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
石家庄市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上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吃饱穿暖,而是更加注重于精神文化。因此,教育不断得到了广泛人民的重视,尤其是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在其班级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需要对幼儿自我意识进行持续的培养,所以相关教学人员不仅要深入的挖掘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还要进一步的结合幼儿的实际心理,开展一系列的有效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自我意识;培养策略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还能进一步的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历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现如今,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教师也应该相应的制定出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和管理理念,从而满足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其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但因幼儿的心智发育不完全,导致此项任务的进行较为困难,所以就需要用合理的手段对幼儿的自我意识进行培养【1】。幼儿的年龄和心理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引导,从而使其能够在与人相处、与社会接触中慢慢的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此同时,幼儿自我意识的不断培养,也是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并且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当今的社会。所以,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应该顺应当今教育改革,对教学系统进行完善,有效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能力。
一、加强自我了解
因为幼儿在年龄和心理上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对于自我的性格特征、认知能力和心理状况的了解甚少,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培养难以进行。因此,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可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并组织各种活动,让幼儿在活动和学习中逐渐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进而对自我意识有一个正确的掌握。在传统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注重的只有幼儿对相关知识的把握,忽略了对幼儿心理和精神上的引导,从而导致其对自我意识的缺乏,限制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时,可以从名字出发,保证有效实现幼儿对自我的初级认识。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举行一些丰富的活动,让幼儿能够在比赛当中真正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优点,在此基础上,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帮助幼儿从小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其中,有关讲故事的比赛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幼儿的目光,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挖掘幼儿的语言天赋,并且在讲故事的同时利用语言能力对自我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2】。
二、结合家庭教育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与其最亲密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所以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以此来促进幼儿对自我意识的增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家庭里的表现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幼儿园对其表现进行管理的话,很难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最终使得幼儿在成功道路上的相关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可以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再结合在幼儿园的相关表现,了解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并有针对性的对幼儿成长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为幼儿的心理机制还不完善,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不仅如此,还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幼儿对自我意识的有效提高,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家庭和幼儿园的联合是现在学前教育的主要推动力,所以在尊重平等的原则上,家长应该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保证幼儿在健康成长过程中,对自我意识的不断提升。然而,有很多家庭正是缺乏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使得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缺乏科学性。针对于此种现象,教师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些知道,进而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保证家庭能够和幼儿园的教学理念相一致,有效培养幼儿对自我意识的把握【3】。
三、开展交际活动
相对于成人来说,幼儿的心理较为敏感,并且其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还易受周围事物和人的影响,这不仅使得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难度加剧,还影响了幼儿今后的发展状况。因此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除了要教授幼儿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开展交际活动,有效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在幼儿参加交际活动之前,必须要保证此平台的质量,只有良好的平台,才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正确引导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首先,要保证教师和幼儿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并不能从幼儿特有的心理特征出发,所以导致教师和幼儿之间产生很大的隔阂,不能理解彼此所说的话。因此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心里特征和其性格有一个准确性的把握,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切实的感受到幼儿的想法,并且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结合幼儿感兴趣的食物,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其次,要重视幼儿之间的沟通。在幼儿园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幼儿需要每天和其他的小朋友进行沟通和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是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渠道。但是在幼儿园中,有很多幼儿在家里形成了娇生惯养的坏习惯,在与人相处时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而这种坏的行为习惯严重的阻遏了幼儿对自我意识的认知,教师应该和家长进行沟通,对症下药,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的纠正,保证幼儿之间的关系能够和睦相处。
四、培养自我服务能力
在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对其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重视起来,从细微的小事入手,帮助幼儿能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然而,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精细化,从而使得理念难以应用到实践当中。与此同时,幼儿对自我意识的缺乏也会对其自身的健康成长有影响【4】。在幼儿园中,喝水、进餐、午休等都是幼儿每天要面临的事情,而这些都是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关键环节。但是,有很多家长对幼儿的宠溺程度太深,从而养成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而这些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幼儿对自我意识的认知。所以,要想有效的提升幼儿的自我意识,就必须要重视自我服务意识,让幼儿在自己穿衣、洗漱、进食以及喝水中逐渐形成幼儿的自我意识,并在长期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分配给幼儿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自我意识能力,并且在完成任务中获得的成就感也是促进幼儿自我意识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
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它不仅影响着幼儿今后的发展,还影响着幼儿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养成。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特殊的心理状况的性格特征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加强自我了解、结合家庭教育、开展焦急活动、培养自我服务能力等多种手段,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保证幼儿对自我意识有一个成熟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杜佳恋.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幼儿自我意识的有效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6).
[2]吴坚丽.如何促进小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J].读与写(教自教学刊),2014.11(10):257.
[3]侯秀坤,赵丽宏.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07):12-16.
[4]许继红,梁静.中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1(0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