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评估—解决”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叶丽英
[导读]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必然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唯此,教师才能将教育默会知识驾轻就熟用于专业实践,将教育过程艺术化,让学生受到艺术熏陶。教育是一门科学
        叶丽英
        云南省保山市第八中学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必然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唯此,教师才能将教育默会知识驾轻就熟用于专业实践,将教育过程艺术化,让学生受到艺术熏陶。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学生发展规律。
        关键词:专业化思维;家校合力;团队协作;沉下身子;放慢步子;讲究法子;发动学子;组织学子
         一、专业化思维是地理学科教学的本质性
        未来已来,新时代的教育需要通过更加专业的方式促成质的改变。专业化是教育管理的本质特征。安得鲁·阿尔伯特观察各行业专业人员解决问题后,提出专业实践的基本特征是“诊断—评估—解决”。这一模式同样可以引入到地理教育教学的凝难问题解决中。
        “诊断—评估—解决”这一思路我们并不陌生。诊断是查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地理教学中,可将诊断落细落实于学科组、备课组的团队活动中,运用头脑风暴法查找问题根本原因;评估则是依据教育原理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具体情况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提出相对应的执行方案,最终解决问题。
        研究表明,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使得教师信奉理念与应用理论之间存在差距乃至冲突,常常导致做出不当或错误的判断。常表现为同样的方法用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出现的效果不一致,究其根本是教师应用理论不当或者问题根源不清。实践证明,将“诊断—评估—解决”模式运用于地理教育教学中,能有效提高问题解决效果。在此过程中,结合教育是解决“人与人沟通”问题的特殊性,要让学生、家长与教师达成一致,教师的默会知识及情感运用非常关键。教育中教师情智并用,春风化雨,必然满园花开,收获幸福。
         二、团队协作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催化剂
         1.沉下身子,收获欣喜。

在该模式实践中,地理学科组发现专业的团队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引导作用,并探索出学科组成员相互随堂听课;学科组成员轮流讲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然后畅谈个人见解,碰撞思维火花,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创新路子,促进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促进教师成长。学科组成员根据班情、学情、个人教学风格编写高质量学案、课件。
         3.放慢步子,树立信心。在三科文科综合学科中,地理学科学生觉得难度很大,所以实施低基础、小步子、勤检测、快反馈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应该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
         4.讲究法子,授人以渔。实际地理学科有很多象理科一样的公式解决法,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悟透,如各种区位因素的回答,学生就会容易得分;
         5.相信学子,自主学习。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开展同伴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讲试卷时经常使用讲前讨论法。
         6.组织学子,博览地理书籍。俗话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面对现代人才所需的全面性,组织学生适当阅读课本之外的相关地理书籍是时代所趋,我们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必然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唯此,教师才能将教育默会知识驾轻就熟用于专业实践,将教育过程艺术化,让学生受到艺术熏陶。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学生发展规律。“诊断—评估—解决”这一专业思维,对地理教学而言既需要依托教师的具体操作发挥。又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做出有效诊断,是地理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基础;评估即依据诊断,制定地理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这一环节是关键;解决是对症下药,在这一环节执行方案时,教师的默会知识恰当运用,犹如中药药引催化,使药效更佳,从而使地理教学的效果更上一层。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2百度文库
3徐方瞿.创新与创造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冯培,贺淑曼.创新素养与人才培养[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
5傅志君,《诊断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12-1
6中国教育科研杂志 课堂教学的思考 2006年第138期2006-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