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宏军
湖南省资兴市特殊教育学校423400
摘要:在特殊教育学校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是一项与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教学内容,其能够帮助智力落后儿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其尽可能的成长为一名独立的社会公民。就此,本文主要从加强示范教育、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针对教学三方面入手,简要探析智力落后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智力落后儿童 生活适应能力 示范教育 信息技术 针对教学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我们特殊教育的教育目标与教学任务也随之不断调整,在根据智力落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开展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下大力气培养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使之能够掌握在将来立足社会、自主生活的能力。基于此,本文作者立足自身教育经验,就如何有效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进行简要分析如下,以供各位特教同仁参考、交流。
一、加强示范教育,强化生活自理能力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社会交际也比较有限,进而教师和家长就成为他们接触最多的人,也是他们身边最重要的人。我们作为教师,在开展生活适应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影响培智生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培智生的生活自理意识,引导其在不断的模仿中掌握生活技能,促成其生活自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培养智力落后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带领他们在课堂上认识勺子、筷子、碗、盘子等,然后引导培智生们学习这些餐具的具体用途和正确用法,同时会走进学生中间为他们进行亲身示范,使其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并学习餐具使用。在自主练习阶段,我还会让碗筷使用较规范的学生走上讲台做示范,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不仅如此,在日常的用餐时间,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坐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吃饭,并会有意识的规范自己的用餐行为、放慢自己的用餐速度,便于他们观察老师的行为,进而更好的进行模仿,以不断优化自身的自理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形象展示生活技巧
主要存在智力落后、认知能力障碍,以致于文字和语言类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来讲存在一定的障碍,也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但是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却可以将枯燥、死板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还有助于提升其学习效率。进而在生活适应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为智力落后儿童形象地展示生活技巧,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快、更好掌握生活技能。
例如,在引导学生熟悉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由于智力落后儿童的特殊性,我们不太方便组织整个班的孩子走进超市等公共场所,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上为培智生们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培智生跟随教师一起“走进”超市,感受超市的购物环境。然后将超市购物的过程分成几个小片段“教师入口”“推购物车”“挑选商品”“结账”“超市出口”,并且每个片段都是相对独立的小视频,让学生能完整观看、掌握超市的整个购物流程。这样的教学模式构建,不仅能够唤起学生对相关生活阅历的回忆,还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强化其学习体验,帮助其积累生活经验。
三、开展针对教学,提升整体适应能力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智力落后儿童也是一样,由于先天的不足,使得其在智力、认知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造成其在生活上的表现也有明显的不同,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就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首先要全面了解他们的发育特征,在尊重智力落后儿童差异的基础上,为其设计不同的生活适应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而使他们都能够学有所得,也使其更有信心迎接挑战、面对生活。
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个智障比较严重的学生,其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不足,同时在生活和学习上还缺乏自信。于是在指导学生学习“穿衣服”的简单动作中,我就有计划的为其制定了学习流程,“系扣子”这一精细动作对她来讲存在困难,那我就先从“拉拉链”开始教她,先帮她学会自己穿带拉链的衣服,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再逐步教她穿扣子少的衣服,先从“领扣”系起,然后再教她穿扣子比较多的上衣……这样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该学生不仅掌握了穿衣服的基本技巧,还在逐步的努力中获得心理满足感,使其更加有勇气和信心迎接后续的学习与新的生活技能挑战。
综上所述,作为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在实际的生活适应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特殊学生群体,给予其更多的耐心、关心与爱心,还要明确教育目标,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强化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其更好的掌握生活技巧,进而有效提升其生活适应能力,使其获得面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进而助推智力落后学生在将来能够真正的生活自理、获得独立!
参考文献:
【1】卢桂云.关于培智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思考[J].教育,2017,(1):00153-00153.
【2】赖纪平.培智教学活动中生活适应能力训练的有效性探究[J].华夏教师,2016,(6):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