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熊晓倩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当前阶段有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被应用到了实际教学当中。
        熊晓倩
        湖南省道县上关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当前阶段有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被应用到了实际教学当中。至此分析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带动,同时也更是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此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学习提升自身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对此,本文基于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有效策略和方法的提出,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建言献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种素养具有基础性的培养作用。基于此,为了保证学生综合素养的高质量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做到勤于反思、推陈出新,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新资源、实践新方法,达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持续提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从本质上来讲,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实现知识输出与输入的行为过程。因此,要想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就必须从教师与学生这两方面入手。
           1.从教师角度来讲
           一方面,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陈旧,将很难构建出灵活生动的课堂情境,继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出现溜号走神、困倦打盹等负面课堂行为;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态度也会对课堂知识的渗透能力造成影响。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行为较为严肃,且主导意识过强,将会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当中,并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师乃至语文学科形成畏惧、抵触的心理。这样一来,既不利于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而造成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降低。
           2.从学生角度来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存在偏误,将很难自主完成课堂知识的消化吸收与实践应用,继而降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小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学习的初级阶段,其年龄、阅历、学习意识等多方面尚未发展成熟,故而难以在课堂中形成高度的定力和专注力。基于此,若教师没有做好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有效引导,也会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处在较低水平。
        二、加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性策略
          1、引导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学生刚刚开始进行阅读的时候进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起初的时候没有进行良好的引导,就会使学生对阅读充满恐惧。而且在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阅读时不能单单只在课堂上进行引导,而且更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而且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能强迫地让学生进行阅读。如果强行让孩子进行阅读约束了孩子的自由,这样会使得孩子产生反感和抵触的心理,不仅不能取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而且会适得其反。老师在对学生的阅读引导成功的以后,让学生有了自我进行阅读的意识以后要对孩子进行多多的鼓励,并且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比如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帮助她查字典的来认识他不认识的字。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到她,使她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后,会使得他的语文成绩有很大的提升。老师在学生阅读之前给予学生一定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进行自己解决,养成这种习惯以后,在以后阅读文言文进行解答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帮助。
          2、培养学生的浓厚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而在小学这个阶段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老师就是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老师可以在平时观察这些小学生的阅读状态,发现这些小学生在阅读时的一些爱好,从其爱好入手就能够让孩子更加快乐的进行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模仿老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引导。如果在孩子们刚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有一个喜欢阅读的语文老师,并且能够经常的陪伴孩子们一起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开设一些小游戏或者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孩子在阅读中也能进行游戏获得乐趣,从而会使学生喜欢上阅读。学榜样的力量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一个对阅读非常感兴趣的语文老师是对孩子学习和培养阅读习惯很重要的存在。当时老师也应该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式,也就是说可以让学生进行大声的朗读和轻声的诵读,让孩子去感受这两者之间的不同。可以借助现在高科技的教学产品给孩子进行全方位的示范。
          3、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而且从心理学上来看,阅读是为了让人产生期待,通过阅读来实现期待。而在这个同时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读到的东西就是他接收的第一个信息,从这一刻时刻开始,他的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对这个问题开始进行自我的询问,去自发的寻找答案,猜测和产生期待。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才使得阅读真的越来越有趣,让学生有了动力。而且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老师有热情学生才容易被感染,而激发其阅读的兴趣使得其阅读能力越来越好。而且老师要多多注意学生情感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过程得到强化。
          经研究表明孩子在孩童时期起感情处于非常活跃的运动状态,而小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他们在感受课文所带来的情感变化知识比正常的大人接受到的更多,他们的情感变化会非常的明显对于情感的接收会直接的表达出来。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多注意这些情况,这些情况往往会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声音中直接的表现出来。
        结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提出,是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学习需要,进而基于课本教学现状与基本的阅读教学活动开展,借助一定策略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学习当中,实现有效的阅读学习,进而也更是能够提升语文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也进一步推动教学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荣贵.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6):19-20.
        [2]祝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3]成心蕊.关于促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9):68.
        [4]李莹莹.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19):35+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