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课堂口令的运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陈永琴
[导读] 课堂口令是一种教学手段,对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课堂纪律的管理以及课堂效率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陈永琴
        新都区锦门小学
        摘要:课堂口令是一种教学手段,对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课堂纪律的管理以及课堂效率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小学低段学生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这也给低段课堂纪律带来了挑战。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课堂纪律管理过程中的实际现状,正确使用适合低段学生的课堂口令,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段  课堂口令  运用策略
        课堂口令,即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管理课堂纪律而采用的以语言活动为主,动作形式和表情状态为辅的口头命令。课堂口令具有双向性,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在教师发出指令后,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语言和动作反应,以达到良好的课堂纪律状态,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课堂使用口令的原因
(一)低段课堂纪律管理存在问题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围绕着学生的“学”进行。而在学习活动中,往往课堂纪律的管理是低段课堂教学中的难题,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第二,教师的管理过于专制或是松散。
        1.学生层面
        小学低段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小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但在低段,注意常常带有情绪色彩,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7-10岁的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注意的范围较小,注意品质不高。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专注时间不持久,注意力难以集中,出现爱玩文具、和同桌讲小话、做小动作、发呆、吃书、折纸等现象。这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尤其是新入职教师。
        2.教师层面
        教师的课堂管理过于专制。在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时,教师偏重于防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忽视培养学生自主行为能力,而不是关注和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种理念的差异,使教师步入课堂纪律管理功能理解的误区,使课堂纪律变成了简单的问题处理。
        课堂管理松散。松散的课堂,教师和学生都是“主角”:台上教师泡沫横飞,犹如“唐僧念经”;台下学生交头接耳,“为所欲为”。教师只顾自己教完,而不顾学生是否认真学,没有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这样的课堂,教师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尽管上一秒很生气把学生“吓到”,可下一秒学生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课堂是无效的。
(二)低段课堂使用口令的意义
    根据低段课堂纪律管理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明确使用课堂口令的作用。明确了目标,才会更让课堂口令的使用更有针对性。
         1.集中注意力
        低段学生的注意力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课堂上的“走神”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教师在学生出现此类状况时,选择适合当下课堂纪律管理的口令,这将可以重整纪律,让学生重新回归课堂,再次集中注意力。
        2.高效管理课堂纪律
        口令迎合一年级小学生的需要。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已经接触并适应像“一二三,请坐端”等口令,而一年级口令的使用,正好起到衔接作用。低年级学生参与欲望高,口令的双向使用,让师生在一问一答中,形成条件反射,立马做出相应动作,学生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规范,明确了要求。这使得师生之间达成一种共识,注意力更集中,也便于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纪律。
        3.提高课堂的整体质量
        教学内容和时长需要课中休息。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学生的主导活动发生了转变,从游戏转变为学习。一年级的学习时间更长了,知识容量也增大了,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强制性,而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有限。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课中休息的相关口令,带领同学们一起做小游戏,缓解思维疲劳,重新拾起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质量。


三、课堂口令的运用策略
        课堂口令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从纪律管理还是学科教学,都和学生的学情不可分离。小学低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这也决定了教师在使用口令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更好的调控课堂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讲究适度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中提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世间万事万物都要讲究适度原则。口令的使用也不例外,并非越多越好,一个充斥着大量口令的课堂会让教学活动变得不连贯,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度。因此,教师要明确口令是衔接教学环节的工具,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教师要注意对课堂中的口令的数量和时间进行把握。
(二)具有针对性
        口令的使用要注意场合,具有针对性。一方面,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使用与之相对应的口令。如纪律的调控与读书写字的口令就是有区别的,要让学生第一时间明白教师下发口令,接下来自己应该做什么。因此,教师选择的口令使用目的必须明确。另一方面,大部分口令的适用对象仅限于小学低段学生,主要以一年级为主,这是由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低段学生在该学段已经在口令的帮助下掌握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若到了中高段仍在使用,则会产生负效应。因此,中高段的学生不宜使用形式多样的课堂口令,选择适合自己教学情境的简单口令即可。
        (三)落实到位
        口令要落实到位,语言要掷地有声,教师再进行教学活动。小学低段学生擅长动作记忆,口令使用过程中适当配上一些简单动作,有利于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动起来。当然,口令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辅之以教师的语言魅力和趣味动作,口令落实更有成效。教师切不可在口令发出后,学生还未做到位,又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长此以往,学生对口令便会产生倦怠感,并无视老师的要求,课堂管理松散,影响课堂质量,甚至影响师生关系。对于学校而言,口令的使用,建议落实到全年级统一使用相同口令,方便老师们的教研和教学工作开展。
        口令是为了让学生在初入学校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但学生根据口令做出相应的操作性动作后,教师必须观察学生的状态反应,给予正强化。低段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处在寻求认可定向阶段,教师要在学生做出正确回应后给予表扬,以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养成习惯。
        (四)合理创编
        口令形式种类多,教师也可根据学科特色、班级情况进行口令的创编。小学低段的课堂口令以活泼可爱为主,在创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创编原则。第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课堂口令不可过于复杂,要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容易听懂。第二,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创编时要明确该口令是为教学的哪些环节所用,这样才可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第三,内容积极,乐观向上。口令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让学生能够受到鼓舞的。第四,有趣味性,朗朗上口。具有趣味性的口令更易获得学生的喜欢,也会让课堂更加生动。
        (五)转变观念,了解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学,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当下的学习状态,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现实生活中,刚入教坛的新教师不乏有要求学生一堂课40分钟内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或要求学生身体始终保持笔直,不能动弹等等,这些要求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不符。过高的要求容易导致挫折,反而增加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而且会导致“权威性”的失落。行为标准应定在学生身心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方才切实可行。因此,教师转变了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特点,才可能使口令发挥最大功效。
        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到,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映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映概率的手段。口令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能够创设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课堂情境,在不断的强化操作后,让学生能够自发做出反应。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后,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恰当运用课堂口令,强化学生的课堂行为,为课堂管理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参考文献:
[1]牛会晓.低年级课堂学习习惯“小口令”创编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15):47-49.
[2]马力.小口令在低学段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2):86-88.
[3]魏双悦.谈低年级课堂口令的应用和意义[J].小学教学参考,2015(03):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