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张宗涛
[导读] 微课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创新产物,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目标不断实现的重要教学手段。
        张宗涛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看庄镇前圪小学273502
        摘要:微课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创新产物,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目标不断实现的重要教学手段。将微课的教学形式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效率,拓展科学视野,形成科学思维,以新颖的科学视角看待世界,塑造科学的价值观念。本文重点探讨了微课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小学科学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
关键词:微课教学;小学科学;应用策略
        随着教育理念的推行,如何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各科教学的重要课题。其中,科学课程对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将科学知识学习和微课视频形式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了解更丰富的科学知识,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以微课视频和信息平台为依托,将生活、学习融为一体,将学习变成更丰盛的视觉盛宴,提高学习效率。
一、微课概述
        微课是指教师以短视频的形式,将课程内容进行录播,同时引用更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拓展知识体系。通过录播将视频传给学生,这样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开始学习,还可以灵活地自主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尤其是在传统课堂中学习效率较低、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以反复学习薄弱的环节。除此之外,微课及其传输的信息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增加沟通的机会,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增加了师生互动,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和教师同时带来独特的体验。
二、微课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学习信息技术应用
        作为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创新产物,一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无法很好的应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因此,微课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教育,应当首先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采用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的方式,帮助教师团队掌握信息技术。与此同时,系统的设计微课教学课程,通过科学搭配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层次,提高教学效率。
(二)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拓展学习资源
        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承载更多的教学内容,突破了以往教材内容静态、丰富度不足的限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学习资源剪辑到微课当中,在微课中搭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拓展相关知识,在群组中进行分享,培养学生在微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以三年级《我们周围的动物》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动物图片在微课中进行分别介绍,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名称和特点,学会对动物种类进行基本分类。在知识的扩展部分,教师可以就珍稀动物保护、濒危物种的拯救为话题,引入人类保护动物的画面,以及保护措施。与此同时,建立qq群组或微信群组,鼓励学生自主分享更多对动物的认知,对动物保护的感悟等。鼓励学生自主投入,增加学习资源,拓展全体学生的科学视野。
(三)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
        采用微课形式进行教学,不代表教师可以完全脱手。教师要有意识在微课平台上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通过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自觉性不够,在微课学习时,不能够很好的进入到学习状态。而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种无形的监督可以敦促学生投入到科学学习中,提高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课堂参与感。
        比如,在《猜猜我是谁》一课当中,教师可以预先请几位同学说话或者唱歌,将其语音剪辑到微课当中,让听课的同学们开始竞猜声音属于哪位同学。在微课中,不仅出现自己熟悉的老师,还有自己熟悉的同学,将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声音的采集过程和判断过程都可以提高学生在微课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率,强调学生在微课学习中的主体性和存在感。
(四)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以明晰的索引为基础,学生可以对薄弱环节进行自主选择学习。而教师还要注重对知识的检验,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微课当中,教师可以设计提出问题以及验证答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未曾意识到的错误之处,借此不断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自主学习习惯。
        《我在哪里》一课中,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用图画或语言描述自己的位置,而后将作业上传到群组当中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布置难度更高的问题,如“怎样确定人在沙漠的位置?”、“夜晚如何确定星星的位置?”等,并在下一节微课当中给出答案,验证同学的所思所想。通过设问的方式,增加各小节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结束语
        微课的推广是教育事业的巨大创新突破,将对教育改革和教学实效性提高起到推动作用。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同时,拓展学习资源,结合科学课程内容特点,增加与学生互动频率,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学生在小学时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柯丹丹.基于微课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20,(1):217.
[2]周密.促进深层次理解——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微课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34):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