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娜
深圳市龙岗区龙西小学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新时期知识经济时代的演变,呼唤着整个教育行业的全新革命。Steam教育以跨学科,培养人的综合素养,成为世界主流的教育理念之一,A-stem进步一强调了跨学科的人文引领。岩彩画是人类最早的文化行为,它包含了历史人类学、工艺学、巫术、宗教、民俗等跨学科的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综合性内容。 两者有了教育结合的可能。吸收西方的跨学科思维,应用到课程改革中,让知识回归实践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培养一个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性丰满的现代人。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A-stem;岩彩画;传统综合;应用;
1 开发岩彩画校本课程的背景
1.1核心素养下的学校美育
面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新形势下,学校的美育工作也急需寻找改革的突破口。陈宝生部长,提出的“课堂革命”为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指明了实践的方向。从培养学生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的目标革命,以生活唤醒学生学习的动力革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革命,探索学生课堂生活的行为革命。因此,我校在推进美术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开发生活中多种形式的美育环境,以美术课堂作为主阵地,培养学生好奇的能力、观察的能力、发现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然后把四大能力迁移到各学科的学习中解决相关学科的学习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体验,到逐步改变自身的现实生活,解决未来生活中复杂的问题,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新时代美育的重点就应该指向两个方面,一个是跨学科,另一个是实践。
2我校岩彩画校本课程开发中应用“A-stem”
2.1岩彩画概念及文化、教育意义
岩彩画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末,看似比较晚,但是从人类考古学实质能追溯到3.5万年前,法国肖维的岩洞壁画。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岩彩画代表着我国传统中国画的早期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了占据了想到重要的地位。岩彩画既具有“物质性”,一切矿物颜色,动物胶和植物胶,墙壁洞穴的早期媒介;又具有物质的“固有色”,纯天然矿物色、新岩矿物色、水干色、云母色和闪光色五大类,加上金属箔,自然天成的肌理,晶体折射的闪耀,形成了永不褪色,璀璨夺目的光芒。岩彩是人类最早的文化遗迹,它包含了历史人类学,工艺学,巫术、宗教、民俗等跨学科的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综合性内容。
在今天新时代,岩彩画从远古一直影响着全人类的色彩审美,它的永恒性也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融合,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近些年岩彩画的持续研究,科技的应用,岩彩画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丰富的色彩体系。我们学校,把中国传统早期的岩彩画引入到传统绘画教学中,一改以往以水墨为主的固化教学内容,直接用自然生活中丰富的矿物颜色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体验中探索着民族文化和传统人文精神的超凡意蕴。面对周围的生活,引导学生以跨学科和大胆的实践,创造性地改变生活,成为一个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获得主体性丰满的现代人,成为我们美术教育工作的重点。
2.2A---stem课程开发的条件。
改变生活,首先要解决生活问题,而任何一个生活问题,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学校长期实施分科教学,可能会引发学生对情感和价值认知的冷漠处理,甚至新旧知识的连接及理解应用的无法连续等问题。社会化的严重分工,让大多数人成为工具理性心理结构的片面人。
中国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m教育,创客教育灯心教育模式……中明确提出stem教育理念的大环境下,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率先提出以人文引领下的stem课程(以下简称A-stem课程),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更注重人文精神的引领。因此我校在开展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加入A-stem课程的应用,让学生与文化融合,让文化与科学融合,让科学与人文历史融合,让人文历史与产品设计融合,让产品设计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最后回归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循环,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社会具备幸福生活的能力。中国传统的岩彩画的综合性,刚好与A-stem的跨学科特征相通,两者的结合,必能生出教育之花。
3在开发岩彩画校本课程中实施A-stem课程的条件
从学生周围的生活出发,唤醒学生发自内心学习的自能量和信念,这是动力革命的关键。龙西小学是一所城中村36个班级制的学校,生源90%以上属于外来务工子女,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少,接触博物馆、美术馆的次数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我校学生实施美育,不能好高骛远、一味求高、求雅,应结合学生实际条件,在周围生活中挖掘学生自觉关注的题材,从而加以引导,让学生真正感悟生活与艺术的连接。
3.1龙西小学的地理环境资源
校园周边的红花岭公园,占地面积广,是为纪念1948年东江纵队在红花岭抗战国民党军队的战斗而建设的,是一座具有“红色记忆”文化为主题纪念性意义的公园。公园内设有英雄纪念碑(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烈士542名)、坦克、大炮和飞机等军事设施原物展示。通过调查,我校80%以上的学生都去过公园郊游,我校每年都会开展清明节扫墓的主题教育活动,因此在我校开设以“红花岭红色文化”为主题教育的校本课程。
3.2龙西小学的自然环境
龙西小学校园环境优美,四季绿草如茵,四时花开不断,整年竹木葱郁。通过调研统计分类,学校树木花卉种类繁多,且有深圳各种常见的代表性植物,但学生大部分时间对环境习以为常,并未关注校园环境的美丽和魅力。把学校的生态环境与科学学科结合起来,在我校实施“保护家园”的环保主题的校本课程。
3.3龙西小学的人文环境
龙西小学总共有3个篮球社团,3个足球社团,2个田径社团,1个武术社团,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高涨,积极参加各种体训活动。在运动场上,他们展现了新时代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阳刚的精神面貌。关注学生健康,热爱体育,开发“快乐运动”主题的校本课程。
3.4岩彩画创作的独特性
岩彩以立足本土地理和本土文脉为基础,回归自然,回归现实生活,通过进行天然采集当地泥土,通过“岩彩”的材质转换成艺术创作的叙事方式。(胡明哲《迹象表意—岩彩回话创作案例》P6)在天然采集的过程中,认识自然中的植物、动物和人,通过视觉(感知)—欣赏(心理)—创造的一系列过程,将学生的人文性放在首位,引领在科学、美术、体育(分课教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整合课程,让美术(岩彩)、品德与社会、文学、科学、体育等学科相互渗透,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寓教于乐,育教于爱,让人文引领下,从实践中获取的知识更加有爱,让学习更加有趣,让未来充满期待。
4我校分年级分阶段实施A—stem下的岩彩特色课程
传统的单学科,重知识和技能的被动式学习方法,因创造性的缺失,只能培养某项专项能力,成为专门领域的行业精英,而不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素养的人。我们要成为课程蓝图的设计师,从学生生活的细节创设情境,用A—stem特有的以人文为指引,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相结合探究方法,在活动中,自觉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培养综合素养,尝试改变生活。
一年级以四季花卉为主题,用时间轴将校园里的花卉种类串联起来,花为什么美?(科学的、美术的回答)。为什么有那么多关于花的古诗词(人文的)?送不同数量的花的意义(数学的、情感的)为什么有干花、香水(技术的)节日里的花车和校园鲜花造型的装饰(工程的),鲜花的食用药用(建康生活)多学科的融合指向背后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岩彩画实践中表达个性的价值意义。比如,创作龙西小学的校花,节日之花,季节之花,亲子之花,学生之花,教师之花,艺术之花,品德之花,健康之花,美食之花。
二年级以校园中的树为主题,从观察发芽、小树苗、小树、大树、老树,通过观察树的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果实等,重点体验树皮的肌理的观察,调动触觉的唤醒和恢复,将树的年轮与人的年龄对比,让学生在通感中体会“万物生长”,从婴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感受人生的完整变化。用岩彩的肌理效果对应表现各阶段人的特征,引导人文的生活感悟。比如,手的肌理的特征。新芽——婴儿的手,禾苗——儿童的手,小树苗——少年的手,小树——青年人的手,大树——中年人的手,老树——老年人的手。经历生活实践后,个性的不断成长进步,关注对审美世界的终极思考。
三年级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主题,通过科学的数据结合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分析职业的价值和贡献层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价值观、人生观,用人文、用爱引领和感化学生的认知层次,培养学生成为未来更好的人。比如,创作我心目中的教师、医生、清洁工、水电工、厨师等校园生活中相关的职业,以及分享家庭生活中父母亲戚的职业,结合为国家建设和为人民服务,例如,教师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对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军人是国家民族的安全保障,医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强大后盾,励志做一名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四年级以学校的体育社团为主线,引导学生把健康和运动联系起来,将学校篮球、足球、田径等运动中的典型动作与人文学习相联系,重点落实于人在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和解决问题所需的坚强意志力的培养。用跨学科的实证,引导学生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展现出活泼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意志力。生命在于运动拼搏精神。比如,创作起跑——公平;篮球足球——团结合作;罚球——规则;跳高跳远——超越;短跑——力量;长跑——坚韧;比赛——勇气等等。在实践锻炼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动作技能,成就更自信更强大的内心。
五年级以红花岭公园的红色主题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主教育。红色文化代表着近代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的最强音。重点感受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因为相信,所以拼命奋斗。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结合革命纪念性建筑、雕塑和退役武器装备展览,国旗和红领巾等因素,继承和发扬的革命精神,肯定当今振兴中华取得伟大成功的“中国道路”。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构建自己的奋斗道路。
六年级以“人与自我”的校园生活情境,开设岩彩画校本课程。面对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同伴关系不断加强,自我评价不断提升,老师、同学和自我成为再次好奇的对象。创作即将分离的同学;曾今教过自己的老师;现在的我、未来的我。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人与人到人与自我的深层次思考。比如,创作《自画像》。
结束语:在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校在美育改革中开展A—steam引领下的岩彩画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美、勇敢生活的能力,爱与被爱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不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自我,改变生活,重新出发,让美不再付诸于形式,让爱生根发芽,成为一个有个性,全面发育的人。
参考文献:
[1](德)席勒著.徐恒醇译.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09,127—134
[2]高旭东.跨学科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08
[3]卓民.中国岩彩绘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1
[4]胡明哲.迹象表意—岩彩绘画创作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8
[5]深圳市龙岗区A-STEM课程指导实施意见[N],2019
[6]周宪.文学与认同:跨学科的反思[M]中华书局,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