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敬伟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实验小学 233700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是帮助学生培养知识基础的重要科目,对人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强化来说不可或缺。它能够帮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有效的思维方式,对其他科目知识的学习也起到促进的作用。如何解决现实中教学中的问题,合理而高效的制定措施,提高阅读素质,加强对文字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能为以后更高层次的语言鉴赏,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教育 研究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进行了科学而理想的阐述:充满人文关怀的“个性化”阅读、“对话式教学”,提升思维水平、阅读能力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批判等。然而现实中的阅读教学却令人迷惘,从一言堂的“分析讲解”,到“自主、合作、探究”如火如荼,阅读教学走得有些迷失了方向。实际上语文教材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篇篇乏味的课文。具体该教些什么,怎样上好阅读课?下面谈谈我对阅读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确立教学目标,分解训练维度
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先确立目标,把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突破难点,各个击破,能够有条不紊的推动教学环节,最终达成训练要求。我会在课前精心备课,在课文中把大目标精心设计为几个训练点,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达到有的放矢。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不一样,数学知识是一条线贯穿下去,数学老师很容易把握教学内容,很好的梳理知识体系,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很容易的掌握。而语文知识则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每篇课文的信息量是很大的,这就需要我们把目标确立,逐层分解,不影响大方向的情况下,允许学生独特而有个性体验的感悟。再引导学生了解老师提的哪些问题是文本中能够找到答案的,那些是需要有联系生活,有独特认识的问题,形成全面的把握。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老师要必须全面熟悉教材、充分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目标,挖掘教材中隐性知识,对问题的分解与合成具有统筹能力,让阅读教学更有靶向性,易于操作。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挖掘文本的情感内蕴
语文阅读教学注重挖掘文本的内蕴,而且这个过程是师与生在情感方面的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是有效思维积极碰撞的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初步熟悉课文,感知文章的大意。接着进一步了解课文层次,把握课文脉络,了解文章的特点,然后由内容向深层的意蕴迈进。最后引导学生深入朗读,仔细品味语言,提取蕴含的情感、价值。这样一来,学生的情和文章的情容为一体,这样的语文教学就达到了目的,即培养学生的情感、境界。
例如,在讲解《慈母情深》一课中,教师做示范,把这篇课文范读几遍,然后,让他们分角色去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体会母与子的那种深情,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所以,对于情感的体验,只有学生把情感跟随着文本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才能铸就自己的灵魂,形成独特的体悟,培植积极的情感。
三、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有效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根据多年的阅读教学经验,我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指导有效朗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并不是目的,而通过有效朗读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情、意境、价值等,才是读的主旨所在。阅读教学要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带着问题,指导学生读好书,把文章真正读通,读透,真正融入文本,达到情感共鸣。用活读书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读书。在读的过程中给其他学生也布置学习任务,使全员都能够和文本交流与对话,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自悟自得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鼓励学生提出有独特见解的问题,尊重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语文学习中的主人。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开始我就教学生质疑。我在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这个青年在干什么?他周围人的反应是什么?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我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品读课文,看插图,找出答案。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课堂中经常质疑,课堂中时常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和收获成功的微笑。
(三)积极调适状态,补白文本的生成价值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积极思考,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状态,只要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思考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交往状态等,看学生是否积极投入,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去解释、表述所学知识,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
在讲授《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时,我会问:“同学们,大家都听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吗?”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兴致勃勃的讲起来。讲的同学很有激情,听的同学很有兴致,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问大家:“我们身上缺少雨来的什么精神?这样,他家讲到缺少顽强的毅力;缺少遇到困难时的沉着;缺少他的勇敢;缺少他的智慧等等,看到孩子们结合实际谈体会,这样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学习过程中,发挥教育机智,让学生在脑中不断形成自己的见解,补白文本的价值,催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能力。
(四)重视读写结合
“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读写结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如果我们认真把握教材,适时适度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就能使阅读和写作双丰收。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作为一名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应当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充分研究教材并根据学情,对阅读教学科学施教。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让阅读课堂能够绽放出迷人的光辉。
[1]魏海翠.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7):274.
[2]苏晓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9):336.
固镇县实验小学 邹敬伟 一级教师 电话号码:15155293206 邮箱:9258566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