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茂琦
四川省直属机关西马棚幼儿园 四川省 613000
摘要:我国优生优育理念的不断拓展,也给我国各地幼儿教育带来了发展契机,幼儿教育应以启发与引导为主,本文分析了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并就幼儿教育中应用启发式教育的手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幼儿教育;方法运用
引言:
幼儿是人类成长中的特殊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生理与心理都在发展,思维方式也非常独特,这一阶段的教育工作应以启发与引导为主,而不应太过关注知识的灌输与思想方式的固化,否则将会影响幼儿多元思维的发展。
一.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积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能力上有所提高。在我国也有教育专家曾提出,让幼儿身心愉快地去主动学习,并不是填鸭式的被动接受。这便是启发式教育有别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新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幼儿是主动学习的对象。如何让幼儿身心愉快地主动接受知识这是关键所在,而不是强迫式地填灌。也可以说,幼儿是课堂的主体、演员,教师只能是课堂的导演、指挥。
(二)启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目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人才的竞争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成了幼儿成长发展阶段,人们深入研究的课题。如何才能让幼儿更好的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潜在的动力呢?启发式教育正是迎合了这一发展方向,使幼儿独立思考,对疑问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大大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实现了自我创新。此外,尝试采用不同的启发方式,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也是启发式教育研究的课题。
(三)在实践中激励幼儿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认为加强对幼儿的引导作用是启发式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重视幼儿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引导作用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点拨如何解决疑点问题,从中启发帮助幼儿尽可能的去认识问题,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加大实施自由民主环境的氛围,营造适宜幼儿发展活动空间。相对于幼儿来说,一个比较自由开放民主的氛围,才能更有利于幼儿思维活动的发展,才能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教师应更加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要正确认识他们,尊重他们,对待他们。而且应该注意的是教师不是圣人,只有对幼儿加强相互交流沟通,才能使课堂发挥出一种更加完美和谐的教学效果。
二.在幼儿教学教育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实际应用。
(一)切实深入体察幼儿生活,重视实践技巧的启发运用。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相关特点,比方说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基本认知水平等等。使幼儿的认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质的跨越,从而寻求拓展他们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便辅助他们实现思维能力进步以及解决现实疑点的能力,比如说:当我们在教学《科学小课堂》的过程中,为讲明鸡蛋在容器边缘处轻轻一撞为什么会碎,而在掌心中却握也不烂的问题,如果教师只一味地使用物理学中的专用术语,“压力、压强”向幼儿讲述,幼儿自然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教师应清楚幼儿的认知水平,尽量将难懂的问题简单打比方说出来,以便使幼儿在兴趣感知的基础上去探求去切实领会。
(二)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开展启发式教学工作。在实施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幼儿理解思维的角度上启发教学,才能更好的诱导幼儿启发幼儿开展思维活动。
这样利于他们的发育成长,应该适宜的同幼儿生活在一起,共同探讨幼儿未知领域,解决幼儿疑难,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幼儿兴趣。比如说我们在实施《雨娃娃》的教学实践中,有句为:大雨下啊下,淋湿了路旁的行人,折断了路边的小树,人们都在责怪它……,此处的省略号耐人寻味,教师可诱导幼儿合理想象,比方说:“天下大雨的时候,雨还会给人们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呢?”此时诱导幼儿发言,现实中下雨时还看到了什么?让孩子大胆想象开发思维空间。
(三)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启发幼儿思维进行启发式教育教学开展工作。在对幼儿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进行想象,且进行有价值的思考,这并不是在胡思乱想。比方说大班学生在实施语言教学活动时。有则“树叶故事”,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幼儿去野外观察树叶的形态,捡到有特色的树叶可以收藏进行保存,或是当作艺术珍品进行创作,开发智力,培养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树叶在班内开展有关树叶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探索中发现素材当作写作资料整理成文本。让幼儿在现实中锻炼成长,切实体会到创作中带来的乐趣。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创作热情,让他们真实感受到朗读的快慰与舒心的喜悦,且把树叶与实际生活现实联系起来,以增强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秋风落叶,教师还可以根据树叶飘零的实际现场壮观场面,激励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此获得更多更美的真实感受。
(四)加强幼儿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扩大思维能力的开发工作。遵循幼儿相关的学习特点,以实现幼儿多方面的感知,是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应该注重的方面。让幼儿获取相关的认知体验,以此给他们提供实施实际动手实践的机会。比如在运水工科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尝试采用不同的工具实施运水工作,从中使他们认识到有的玩具是可以运水的,而有些则不能。教师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启发幼儿自己思考引出在漏水的玩具中放置垫片,还可以用套装塑料袋的方式便可以运送水了。这些具体方法能够解决运水问题,从中教师可以引发幼儿深入思考,而不可直接告诉幼儿。
(五)侧重对幼儿的引导工作,使幼儿在不断思考中进步。实施启发式教学过程,教师可以不断对幼儿提出疑问,目的在于促进幼儿思维空间扩展。比如,在进行动物搬家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动员幼儿讲述动物搬家有哪些方法,比如说有的幼儿会说出,动物搬家是为了不受冻,而奔向温暖的地方;而有的说如同青蛙搬家是为了冬眠,而后教师可一并归纳说出搬家的目的。在如此的合理启发及恰当的说明中,幼儿探知的兴趣,以及思考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加强与课堂的紧密结合。从客观实际出发,启发式教学的开展应用不能单单从理论上去实施,那将会成为空洞的说教,毫无意义,而应当与现实课堂实地相衔接。比如,在教学《春天的秘密》一课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枯燥的课本内容,然后让幼儿去读去领会。然而,启发式教学方法却不是那样,幼儿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引领幼儿在春天来临之后的各种有趣现象进行观察和认知,鼓励幼儿发现,寻找有趣见闻,在与家长的探讨中,或是与同伴儿的互动中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来。所有这些都是春天构成的元素。可见不同的认知都得到同样的认可,终究对于春天的感知与体验幼儿从内心认识上都有极大的提高。
结束语:综合上述,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启发式教育实施过程中关注幼儿切实生活,加大对幼儿思维的启发力度是教师的责任。在此过程中,力所能及地帮助幼儿开发思维,培养幼儿实际操作能力,以促进幼儿思维水平的提高。使幼儿在探索中思考,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玉宝.当前学前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5.
[2]俞永倩.幼儿教育中的启发式教学[J].幸福家庭,2020(08):51.
[3]周琳.谈启发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方法[J].科普童话,2020(08):165.
[4]刘顺芳. 幼儿教育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5]苟继霞.谈启发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方法[J].中华少年,2019(34):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