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殊教育培智生活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曹玉林
[导读] 培智生由于自身缺陷问题使其不能像正常学生一样开展生活、参与学习
        曹玉林
        长丰县特殊教育学校 231100
        摘要:培智生由于自身缺陷问题使其不能像正常学生一样开展生活、参与学习,进而在开展生活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应用常规教学方法,而是要立足培智生的身心特点与成长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提升培智生学习能力。就此,本文主要从问题悬念、游戏活动、信息技术、生活情境、分层教学几方面入手,简要探析小学特殊教育中生活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 特殊教育 培智生 生活数学
        引言:
        数学在任何教育阶段和任何教育时期都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在特殊教育领域也占有不可撼动的教学地位,不仅能够培养培智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成其思维的拓展,还能够帮助培智生在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但是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理论性更强、语言更加严谨,培智生们在理解和掌握起来存在不小的困难,以致于其不愿意学习数学,也没有信心学好数学。基于此,为有效激发培智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本文作者立足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相关的生活数学教学策略如下,以供各位特教同仁参考、交流。
        一、设置问题悬念
        培智生虽然在智力等方面的发展都落后于正常学生,但是他们与正常学生一样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就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把握培智生的这一特点,根据课本教学内容为其创设问题悬念,最好能够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抓住培智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问题的引领下,引发培智生进行主动思考,同时在带领培智生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帮助其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例如,在带领培智生们学习《认识5》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我以提问的形式首先带领培智生们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字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之后拿出事先准备的数字卡片“5”,对培智生们问道:“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数字朋友,你们看它像什么呢?”培智生们看到这个数字都开始思考,接着我又给予他们提醒:“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看这个数字下面有一个弯弯的像什么呢?”随之我将手里的秤钩展示给学生们,生:“像秤钩!”很自然就将“5像秤钩去买菜”这句数字歌引了出来。这样不仅带领培智生们进行了思考,又加深了其对数字的印象。
        二、融入游戏活动
        培智生由于长期接受特殊对待,使其容易产生不自信、自卑等封闭式心理,不管是社交活动还是学习活动其都没有十足的勇气去融入、去参与,但是其和正常孩子一样,难以抵挡游戏活动的“诱惑”。进而,在严肃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的为培智生引入游戏活动,这样既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又可以使培智生们体验游戏的乐趣,缩减其对于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助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完《得数是5的加法》之后,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培智生们开展“数字计算游戏”,即教师扮演动物王国的主人,培智生们扮演想要进入动物王国参观的人,为培智生们准备5以内的数字卡片若干,然后让培智生们挑选卡片进行计算,能够顺利找出和为5的两张卡片的培智生则能够顺利进入动物王国,并获得小礼物一份,而不能顺利找出卡片或者计算错误的培智生则要被老师“关”起来,需要在游戏的最后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作为惩罚。这样的游戏方式不仅可以缓解培智生们紧张的学习情绪,还能帮助其巩固课上所学,促成教学效率的优化。


        三、借助信息技术
        数学知识本身逻辑性比较强,在加之培智生的思维本身就比较刻板,其不能很好的理解抽象、严谨的数学知识,进而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特点,对数学课堂进行优化,将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死板为生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给予培智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使其能够更容易的理解数学语言,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材中《早晨、上午、中午、下午》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培智生们正确分辨早晨、上午、中午、下午,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我们无法借助实际的时间来让培智生们感知时刻。进而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用Flash动画的形式动态的为培智生们演示早晨(学生们起床了)、上午(学生们在教室学习)、中午(学生们在吃午饭)、下午(学生们放学回家)的景象,同时为其演示各个时段天空中太阳和月亮的变化,使培智生们在形象感知的过程中,加深各个时段特征在其脑海中的印象,有效提升其数学知识学习速度。
        四、创设生活情境
        培智生的思维能力相对发育迟缓,其需要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才能有效感知事物、学习知识,进而实际的生活场景才能够帮助培智生有效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基本不可能带培智生走出学校体验生活,进而就需要依据其实际生活与课本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为其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场景,使其在熟悉的环境下更好的学习数学,感知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时,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人民币教具引导培智生们更好的认识人民币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培智生们创设“超市购物”场景,因为该场景基本培智生们在生活中都比较熟悉且都比较喜欢去。进而在场景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组织培智生们扮演超市的购物人员和收银员等,在走进超市、挑选商品、付款结账、结束超市购物的一系列流程中,使其进一步感知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同时还能使其明白超市购物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培智生们积累生活经验、掌握生活技巧、提升生活能力。
        五、开展分层教学
        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培智生也是一样,由于疾病的不同、生活环境等的不同,使其在对事物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上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进而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作为教师就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善于观察培智生们的个性特点与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展开分层教学与分层练习,尽量使每一位培智生在课上都能够有所收获,促成班级学生的整体提升。
        以我自身的教学为例,在开展教学之前我会提前收集培智生们的基本信息或者通过班主任来了解班上培智生的认知能力与智力状况,进而在心里对学生们进行分层:A层为轻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在开展教学时就会为他们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数学问题,给予其思考和探究的空间;B层为中等智力障碍的学生,在教学时会对其进行重点的督促,帮助其集中注意力,使其能够紧跟教师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效率;C层为重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在教学中会注重对其进行反复的指导,帮助其掌握课堂基础教学内容。同时会对所有培智生们的成绩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其都能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获得提升,也使其收获学习成就感。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专业的特殊教育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尊重培智生的特殊性,还要比普通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恒心,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以有效激发培智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尽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培智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助力培智生在将来更好的成长,使其能够尽可能的称谓一名独立、自主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邱月妹.生活化教学法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师版),2015,(9):50-51.
        【2】顾红.优化培智学校数学操作活动的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5,(12):34-35.
        【3】何晓艳.游戏教学在培智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7,(A2):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