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民
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 河北 武安 056300
摘要:在高中教育教学阶段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的关键。所以,在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有着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着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方面非常得心应手,考试成绩稳步提升。而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非常不牢固,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显得非常吃力,考试成绩一直在下滑。导致这两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因素,就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采取各种策略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数学思维能力,指的是对具体数学问题的推论与判断能力,对数学知识本质与规律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抽象模拟。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正确解决数学问题的原因,不是因为数学问题太难,而是因为其不具有足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以及演绎等思维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以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知为基础,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与质量[1]。
(二)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处理事情的过程当中,逻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针对某一事物的分析与判断,离不开逻辑思维的运用。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的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学生只有反复的思考、分析和推敲,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和结论。而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由此可见,要想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面对一个数学问题,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调动大脑思维进行思考和判断。而正是因为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判断,才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自动提升。同时,也正是因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与判断,才使得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技巧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积累更多的数学知识,才能够轻松、高效、灵活的解决数学问题,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持续性的兴趣[2]。
(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数学思维,指的是学生对数学条件进行猜想、分析,并结合数学条件进行数学问题的推理与判断的过程。而创新,指的是学生可以对事情的条件进行事先假想。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进行习惯性的猜想与分析,并逐渐形成创新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跳出思维定势
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是九年义务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学生经过9年的知识积累,必然会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如果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那么这种思维模式必然会变成思维定势。而思维定势的形成,并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对此,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就必须要在给出一道数学问题的时候,对学生的思考思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多种数学思维的能力[3]。
例如,三角函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到的数学知识点。而在高中数学,又在初中三角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这样一来,在进行高中“三角函数”教学的时候,虽然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不会表现出过于吃力的情况,但是也会不由自主的使用初中阶段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一旦知识内容稍作变化,问题难度稍有提升,学生的思考就会遇到障碍,解决起相关问题来就会出现各种情况。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引导学生跳出思维定势,通过图形来实现问题的快速解决。
(二)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善与优化
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必须要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为了在考试过程中获得一个相对理想的成绩,而是为了应用各种数学解题原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将数学问题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对此,教师可以将高中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并以此为出优化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4]。
例如,针对“概率统计”的教学,部分学生缺乏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容易因为缺乏学习自信心而放弃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习态度非常消极。要想改善这一现状,高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先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即先让学生在课下进行一个抛硬币的简单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思考是否抛硬币的次数越多,正面朝上的出现几率和反面朝上的出现几率就越接近。这样简单的数学实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提前操作这一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欲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并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三)加强数学问题的总结与反思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将自身埋在大量的数学题目中,盲目的做题,但是考试成绩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而另一部分学生虽然没有大量的做题,但是考试成绩却在不断的提升。这一差异性现象充分证明了题海战术对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而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快速提升学习效率。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一遇到自己无法解答的数学问题,就订正答案。后期在遇到相同的数学问题,依然无法解析出正确答案。究其原因,是这部分学生无法找到正确有效的题目考察点,无法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和思考。
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典型作业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即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几道典型的数学问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来找出一个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更加灵活的掌握典型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5]。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并在数学考试中获取一个相对理想的成绩,就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才能够快速找到数学问题的本质,并对数学问题展开深入而透彻的分析,并使用条理性的方法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跳出思维定势、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善与优化、加强数学问题的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1]周亚军,严勇.农村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解决方法[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9):5.
[2]王亚新.浅探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20(09):141.
[3]高嘉.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例谈[J].数学教学通讯,2020(24):43-44.
[4]万凌寒.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6):48-49.
[5]李代鹏.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7):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