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姣
重庆市沙坪坝区山洞小学校 400035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案例分析研究方法,基于教师评价引导与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教师化解矛盾与学生合作过程的体悟,分别分析了KDL课程中的三个小学体育游戏案例,针对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两项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策略性建议,旨在探索小学体育利用游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对少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探索了小学体育利用游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实践,并针对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策略性建议。
一、案例一及分析—教师评价引导与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
KDL课程中,“运球、射门大对抗”这一体育游戏便是最能够体现学生合作意识的游戏,因为这一游戏一方面引入了组别的划分,另一方面又设置了比赛的形式。在含有“运球、射门大对抗”这一游戏的课时中,教师将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贯穿了整个课堂,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与乐趣。首先,教师将全班依照五人一组的形式进行划分,期间照顾到了学生的高矮胖瘦特征,随后给予各个小组自由准备的时间,令其大胆与同伴交流合作,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教师在各个小组自由准备的过程中,可引导其探讨“看数字选部位”游戏中的脚运球与射门方式、运球和停球练习中抬头观察的要点,并鼓励学生勇敢发言,表述自己的见解。此外,在对抗性较强的“足球保龄球”、“快速追击”、“魔法师”、“5人足球赛(无守门员)”游戏中,体育教师可引导学生制定战术和实战场景中尝试小组中不同成员的方案并体验效果,从而结合的场地器材全面地提高学生各项素质。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可知,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师必须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进行引导。小学生群体由于受到其年龄与生活阅历的限制,很难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需要教师在“运球、射门大对抗”这一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全部流程之中,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些学生只有通过精诚合作方可完成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寻求交流、与同伴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情感形成引导。小学生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养成的合作意识,于其心理品质的启蒙和发育大有裨益,有
助于学生更好地在集体中发展。
二、案例二及分析—教师化解矛盾与学生合作过程的体悟
KDL课程中,小学生易在进行“脚运球”相关的教学游戏活动时发生矛盾,这是因为脚运球技术动作的教学中,设置了《共进退》、《搬运工》、《听音抢球》、《捕鱼网》、《过“防火线”》、《你抛我接》、《你争我抢》等一系列游戏。这些游戏的联系方式各有不同,旨在引导学生应用和提高所学的正脚背、脚内外侧运球等三种脚运球动作方法,初步掌握运球动作技能。上述游戏的难度设置原则遵循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并提高学生对足球学习的积极性。单纯从技巧的层面来看,上述游戏的难度并非十分困难,但对参与游戏同组同学的默契合作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一些合作性较好的组别能够顺利地推进游戏流程;但一些较为急躁的学生往往只是在游戏刚开始时积极性较高、跃跃欲试,在步调不一致甚至产生推搡和摔倒现象时则倾向于推诿责任、相互埋怨同组的其他人未能顺从自己的步伐,进一步激化了矛盾甚至产生拆散小组的现象。教师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对学生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及时进行了化解:“同学们,一个小组中的组员其实可以说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赢得比赛的最好方法只有一个,老师来告诉你们只有相互配合、交流与协商,而不是相互埋怨与责备。你们想重新分组练习脚运球,老师可以理解,但如果你们不会与同组同学相互配合,那无论怎么分组效果都是一样的”。
通过教师的开解,学生的情绪逐渐得以平静,体悟到了只有在过程中进行交流并通力协作,将一个小组视作一个整体,才能够更快地完成脚运球游戏并赢得胜利。
教师对小学生体育游戏中矛盾的化解,帮助学生认识到“团体即家庭,同学即手足”,一个整体中不应具有歧视和冷漠,也应该倾注关心给运动素质相对较弱或是不善发表自己看法的同学。在活动与游戏中,同组同学相互帮助与鼓励,不仅有助于提高、发展身体的协调性、配合能力和综合身体素质,更能够帮助每个同学找到自身在集体中的合作定位,体会到合作的价值。
三、案例三及分析—教师示范作用与学生合作关系的强化
在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中,教师不仅要发挥指导作用,还应发挥示范作用,这一点尤为关键。其原因在于小学生群体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相对匮乏,因此往往会对日常生活中家长、教师等长辈进行效仿,也会通过对家长、教师等长辈效仿的观察形成自身对社会的认知。鉴于此,小学体育教师若是期望学生能够具备合作意识与能力,并建立牢靠的合作关系,则势必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形成影响,例如保持宽容谦卑、愿意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等等。
KDL课程中,最易令小学体育教师发挥示范作用的教学游戏为“射门练习”相关的游戏。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之中,体育教师本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身体平衡、运动技能,有效掌握运球射门的技术的目的,从足球专项热身活动开始,引导每个同学运球熟悉球性。体育教师依据学生的运动素质和性格特征,将全班同学依照四人一组进行划分,并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例如四人一组相对立运球射门练习,看谁的足球运得快速,射门准确。输的一组要自动做10个深蹲,提高学生下肢力量;又如通过“纸球”、”气球““足球"、”标志桶“的多样式的变化,令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并提高下肢力量,增强脚控球、脚射门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射门的基本动作;再如采用足球灵敏协调的练习模式,促进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发展,选用“贪吃蛇”和“滚蛋吧,病毒君”两个游戏帮助学生练习运球变向以及精准射门。
上述游戏开展的过程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控球时间和控球次数,以此强化学生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宜将自己也划分进入一个小组,利用传球、控球以及步伐等技术为学生做出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示范。教师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从团队利益的角度出发进行行胜于言的动作示范,例如将球传送至最有利于射门的同学之处,而非谋求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自我表现。
四、结论与建议
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培养固然应当得到重视,但体育教师绝不应当忽视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下两点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小学体育教学,特别是体育游戏教学,需要教师将“言传”与“身教”进行有机结合,而非单纯地对学生进行说教。小学体育教师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形成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其自身需要先具备,并能够通过实际行动在游戏活动中传达给学生。
其次,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些学生只有通过精诚合作方可完成的游戏教学内容,换言之即故意为学生创建合作开展体育运动的情景,以期教育学生与人良好相处与合作。
总而言之,有关“小学体育利用游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问题的研究还需要后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为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张静. 中小学体育合作游戏的发展探究[J]. 文理导航, 2018(30):71-72.
[2] 安德宝. 合作游戏辅助小学体育教学浅析[J]. 中华少年, 2018(21).
[3] 王旭升.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游戏[J]. 新课程(小学), 2016(8).
[4] 曹丽利. 运用体育游戏,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J]. 江西教育, 2016(24).
[5] 曲雷.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进行合作性学习分析研究[J]. 好家长, 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