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玉泉中学 236000
摘要:班级文化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对学生的精神、价值观产生渗透,对于塑造良好班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班级文化,就是班级中的文化制度、精神氛围、文化关系和环境的总和,构建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班主任工作实践入手,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文化 班级建设
一、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1.调整学生行为偏差
通过对班级文化的塑造,能够在班级中形成一种浓厚、积极的氛围,对学生的言行、观念进行影响。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背景,受家庭和社会影响比较大,存在着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偏差。并且,有一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使学生存在着任性、自大、骄纵等特点。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为学生的行为方式提供风向标,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良性文化的影响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偏差,树立正确的观念,成为优秀的人才。
2.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班级形成之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方法,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在加入班级之后,学生已经成为集体的一份子,将自己的利益与班级的前途联系在了一起。同理心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促使学生为了共同的利益而拼搏和奋斗,并且能够为了班级的荣誉而约束自己的言行,在集体中找到强烈的归属感。
3.提高学生积极性
班级文化能够为每名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规范和制度,也存在着明确的激励方式,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加入到学习和班级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激发起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4.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还表现在自我管理上。很多学生在班主任面前行为非常规范,而在班主任不在场的情况下,缺乏自律能力,在行为上也无法进行自我管控。而班级文化能够为学生灌输一种规则认同,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即使在班主任不在的场合,也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使整个班级都沉浸在良好的风气中。
二、构建班级文化的有效途径
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发挥管理工作的艺术性,做好日常管理,深入了解学生,科学选拔干部,推行家校共育,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实现发展。
1.日常管理艺术——班级工作的基础
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决定班级成员行为规范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来制定日常管理规范,并随时进行动态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例如,在班级成立之处,我先对学生进行了规章制度的宣讲,并遵循“言传身教”的基本原则,要求自己与学生也遵守同样的规范。当学生看到班主任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产生了模仿心理,能够在班主任的影响下,自觉维护班级规章制度,并且对于违反制度的同学明令禁止,使班级中学生能够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同时,如果有学生觉得规章制度中存在与实际情况不恰当的情况,可以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当班主任进行了解之后,对规章制度进行改进,使其贴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也会主动维护规章制度,进而实现自主管理。
2.关爱学生艺术——师生关系的基础
在传统教育中,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都是十分疏远的,学生对班主任的印象多是严肃、刻板,班主任对学生的印象也大部分源自成绩,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主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护,从而拉近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
例如,我每天都会关注天气情况,如果遇到降温、雨雪等天气,我会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增加衣物、佩带雨具。在冬季感冒多发的时候,很多学生会由于身体问题而回家休息,耽误了学习进度。我让各科课代表做好每天的学习笔记,将其进行整理,帮助生病的学生回校之后赶上学习进度,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平常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我时刻保持温柔、谦逊的态度,用微笑来面对每一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能够自然而然地袒露自己的心声,与班主任成为好朋友。对于一些特殊背景的学生,如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单亲家庭的学生,我会对他们进行额外的关心,经常对他们进行家访,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感受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在对学生付出真心的过程中,学生也受到我的感染,回馈班主任对他们的关爱,不仅实现了学习成绩的提升,也使整个班集体真正成为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3.干部选拔艺术——班风构建的基础
班级干部对班主任工作起到协助作用,对于班风构建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班主任一般通过民主选举、委任等方式来选择班干部,这些方法各有利弊,班主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选择。
例如,在选择班干部的时候,对于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等职位,我会在班会上通过竞选的方法,让想要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上台演讲,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来选出班委会成员。除此之外,我还会设定一至两个辅助岗位,由学生轮流担当,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有一次,我设置了一个“板报组长”岗位,每个星期更换一个组长,让学生能够轮流对黑板报的设计和组织工作发表意见,并带领创作团队出色地完成板报任务。同时,对于一些特殊岗位,我还会采用委任的方式,将一段时间内进步非常大的学生,或者需要帮助的学生指定到一个岗位,让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特殊岗位的委任,需要与班委会协商之后决定,由班委会进行委派。班干部的选拔不仅仅是一个组建管理团队的过程,更是鼓励学生自我管理、提高能力的过程,为班级风气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4.家长工作艺术——家校融合的基础
家长也是教育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班主任应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使其能够与学校相互配合,顺利完成学生教育任务。
例如,在学生刚入校、大型考试之后,我都会召集全班家长来到学校,举办家长座谈会,让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方针进行了解,掌握学生的动态,提出更多的建议。每次家长会之前,我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使家长能够明确自己孩子的学习水平,并与班主任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还会在家长会上为学生提供与家长沟通的机会,让家长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能够让家长认识到家校合理的重要性,并在学生教育中付出一份努力,使学生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
总而言之,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创造班级文化,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获得创造的自由与发展的空间。班主任除了以人格和自身价值观对学生产生影响之外,还应把正确的教育理念与具体的工作和活动落实到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认识到班级文化对班级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切实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宋婧.论中学班级文化的创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5(4).
[2]张艳芬.基于区域特色的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1).
[3]陈瑾.谈中学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教学,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