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高考背景下技工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浅探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叶平平
[导读] 试行技能高考制度以来,数学学科明显的成为学生文化课成绩中“拖后腿”的拉分学科。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叶平平
        湖北省钟祥市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试行技能高考制度以来,数学学科明显的成为学生文化课成绩中“拖后腿”的拉分学科。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大幅度的提高数学成绩?文章深入分析了技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现状及问题存在的原因,也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教改方面的三项有效措施。
        关键词:技能高考、技工院校、数学、教学改革

        自我省推行技能高考制度以来,语、数、英等文化课考试在技能高考中一直成为必考的科目。特别是数学学科,已成为学生文化课成绩中“拖后腿”的拉分学科。如何让学生在技校阶段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数学成绩?相信很多技校数学老师为破解这一难题,努力进行过的思考与尝试。笔者认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须在技能高考背景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深入分析现状及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技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现状
        笔者曾走访湖北、北京、广东、江苏等地6所技校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到技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状况,基本上都表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情况。
        1.无兴趣。认为学数学没用;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
        2.听不懂。70%以上学生想学好数学的,但听不懂的,抄作业已是常态。
        3.学习习惯不好。不预习,不及时复习,不记笔记,作业完成后不认真检查等现象很普遍。特别是不愿拿笔和草稿纸进行演算、画草图。
        4.缺乏恒心和毅力。怕难,怕苦,怕麻烦,不愿花时间钻研。
        5.课堂纪律差。比较浮躁,静不下心来,玩手机,睡觉,好动,好说话等现象常常令数学老师们头痛。
        (二)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
        从学生角度看,主要是学生知识链断点多,小学、初中数学基础没打牢 ,“低水平、高分化”。其中46.6%的数学基础没有达到小学毕业水平,56.6%的数学没有达到初二水平,每个班只有2-6名学生能跟得上数学老师的教学进度。其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好数学无信心和勇气(习得性失助感);学生自控力、自觉性差;社会外部不利环境影响内因等等。
        从教师方面来看,第一,学生基础差,大大增加了教师补缺的工作量。第二,教师过分突出自己的中心地位,很少有时间和机会与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台上热、台下冷”现象往往使得课堂缺乏生动气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第三,过多采用“讲解—接受性”教学方式,70%的数学教师教师非常重视知识讲解和学生理解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但在这种单一乏味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习过程与方法未得到关注。特别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与维持。
        由于课堂教学方式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必然形成主体性缺失、有效性缺失、情感性缺失、创造性缺失的现状,也必然导致教学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学生“不愿学”、“学不会”的情况得不到根本解决。
        二、数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依据考试大纲要求,优化日常课堂教学内容
        近几年技能高考数学科目考试,对技校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较低,主要测试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学生的数学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日常课堂教学内容,只需学生了解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去解决一些问题。
        笔者认为,从新生一进校,就及时做好初中数学与技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衔接工作,把握初中数学与技校数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变化特点,编写一本用于适合学生实际的数学基础知识衔接的预备教材,这是破解上述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和我校几位数学老师利用教学之余,分工协作,精心筛选,编写了《技校数学衔接教材》。编写过程中,建立了统一的6个模块,即每一章节按照【想一想】、【问题探究】、【示范】、【练一练】、【讲评】、【课后作业】进行编写。

合适的教材为学生进入技校学习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二)加强教学研讨,不断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
        建立教学研究制度,经常开展主题教学研讨活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以下是我校数学教研组近三年经常探讨的几个课题。
        1.技能高考,给我们数学老师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2.如何决定学生学习什么?
        3.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习效果最好?
        4.课堂纪律--如何为教与学的活动保驾护航?
        5.改变学生厌学这一状况需从哪里入手?
        大家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心理疏导;(2)学习习惯培养;(3)教学方式的改变;(4)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三)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1.完善教学环节,注重思维培养
        笔者认为,我们在要根据数学教学的不同阶段(按学期考虑)而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要有体现。如关于数学逻辑推理的训练,我们不应该在学生不会时就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的智慧和结论,我们要一步一步的通过观察,推理,演算,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计算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2.重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如何教始终是与教什么是紧密关联的。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去重新发现数学的过程去安排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结合起来,这是行之有效的。在确定如何教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情景导入、问题引领、能力训练、知识拓展”,科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掌握好学习数学的方法思想和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数学课堂上如果老师的教法加上了独特的意境塑造、清新活泼的课题学习和科学小品,就能在传递数学教育智慧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数学独特的人文视野和诗意情怀,这样就能让学生体会到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激情。、
        3.跳出题海训练,回归数学本源
        老师每次讲课后都要安排学生做大量的习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所学过的知识,及时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熟练掌握解题技能,力求把知识记住、用熟,到考试的时候可以随时调出来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每一门课都去搞半月考、月考、期中期末、单元测试、章节摸底考试、高考模拟考试,围绕题海进行考试和训练,不仅要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对学生身体的负担也很大。表面上见题很多,实际上却收效甚微。        
        近几年来的技能高考命题每年都有所调整和变化,从注重基础知识向注重能力的考核方向逐渐转变。因此,题海战术的训练方法将不能适应今天及以后考试的要求。如何更好的处理好有效练习与题海战术的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回归数学本源。要让学生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主线、主题、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整体来设计与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感悟、理解抽象、推理、运算、直观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持续力,改进思维品质。
        结束语:我校实施新的教改措施后,数学课堂呈现出可喜的变化。原本呆板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了新的生命活力;关于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评价方式正成为许多数学教师经常谈论的话题;;数学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正得到发挥。近几年我校技能高考成绩逐年攀高,教学改革正是起到了决定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惠勇,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一致性——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4.?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叶平平,男,汉族,1965年7月出生,湖北钟祥市人,湖北省钟祥市高级技工学校数学教师,高级教师职称,教育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技工院校数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