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田利花
[导读]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开展教育教学更加侧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尤其是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将家国情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田利花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第三中学校 山西省晋中市 032700
        摘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开展教育教学更加侧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尤其是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将家国情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德育教育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形成。本文联系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重要性,从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典型案例运用、联系实际生活深化体验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方法;探讨

        在新出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老师开展历史学科教学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含唯物历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历史证据和家国情怀五项内容”。实际教学中很多历史老师也充分认识到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理念重要性,并结合课本教材和学生学习实际,对家国情怀渗透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也得到有效培养[1]。鉴于此,对家国情怀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重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理念,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包含文明史、屈辱史、奋斗史、发展史等内容,针对处于和平年代的初中生来说,对初中历史囊括的为国家死而后已的情怀进行理解和感受较为困难,而将家国情怀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联系书本教材内容,运用有效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到当时历史情境当中,使学生更好认识当时历史事件和体会先进人物展现出的家国情怀,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作用,在这过程中学生也会形成正确历史观;(2)有利于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者认识到中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教育体系也实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实际教学中老师也高度重视学生德育教育,而初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将之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更好辅助学生德育教育,使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素质得到有效引导与规范,并带动学生朝着更好方向迈进;(3)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更多是体现在品格和能力上,然而对学生品格和能力进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实际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家国情怀渗透,引导学生对书本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究,并借助多样化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理解和感悟,既能够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又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
二、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一)充分挖掘书本教材,把握家国情怀教学资源
        初中历史教材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并且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家国情怀教学资源,对学生开展基于家国情怀的初中历史教学,就需要老师结合书本教材实际,对其进行深入剖析,以更加全面和细致把握这些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实际教学中老师也可以有意识的将这些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在促进学生思想情感发展的同时,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祖国的精髓和民族的神圣,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也会进一步提升。以“鸦片战争”为例,在开展教学之前老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并充分挖掘出潜藏的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中国军民奋勇抵抗等历史人物及事件家国情怀渗透素材,实际教学中就可以找准切入点让学生更好认识、理解和感受,可以确保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效果,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二)注重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渗透家国情怀
    为使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在完成书本教材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充分挖掘以后,就需要联系学生实际学情,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以后,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使之能够满足初中生历史学习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教学为基点,进行科学选择和灵活运用,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更快更好达成,家国情怀有效渗透也能得到可靠保障[3]。以“伐无道,诛暴秦”为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及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情感价值态度。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将陈胜、吴广带领人民揭竿起义推翻秦朝暴政统治作为家国情怀渗透核心,并利用多媒体、小组合作、话题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其进行更加深入探究和分析,使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更好落实。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家国情怀渗透效果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家国情怀渗透效果,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和需要,对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科学选择和灵活运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同时,学生学科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培养。这些教学方法包含:(1)典型课例教学法,由于历史学科在家国情怀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每一课都能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渗透,为了增进学生理解和掌握,老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对典型课例进行有效利用,让学生在对课例进行积极探究中感受家国情怀。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为例,老师就可以借助张骞出使西域、民族大融合和西域都护府设置三个典型课例,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在真实事件剖析下学生获得感受也会更加深刻;(2)多媒体教学法,将多媒体的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色彩丰富等优势特征应用到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当中,可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感官体验,实践中老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家国情怀渗透也会更加事半功倍。以“洋务运动”为例,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直观形象展示经过落后就要挨打的中国为了振兴起来而经过的一系列探索,这些内容包含新办新式教育、发展军事工业、鼓励民用企业发展等,从图片、视频展示播放中学生也能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人民迫切摆脱现状和振兴起来的渴望,并对走在第一批的先进人物爱国思想进行学习[4]。    
(四)联系生活深化体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渗透家国情怀理念,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其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进而威胁到学生正常学习和未来发展,在历史教学中注重渗透家国情怀理念,就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使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实际教学中老师就需要将历史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得到更好体验,进而推动学生朝着更好方向发展。以“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例,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走出课堂对自己看到的社会变化、父母亲人讲述的社会变化和历史课本传递的社会变化进程进行了解、比较、分析,然后设置制度、生活、文化等主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历史变迁的痕迹,将生活热点问题融入其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并感受到当前社会生活的美好,并为了保持这份美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语:本文是基于对家国情怀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讨,为确保家国情怀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就需要老师对书本教材蕴含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并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组织和设计,然后充分利用多媒体、典型课例、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序、高效展开,家国情怀渗透效果也能得到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范祖辉.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历史教学实践摭探[J].成才之路,2019,(16):31.
[2]王金芳.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析[J].考试周刊,2020,(13):123-124.
[3]李小燕.历史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探究[J].长江丛刊,2019,(27):144,146.
[4]王雯婷.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深度教学方法[J].数码设计(下),2020,9(3):192-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