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和谐管理的构建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周诗瑶
[导读] 在现阶段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班主任要以和谐管理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才机会。
        周诗瑶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 广东 惠州516200
        摘要:在现阶段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班主任要以和谐管理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才机会。就目前而言,由于独生子女占的比重较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内向且自我,与外界沟通较少,缺乏和家人、朋友的协作。而通过和谐管理的方式就能够改善这一情况,所以从建设和谐校园的角度来看,本文就要针对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运用和谐管理的相关策略展开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教育一线人士提供有效的意见。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和谐管理;构建策略
        引言:在做到和谐管理措施有效落实的班级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有关成长的益处并感受到快乐,和谐管理的目的主要就在于帮助班级实现最大化的发展,发挥出教书育人和为社会提供精神财富的作用,同样也促进整个学校建设的有效发展。无论是教育规律的现状,还是当前的时代形势,教师都需要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当中融入和谐管理的内容,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一、以和谐理念为核心的班级体系
        首先,教师在管理班级时,要充分地关注与班级管理相关的多项因素,比如,班级的奋斗目标,又或者是有关组织规划和集体活动等相关内容,我们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尤其是针对人际关系、评价机制及班级文化等,都必须将其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各种不同的要素贯穿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始终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其次,有关这些要素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所处的具体地位,教师可以认识到,奋斗目标是班级建设的指向,而组织机构只是描绘出整体的骨架,有关班级规范和评价机制的完善则是为了保证班集体建设的有序性发展,而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的基础,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使得师生获得了交流的平台,而班级文化则是成立上述一切的前提。这些要素彼此之间都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为了形成结构完整的班集体,就必须使和谐的元素渗透到这些构成要素之中。
        二、构建和谐班级的相关策略
        1.奋斗目标
        对于班级奋斗目标的和谐要素渗透,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
        首先,按照时间划分为远期、中期以及近期目标,也就是将班级的奋斗目标理解为三个学年的阶段,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来展开节点的制定。其次,可以根据对象来将目标分为班级、小组及个人三个部分来进行分别拓展。主要设置的基础由上到下层层分解,将集体目标分解成为若干个小组目标,就可以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然后再将小组目标落实到实处,可以按照学生各自的情况发挥其自身的特长与作用,共同为了班级目标的实现而努力。通过整合,在各自之间形成平衡,尤其是要保证班集体内部形成制衡关系,促使和谐的班级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但是确立目标之后,接下来的内容就是要确保目标本身的适度性,因为目标要能够适应当前的环境,才能够被称之为目标,否则就是幻想。那么在确定目标内容的过程中,就需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以及被所有的学生所接受,需要班主任与班集学生之间实现共同的交流配合。而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也可以先向班级内学生介绍一些过去优秀班集体的事迹,从而让学生明白,通过制定一套切实可行又能够进一步推动班级发展的班级目标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提升,集思广益,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通过民主操作来让学生对班集体的思想内容有更加具体的把握,从他律到自律,不再依靠教师的教导和鞭策来前行,而是通过自我驱动力的驱使,使自己可以始终坚持完成目标。


        2.组织机构
        有关在组织机构上进行和谐要素的发展,需要先由班主任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转变自身对班干部作用的认识,通过班干部制度来确保学生产生更为丰富的角色体验,产生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且在班集体组织构建的过程中,不要妄想可以一步到位,而是要在动态观察的过程中逐步生成完整的体系。通过落实班干部竞聘制和轮换制,让学生对班干部职责有更全面的了解与认知,通过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态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
        3.组织规范
        对于组织规范的和谐作用发挥的重要性,在于班主任不再将自己作为所有人的领导者,包办学生的想法和为学生鞍前马后地服务,而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寻找和开发问题,通过自我掌控,以主人翁的身份来为班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出谋划策,并且针对具体情况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学生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而到了具体操作还是要让学生独立进行。
        当学生在整理出具体的班规意见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最后的审查与整体把握。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始终都会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各个方面的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也要利用好这三项要素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确保能够发挥出和谐班级管理下最大的教育效果。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同时对社会动态和意识形态有综合全面地了解,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助力。
        4.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的设置上,要保证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在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让整个活动既可以显现出自身的教育性,又可以展现出整体的趣味性,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施展自身才华的机会,在心灵上获得更加成功的体验,同时在选好主题之后,班主任应当将活动策划与实施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起来,共同参与到班级活动的管理当中,在过程中,班主任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启发学生以及激励学生的基本原则,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
        5.人际关系
        从人际关系的和谐角度来说,师生关系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接纳对方,教师要能够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需要,在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给予指引,并且了解学生发展的意向,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在交往过程中要换位思考,因为教师始终都是班级发展的引导者,教师的教育思想将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发展方向,所以对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要始终坚持以和谐为目标来塑造氛围。
        班主任在与学生日常交流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意识到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做的工作是为了什么,并且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指导来改进自身的不足,就是要着力于营造班集体内部互惠合作的总体氛围,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互相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全面了解和精准把握。
        三、结束语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都要积极地参与到班级建设的任务中,为塑造良好的班级,打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班集体不懈努力。从和谐理念的角度来说,班主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班级管理与和谐理念进行相互渗透,尤其是要让和谐管理的具体措施,在班级的各项要素当中体现出关键作用。所以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做好具体把控,进一步提升自身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把控力。
        参考文献:
        [1]马师杰.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和谐管理的构建策略研究[J]. 未来英才, 2017, 000(006):227.
        [2]陆国毅. 优化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7, 000(009):255.
        [3]鲍有章.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J]. 读书文摘, 2016(17).
        [4]魏兆国.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J]. 中华少年, 2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