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蒋权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更多的基础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和调整
        蒋权
        湖南省道县第七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更多的基础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和调整,诸如以往重视教师为课堂主体的形式,到现阶段更加重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进而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更有效的进行学习,教师群体也更会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和实际学习情况等调整教学策略。至此学生也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带动,自身也更加需要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能够学习和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基于此,本文分析小学数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关策略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策略与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1.提高小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反应迅速,对数字、图案较为敏感,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较强。但相应的,由于小学学生的自身年龄较小,思想过于跳脱,对于某一事物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在数学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影响小学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小学学生经历的事情较少,意志力较差,耐心较少,面临困难容易放弃,对于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难以坚持解答。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十分重要。
        2.活跃小学数学的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数学教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进行“填鸭式教学”,向学生大量灌输教学内容,偶尔在课堂上对学生设置问题,更甚者,数学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一言堂。传统模式的数学教学体制降低了小学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参与度,不仅限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师生关系处于僵化状态,教师与学生互不相干,而且容易使一些学生产生混水摸鱼的心态,忽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或者过度依赖教师,单纯靠教师去寻找答案。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有效的发挥小学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氛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的情景,进而提高小学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数学教师引导小学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缓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使小学数学教师即是学生的长者与知识传授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小学课堂的活跃度,提高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对策
        1.打造以实践为主的数学课堂、调动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火索,一旦点燃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必然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是全面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场所,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授课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思维都容易受到其他事物吸引,难以长时间将注意集中在同一事物上。传统的教师黑板授课、学生记忆的方式更不容易吸引学生,课堂效果偏弱。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的实践性,关注学生的动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既增强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有了良好的兴趣,再赋予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然能够得到提升。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在简要解释乘法的含义之后,要求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表。对于学生来说,口述、书写的内容比较抽象,倘若能够事物进行演示,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为具体的事物,更易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选择3名同学,其中2名同学各2颗星星,1名同学手拿4颗星星;然后2名各拿2颗星星的同学依次给老师2颗星星,此时,记录老师总星星数为4颗。另一名同学一次性给老师4颗星星。对比两次结果,学生就能够明白,一次性给4颗星星和分2次给2颗星星的总量是相等的。所以,将2颗星星乘2词给星星的行为,就可以知道教师一共有多少颗星星,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乘法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乘法的运算规则,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2.引导小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见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非一种。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思维的活跃性。经过累积,小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3.分层次知道学生学习,突出重点
        学生个体先天的智力,理解能力有差异,这也就决定了几十是同事学习的学生其成绩差异也很大。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敏感的心理,学习成绩的打击或教师的斥责就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和畏惧心理。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比如,布置课后作业,要按照学生的水平划分小组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的学习薄弱区“对症下药”。需要注意的是,不应当对学生说明分组的原因,否则成绩较差的学生有可能产生自闭心理。对症下药,分层次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尽快地突破弱点,学生取得进步之后自信心就会增强,其主动学习数学的动力就会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分层次教学能够满足优秀学生的需求,以更多优秀的,新鲜的知识吸引优秀学生的目光,让他们去探索更高层次的问题,不至于让他们在学习上等待学习能力弱的同学。更甚者,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己有效地解决审题,使得他们活动满足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不论是学习兴趣,探索精神,还是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都是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
        三、结论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当中,经常会由于数学枯燥的知识导致自身的学习兴趣下降,进而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在重视创新教育方法的同时,做好对学生自助学习的引导,即首先需要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切实从实际当中出发,以此满足学生的探索需求,进一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得到了锻炼。
参考文献:
[1]仲毓.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分析[J].学周刊,2020(20):70-71.
[2]李庆德.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89-90.
[3]李玉梅.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69-4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