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跃兰
东阳市千祥镇中心小学
摘要:语言是每个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尤其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各个学科中处于龙头地位。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的阅读学习被不断地重视了起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比较少,但是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现在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师仍旧忽视阅读教学的情况。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多积累,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提升,本文就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做出论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完善方法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完善,对于阅读部分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快乐读书吧”就是其中的一个板块。在对于阅读基础教学方面,“快乐读书吧”这个板块起到的作用就非常之大,不过在现阶段仍然有很多教师不注重这个版块的运用,导致没有很好的发挥这些教材中设置的教学手段所带来的优势,这就要求教师们从自身的教育方式出发,寻找问题。本文以小学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一板块为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加以分析。
一、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多教师都已经接收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寻找着突破的方法,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教师仍旧保留着自己的老旧理念,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有着自己的“坚持”,导致在语文课堂中,对于阅读练习时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甚至在课堂教学时,因为教学进度的紧张,教师将一些课外阅读内容直接跳过,学生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兴趣,对学习语文的信心就会大打折扣,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吸取知识提升自己。
二、“快乐读书吧”板块的优势
“快乐读书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这个板块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于阅读具有主观能动性。那么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以下列出了三点。
(一)“快乐读书吧”对教材内容的总结
在每个“快乐读书吧”板块中,不难看到这些内容的主题都比较鲜明,每个板块的内容实际上都是与教材中这一大章的教学内容所紧密联系的。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教材中课文1的“快乐读书吧”中,它的标题是“读读儿童故事”,而这章的课文全部都有着“儿童”的元素:《古诗二首》中《村居》的“儿童散学归来早”、《找春天》中“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甚至是《邓小平爷爷植树》中插画里的孩子,都体现出了这章以“儿童活动”为侧重点。这不仅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方向感,还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二)“快乐读书吧”非连阅读的趣味性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在每个“快乐读书吧”中,都有一些生动趣味的卡通人物或动物形象,以“气泡对话框”的方式对画面中发生的事情进行讲解介绍,或是相互对话。如果教材中只有所要学习的文章,没有配图没有互动性的文字,那么很容易就会使同学们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无味。而这样有互动性的文字及图片能够使学生转换思维,使学生不再单一地阅读文字,有效缓冲学生的视觉疲劳,对学生理解该部分文字提供了辅助的作用。例如在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的《在那奇妙的王国里》:“你读过这本书吗?”、“你只要看过,就难以忘记”、“童话王国中充满了爱与美,等待着你去漫游、去发现。”,这些互动性的话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产生好奇心;在文末出现的稻草人的图片也对应了第二部分有关叶圣陶《稻草人》的介绍,同学们通过观察生动的图片能够对该部分文字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快乐读书吧”板块中内容的广泛
“快乐读书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多学习课外知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我们看到在大部分“快乐读书吧”中都有一些课外内容的推荐,例如在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四单元中,这节课由《盘古开天地》到《普罗米修斯》,从中国到外国,整章的内容都是神话故事,而在“快乐读书吧”中,对学生给出了“你读过这本书吗”的小标题,随后开始介绍课外《山海经》的知识,并且在后面也有了《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的基本介绍。还有对学生:“你读的越多,收获就越多,赶快开始吧”这样的引导。提高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学习到更多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完善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创设阅读氛围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还在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时,就是简单地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自控力,性格大多属于比较活泼好动的,没有办法静下心来阅读,在自己独立进行阅读时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阅读内容不完整,导致接收不到全部的文字信息;还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因为教学对象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认为学生年纪尚小,没有想要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想法,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就会自己领读,然后帮助学生进行整篇文章的分析,久而久之学生会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自我思考能力会被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做出新的举措,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教师应该维持班级秩序,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想法的表达,可以让学生通过举手的方式来发言。
这样的方式不仅仅将班级的秩序有效进行了维护,还能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在阅读时创建一些灵动,富有生机的气氛,比如教师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教学中,对于科技知识的讲解时,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对一些科学读物进行阅读,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具有科技感的音乐给学生们欣赏,作为背景音在学生阅读时同步播放。还可以将网络中搜索到宇宙空间站或是太空环境的视频进行同步播放,使学生在教室中感受到“科技感”与“未来感”,在这种氛围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文章进行专注的阅读,从而大幅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二)组织进行小组活动锻炼学生思维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而教师往往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了教学任务,学生就去执行,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特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觉到枯燥。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对于游戏这种形式非常的敏感,很乐意进行与游戏相关的互动。教师可以利用这点,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游戏的元素,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然后教师提供给学生一段文字,让学生们进行快速阅读,同时提出关于这段文字的问题,随后计时抢答,学生在读完文字后可以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这一模块的教学多偏向寓言,教师可以给出几个寓言故事,不放出题目,让学生猜题目,学生猜对一个故事的题目,该生所在组别加一分,这样的方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还有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提高自己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读后感的互相交流,在组内进行意见的交换,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三)通过两读一写锻炼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的阅读学习不仅仅是“看”,还要“读”,并且要“写”,这里的“看”就是指最基本的认真阅读,这也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视的一点,而“读”与“写”则是针对语文阅读学习方法的扩充,也是必要的扩充。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仅仅是简单的进行文字的阅读,那句子所蕴含的语境很难被小学阶段的学生所理解,所谓“读”,就是朗读,同学们将自己看到的文章朗读出来,在朗读的同时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语音语调的变化,以及语气的诠释,都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快乐读书吧”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可以对这些关于“成长”的文章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渗入的情感,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而“写”,则是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练笔,将自己的读后感呈现在纸面上,多动笔,这样在写作的过程中能锻炼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度,使学生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文章含义。
(四)、合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扩充知识
虽然学生处在小学阶段,相对而言年龄较小,但是他们已经对知识有了一定的摄取能力,仅仅是小学语文的课本教材中的文字还是相对较少,课本从根本上来说是辅助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工具,学生如果只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学习方向与内容会被受到一定限制。教师要利用“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拓展教学内容,将优质的课外内容带到课堂教学中,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使学生学到更多文学知识。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可以看到这一单元讲的内容都是世界名著,而这章的“快乐学习吧”里,前半部分先是复习了一下本单元的内容,而后半部分就开始了知识的扩充,向我们介绍了《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故事。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将这本名著中的片段提供给同学们进行阅读,这些对学生而言非常新鲜的文学作品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这样在同学们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就会非常专注,提高了自身的阅读效率。并且教师也应该注意在课外学生学习的情况,小学阶段教师为同学们布置的作业量相对较少,教师可以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发给学生家长,让学生在家中多读多看,充实课外的时间,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语文阅读学习。
结语: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部分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入手,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寻找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学生们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文学作品的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钱锦雯, 夏唯嘉.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编排简析[J]. 文教资料, 2019(21).
[2]陈云春.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以\"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为例[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15):210.
[3]唐睿. 以"快乐读书吧"为依托 开展"1+X"课外阅读——以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 2019, 1041(12):57-59.
[4]吴素文. 《快乐读书吧》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J]. 小学语文教师, 201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