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旭峰
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小学,3156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不足,还能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帮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节省出来用于教学研究。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以及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教学;教学探究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不足,还能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帮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节省出来用于教学研究。而“互联网+教育”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互联网+”与小学数学教育的融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变教育观念和建立互联网+课堂的新理念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无论教师怎样去深耕,调整,设计,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依旧进展缓慢,因为,仅仅用互联网技术在课堂上 为学生播放视频并不等于课改,传统的灌输式惯性课堂思维早已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设定了限制。而专注于中小学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十二学,通过八年的摸索与事件,为教与学之间搭建了一座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其个体的创造性被限制,思维训练有限,个性更得不到发展。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把控课堂不再那么呆板,真正向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转变。教师作为“互联网+课堂”的设置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知识、能力水平 ,转变思维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平台获取资源,提升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总结“互联网+课堂”中的学习经验,让学习 变得更加有效。“互联网+课堂”更应当有互联网评价方式,可通过平板电脑、云平台、互联网进行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素养。
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优化
引进微课教学,增强自主学习微课教学是“互联网+”衍生而出的一种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需要的课堂时间较少,对课程的重难点讲解更通俗易懂、针对性强,不仅能够增强教学效率,也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并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为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在微课教学和课堂教学中进行来回穿梭转换,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重视和加强课前备课工作,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为学生制作教学视频,同时在知识呈现中要确保形象直观,必要时可以增加教师的演示,将数学课堂内容进行整合。学生在学习完教学视频中的内容后,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以便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从而增强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发挥“互联网+”环境下微课教学的优势。如在教学万以内加减法时,教师首先精心制作微课视频,并对计算方法进行梳理和罗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给学生留足充分的联想和思考时间,并通过讨论让他们掌握该知识。
又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时,教师首先出示一组室内装饰图片,正当学生欣赏美的时候,抛出问题:“室内装修与数学知识有关吗?”这个问题比较广泛,一“石”激起学生的无限遐想,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得到了教师的一一肯定。这时,学生不禁更好奇: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堂课究竟是要学什么呢?这样的教学情境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这节课的任务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目标,登录网络空间,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度选择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源,自主拟定学习方式、学习顺序,获取新知、创造新知。
3.1利用“互联网+”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简单,但却比较分散和凌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尤其是现行青岛版数学教材,放更多的主动性给师生,需要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梳理和拓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需要一边上课一边板书,而板书则占用了大量课堂宝贵时间。学生在抄写板书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只顾着记笔记而分散注意力,影响了听讲。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教师教学吃力,学生学习效率低,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难点”越多,成绩就越不理想,从而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影响教学效果。交互式电子白板(以下简称“电子白板”)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系统性展示数学知识,不仅能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合理的运用。
3.2利用“互联网+”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互联网+教育”,让课堂教育由枯燥变成有趣 ,增加学生的幸福感。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学习,兴趣越大,学生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因此,“互联网+教育”在课堂教育中的运用,能够让课堂教育更加生动多彩,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它改变传统课堂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落后授课方式,弥补了以往课堂教育相对枯燥的不足,也符合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通过“互联网+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利用“互联网+”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相互探讨的机会,通过师生之间互联网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对知识感兴趣了,从而也就增加了课堂学习的幸福快乐感。在小学阶段,多数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在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会存在一定难度,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如果引导处理不好,就会使数学成为学生的弱势学科。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说教为主,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以,教师要从众多的网络学习资源中,筛选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在丰富课堂教学素材的同时,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3.3利用“互联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因此,教师也在寻求不同的渠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在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忙着记笔记,学习过程很被动,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对现代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探究知识,体现出自身的主体地位。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对“互联网+”进行合理的利用,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互联网+教育”,让教学评价变得及时快捷,增加学生的幸福快乐感。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对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它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方法之一。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内在的动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评价常常就是通过教师口头上的“你真棒!”“好聪明!”等方法来激励学生,或是通过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学得好坏。这些方法使课堂教学评价停留在某种层次不再前进,无法再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久而久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退。现在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观察到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加深了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及时反馈、及时定向推送学习内容,及时利用“互联网+”进行激励表扬,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的评价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及时快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幸福快乐。
3.4有效挖掘潜能,改进数学作业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
互联网+教育”,让学生的作业由旧模式变成新模式,增加学生的幸福快乐感。作业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主线,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手资料。在传统意义上,课本作业主要作为课堂教学知识的一种补充,一般以书面作业为主。作业功能和形式相对单一,内容枯燥无味,它是学生最反感的学习方式。现在,“互联网+教育”的运用,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弊端,在小学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实现小学生作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平常作业不能实现的“因材施教”,老师通过“互联网+教育”可以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在线布置不同的作业,实施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巩固新知识。家长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随时了解学生情况并时刻督促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学生只需在线完成作业、提交作业,省去了书写的繁琐。“互联网+教育”还能为教师实现自动化,阅卷、批改作业、实时互动、作业反馈等一系列自动化,让老师的工作轻松,学生快乐幸福。教学的重要环节,检验学生数学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在“互联网+”环境下,数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运用数学作业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和提升技能。“互联网+”条件为小学数学作业提供了创新的动力和技术。小学数学作业要突破传统书面作业形式,生成多元化的作业新形式,有效挖掘学生潜能。
1)知识阅读型作业。这样的作业形式强调的是增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来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条件和知识内涵,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建立数学阅读数据库,使得学生能够自由点单阅读。
2)视听赏析型作业,主要要求学生收听和观看与数学
知识内容相关的音视频资料,用生动形象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口语交际型作业。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能够与其他学生交流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及经验,学生可以分组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并逐步搭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
四、总结语
“互联网+教育”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能使知识由“难”变“易”,使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发生了创造性的变革,便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融合;能让学生学习态度发生变化,从“讨厌”变“喜爱”,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它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在激励中不断快乐成长。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效率会越来越高。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幸福快乐感。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创新,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简化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有效地理解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对“互联网+”的科学利用,还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甚至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更快进步,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续梅.“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6):43.
[2]黄海定.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探究[J].数码世界,2020,(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