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邹继承
[导读] 在新教育理念改革背景下,课程的科学安排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的提升,综合实践课的设置成为当下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最有效的实践方式。
        邹继承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南江镇昌江中学 湖南省 岳阳市 414511
        摘要:在新教育理念改革背景下,课程的科学安排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的提升,综合实践课的设置成为当下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最有效的实践方式。综合实践课有着不同于其他传统学科的独特价值,具有开创性、综合性、实践性等对中学生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所具备的特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初中综合实践课设置的难点和实施策略来解释其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具备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综合实践课;创新能力
        引言:当前阶段多数中学的课程设置依然以传统知识教学为主,各学科之间的独立性较强,无法使学生在各课程之间建立有效的“关系网”,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形成还存在一定欠缺。而综合素质课作为一门新型教学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获得生活经验和感悟,获得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社会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更能在学习基础知识之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一、初中综合实践课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体制和模式有待提高
        初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资源有限,多数学校的教育体制有待提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在设置课程教学时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就无法考虑全面,因此也就无法给学生安排充足的空间和自由选择的课外实践,学生只能在学校和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有限的学习研究。同时,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停留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也是阻碍综合实践课开展的原因之一,教学模式的不完善会使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学生得不到合理的指导和帮助,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教师角色定位有待转换
    在新课程新标准的大背景下,提升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已变成最新改革的重点,这一现象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提出了新要求。课堂上教师从来都是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如若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学生仅作为被动学习者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将会导致学生无法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和开创性思维的使用。在实际的综合实践课中,教师要接纳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性方式,改变过去完全按照书本讲解的教学模式,否则实践课将失去原有设立的初衷从而无法真正开展,更不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策略
        1、开放实践空间,提供创新平台
        设置综合实践课旨在学生通过广泛接触区别于书本知识的内容来增加更多的情感体验,如社会调查、采访、农田种植等方式,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增强社会体验感,从而在思维方式上获得较为灵活的训练。例如,为使学生了解北方小麦播种收割的过程,学校将实践课程安排在实验田中,并详细拟定种植计划。在课程中插入农田种植的相关知识,如灌溉密度、播种周期、成熟周期等,让学生掌握基础之上的前提下进行实践。

在实际播种收割的过程中,学生会强烈意识到自古以来农业种植的自然智慧和农民播种粮食的来之不易,在掌握生态常识的基础上扩展全国其他地区因地理环境和气候而存在的不同农业生产知识,并为去考虑如何便捷绿色的、因地适宜的进行生产提出合理的建议。学生会在不同于课堂的更广阔空间下学习地理知识和农业知识,教师可适当安排撰写实践调查报告或鼓励学生文章投稿,在亲身经历中学生学习热情和创造积极性会空前高涨。
2、培养学生兴趣,诱发创新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主动渴望获取知识,更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愉悦的学习体验,从而进一步进行知识扩建。但班级中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对班级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排斥实践活动,缺少班级合作和交流。因此,需要调动起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兴趣,逐渐培养其活跃思维的产生,提倡从实践中学知识,诱发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可以在夏末秋初之际,“放任”学生来组织一场植物标本比赛,包括学生进行植物收集工作、准备标本制作的工具、评委成员的选拔、参赛学生对植物的制作和讲解等。这样的趣味赛事在学生兴趣使然下积极参与,不仅对不同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的认识,还通过对自制标本的勾勒和绘画形成形形色色的创新思路,既领略了自然生态的多样风光,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综合实践课带来不一样的成果体验。
        3、深入社会生活,感受人文关怀
        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正确引导下,他们往往会具备最温暖善良的心灵。但由于长时间的学校生活,他们往往对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层的职业和生活体验略知一二,因此教育学生关注社会、提升素质、热爱祖国和人民也应该是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养老院老人、环卫工人、志愿者,还有消防官兵、交警、医生等等都应该是学生去了解并亲自体会的职业,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到无私地奉献、责任的坚守、时光易逝和生活的不易,在感同身受之后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身边的人。这种类型的综合实践课会更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来深化这一主题,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对社会现状的思考,更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设立综合实践课是初中阶段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足以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有更丰富的生活体验感,还能过开创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合理切换角色,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实践课教学模式,对初中教育形式进行合实事的更新和创新,实现学生综合型的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安玉芳.浅谈初中综合实践课的有效开展[J].甘肃教育,2019(19):91.
        [2]游兴棋.新课标下综合实践课教学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9(06):52-53.
        [3]刘文彬.初中综合实践课的难点和策略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284-2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