光的地方,生命动人的地方,让人看着很痛快,很舒服的地方。”其实质,就是体现人的道德生命价值。
         (二)以言语温雅为核心素养,聚焦“人文底蕴”,致力实现“和雅少年”的人文生命价值。无论是汉语还是外语,一切语言都是人文底蕴的生动表现。从内在品质角度说,言语温雅是和气、文雅、谦逊、礼貌等人文品格的表现;从外在形式角度说,言语温雅是词语妥帖、语句规范、结构平直、逻辑严谨、节奏抑扬等人文艺术的表现。以言语为载体,人文品格和人文艺术内外兼修,方能实现人的人文生命价值。
         (三)以学识慧雅为核心素养,聚焦“理性思维”,致力实现“和雅少年”的科学生命价值。《礼记·大学》认为,人格“止于至善”的修为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探究事物的原理,获得渊博的学识,必须以诚意和真心为准则;如此,方能涵养“探索求真,理性实证,质疑创新,实践独立”的科学精神和至善人格,实现求真求实的科学生命价值。
         (四)以美趣高雅为核心素养,聚焦“审美情怀”,致力实现“和雅少年”的审美生命价值。美,是人们共同的追求。自古以来,人皆爱美;爱美则是儿童的天性。在引导儿童追求外在美的同时,更不应该忘记引导他们对自身素质的提高。由内而外,才是和雅之美,才能彰显人的审美生命价值。
         (五)以体魄健雅为核心素养,聚焦“健康第一”,致力实现“和雅少年”的健康生命价值。健康是生命的第一要素。童年的健康是欢快而鲜亮的,是生命鲜活的写照;少年的健康是阳光而明媚的,是生命流淌的清泉。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生命灿烂的光茫;无论是学习和生活、理想和追求,都要以健康的身体作为前提和首要的基础,否则,一切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六)以举止文雅为核心素养,聚焦“社会参与”,致力实现“和雅少年”的社会生命价值。中国是礼仪之邦,举止文雅则是社会参与、社会交际的规范。《春秋左传正义》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在人际间的社会交往中,举止文雅的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社交中,举止文雅的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二、“六雅”统整:“和雅人格”校本课程的内容架构
        基于核心素养内涵,根据“和雅少年”培养目标,我校从校本课程实施的时间和空间、生情和师情、方法和渠道等方面综合考虑,力图使学生个体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使学生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有积极的表现,构建起“和雅人格”养成教育内容体系。
         (一)以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建构“雅怀”课程
        “雅怀”即品德敦雅,指向学生道德生命的人格品质。其课程旨在以国学教育为载体,让学生基本认识和了解中国五千年文化核心和精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敬畏、尊重和传承,从而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滋养良好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美好情商,以此涵养“至善人格”品质。
         (二)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建构“雅言”课程
        “雅言”即谈吐儒雅,指向学生人文生命的人格品质。其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人文底蕴方面的历史文化、历史人物、科学家故事、本地化风俗等知识,通过经典诵读、趣味英语、故事演讲、播音主持等方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发展过程,传承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滋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沟通能力、儒雅的文化品味、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形成精神挺立的人文品格。


         (三)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建构“雅思”课程
        “和雅人格”的“雅思”素养即是基于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和学识慧雅,其课程指向学生科学生命的人格品质,据此构建的理性思维拓展课程旨在通过思维学习活动,培养探究学习能力、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说话有条不紊方法或习惯,滋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冷静思考,具有批判性思维精神,严谨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此形成科学求真的人格品质。
         (四)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为目的,建构“雅趣”课程
        “雅趣”即美趣高雅,指向学生审美生命的人格品质。其课程主要以艺术拓展课程为载体,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审察日常生活,获得精神的丰盈,感受生命的意义,滋养学生审美观念、鉴赏能力、创作能力,滋养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与情趣,形成高雅的审美人格品质。
         (五)以培养学生身体素养为目的,建构“雅体”课程。
        “雅体”即体魄健雅,指向学生健康生命的人格品质。其课程旨在以运动拓展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造就体魄健雅的健康人格。
         (六)以培养学生行为素养为目的,建构“雅行”课程。
        “雅行”即举止文雅,指向学生社会生命的人格品质。其课程基于行为素养教育理念,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开发与研究,建构学生行为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从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方面规范学生,培养礼貌谦让的行为习惯与积极进取、勇敢顽强的意志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增强遵守学校、社会公共秩序的自律能力;形成乐于助人的精神品格,提升调控自我行为和态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素养,塑造文明有礼的友善人格。
         三、全面育人:“和雅人格”校本课程的功能
        “和雅人格”校本课程实施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养成教育,对于培养“和雅少年”具有多种功能。
         (一)“德以善之”的育人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和雅人格”养成教育以美德拓展课程为载体,从三个层面涵养“和雅少年”的德性人格:一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大德”;二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遵守法纪、恪守规范、和谐社会的“公德”;三是实施修身齐家教育,培养学生严于律己、尊老爱幼、和睦家庭、传承家风的“私德”。
         (二)“文以博之”的育人功能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博学于文,是“君子人格”的内在要求。“和雅人格”养成教育以人文拓展课程为载体,聚焦人文教育,引导学生亲近文章、文学、文化,丰盈人文底蕴,滋养言语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儒雅文化品味、跨文化交流意识,使之成为“外和内介,博文达理”的“和雅少年”。
         (三)“理以格之”的育人功能
        格物致知,知于善深,是修炼“至善人格”的“大学之道”。“和雅人格”养成教育以理性思维拓展课程为载体,从三个方面学生的理性人格:一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崇尚真知,尊重实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意识,独立思考,辩证分析问题;三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精神,焕发好奇心和想象力,不畏困难,不懈探索,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四)“美以悦之”的育人功能
        美是人的最愉悦的心理体验。《庄子.天运》提出了“至乐”的美学观,认为“调理四时,太和万物”,方能达致“至乐”的审美境界。“和雅人格”养成教育以艺术拓展课程为载体,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引导学生积累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培养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坚持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从而成为美趣高雅的“和雅少年”。
         (五)“体以健之”的育人功能
        青年毛泽东曾提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和雅人格”以运动拓展课程为载体,实施健康生活教育:一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形成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二是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具有抗挫折能力;三是自我管理,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形成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
         (六)“行以雅之”的育人功能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要学会敬仰,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须懂得遵循,这是蒙以养正,培养社会参与素养的真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社会参与,何以落地?“和雅人格”养成教育以规范习得课程为载体,实施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养正教育,引导学生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维场域的参与和交际中培养群体意识,社会责任,锻炼实践创新能力,熏陶友善情怀,修养和雅品德,成为举止文雅的“和雅少年”。
        课程是学生完成人生的一次“摆渡”,是生命成长的原野。我校“和雅人格”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构建和实施,其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实现成长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校,最终达成建设人文花园、智慧乐园、成长学园、温馨家园、和谐校园的“五园”愿景目标。
         参考文献
        [1]余潇枫.人格与人的“价值生命”[J],求是学刊,1999(1):34-40.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