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维及心理固着,导致消极学习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黄表金
[导读] 小学生正处在认识事物的启蒙阶段,心理发展受到阻碍,没有得到释放,就会形成固着,无法或完全地进入后一阶段发展,导致消极学习
        黄表金
        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麻冲乡中心完小  湖南 湘西 416207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认识事物的启蒙阶段,心理发展受到阻碍,没有得到释放,就会形成固着,无法或完全地进入后一阶段发展,导致消极学习;思维发展受到阻碍没有得到融通,就会形成固着,无法进行新知迁移,导致消极学习产生。融固疏通方能积极自主学习。
关键词:心理、思维、固着、厌学
        思维学指出“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过程,是人类高级认识活动,支配着一切认知和智力活动,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固着,会导致消极学习心理,产生厌学行为。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如果没有解决好,就会形成固着。固着是由于冲突或症结未被解决,阶段任务未完成导致无法正常或完全地进入性心理发展的后一个阶段。即某一个阶段力比多受到某种原因的阻碍,而没能得到合理释放,从而潜伏、卷曲以一隅,这部分没有得到解放的力量就会造成身心的一系列问题和障碍。也即,在特定阶段无法得到满足(受到挫折),或满足过度(放纵)就会形成心理滞留。
        小学生正处认识事物的启蒙阶段,是读书学习的黄金期、关键期和奠基期,在某个认知上产生症结,出现疙瘩,即被卡住,就会形成认知滞留,无法进入新知迁移。抑或由于某种心理情绪上的冲突未被解决,阶段性任务未完成,纠结点未解锁,就会固着,导致无法正常或完全地进入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后一个阶段,从而产生消极学习心理,出现厌学行为。
下面以几个真实个案,就何“固”与解“固”做进一步的深入剖析。
[个案一 ]
五年级的丽琳同学对小学阶段教材中的几何题一直不感兴趣,课堂上经常性的发愣,打瞌睡,作业上出现应付行为。与她交流后发现,她的计算力还好,在解答应用题上有许多结点疙瘩。如在解答“一个长宽高分别为8、6、4dm的鱼缸,倒入150L的水,水的高度与鱼缸的高度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上有三个症结:
        一、何为物体的体积,不明
        二、不知150L就是水的体积
        三、看不出水缸的体积与水的体积有何关联
我给她找了一个长方体的铁盒子 、一杯水,叫她把杯中的水倒入铁盒进行演示,观察操作与思考:什么是体积?体积是怎么求来的?水的体积你知道吗?水体积与盒子体积有什么联系?针对她的症结逐一进行解“固”,直到固点消除。后来又经过几次的解题帮助和辅导,她渐渐地对几何应用题感了兴趣,课堂上不再发愣,作业也表现出积极主动完成起来。
[个案二]
文文同学在三年级数学测试不及格,出现了惰学心理。具体表现在应用题的解答上,胡乱从题中摘抄数字列式计算。原来症结点是“老师总叫我自己分析,不知从哪入手,头痛”。

我给他开了一剂解答应用题的“药方子”:
      一、弄懂题目的意思  
      二、找出问题和条件(题目告诉你什么,要你求什么)
      三、从问题开始,思考怎么求?怎么算?
我告诉并鼓励他往后一看到应用题,就按照快捷解答应用题的“三步曲”去分析。经过多次尝试,他能轻松自如的解决应用题。解决了思路的症结问题,他对分析数学应用题越来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且解答起来速度特别快。
[个案三]
    二年级时,燕飞同学成绩倒数。金社老师任其班主任,教其语文。燕飞同学在语文课上表现木讷,作业不认真完成。恨铁不成钢的麻老师给了她一记耳光,鼻腔出血。此后,厌学情绪越发明显,厌学行为表现突出,作业索性不做。导致她厌学的症结有三。一、遭受同学的歧视和欺凌。丽群同学是麻老师的女儿,家庭条件优越,常看不起她。嬉戏玩耍,总是鼓动同学把她排挤在一边。有一回把她推落下坎,差点要命。同班同龄的伙伴给她的心理烙上了屈辱的阴影,心中的症结,直到成年还未忘却。二、听性语言中枢欠发达,老师讲课难于听懂。三、视性及视运动性语言中枢欠发达,读写技能不足, 读文写句常常茫然。
深入考察了解原因后,课后为她进行了多次辅导,效果甚微。等到三年级,我决定向学校申请亲自到三年级任教。换了老师,他心灵上的症结、创伤得到了抚慰,抵触情绪上的冲突得以化解。在教法上我采取了以句为重心展开读写,还专门设立读写辅导训练课。写作训练上像美术素描用实物直观引导学生组词成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一年的辛勤付出终于换来了成效。学生不仅能在阅读中理解句子、短文, 还能在写作上表达出清楚通顺具体的句子。燕飞同学奇迹般地从全班倒数一跃成了顺数前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像她那样语文基本功薄、读写技能弱的学生在我们少数民族的苗族聚集区不在少数 ,不是个个案,而具有共性和普遍性。
固着的思维得到了融通,心里的症结得到了融化,学习技能有了提升,认知产生了迁移,厌学的情绪也就荡然无存了。

[个案四]
        二年级的青青同学,数学成绩不及格,到三年级时数学学习更加吃力, 多位数的加减常常出错。在生理上,左脑发育不足。旧知不具备,无法产生新知的迁移。我以单位数的加减做铺垫逐级过渡到多位数加减给予对照疏导。如|:
         8+3=11   18+3=21  28+3=31  38+3=41……
         6-4=2     16-4=12  26-4=22   36-4=32……
经过多次不断单位数向多位数计算、铺垫、对比、迁移的强化训练,思维的固点渐渐通畅,他终于会计算多位数了,对数学也不再敷衍了事。
思维左右和决定着聪明与智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综合学习能力的高低,没有超强的思维就难有发明创造。思维固化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力,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许多消极学习的孩子都与思维的固化有关。深入研究了解个体学生的固着点,融通固化点,启迪思维,让学生会思考,能理解,善分析判断,学习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产生愉悦感,才能够乐学好思,积极主动起来。心理有症结疙瘩,须对症下药,给出溶化剂,心灵的火花才能熊熊地燃起。

参考文献:

[1]魏雪峰,杨帆,石轩,乔柯栋.协作思维导图策略促进小学生习作的行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06):47-54.
[2]金磊.着力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J].奋斗,2020(08):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