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论高中体育课堂中足球的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王朝英
[导读] 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需要高中体育教师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解并并在教学期间进行科学的利用
        王朝英
        河北省泊头市第二中学 河北 泊头 062150
        【摘要】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需要高中体育教师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解并并在教学期间进行科学的利用,从而保证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为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论高中体育课堂中足球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为高中体育教师提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因材施教;全面发展;高中体育课堂;足球;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广,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即教学评价等多方面都有了新的模式。“因材施教”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期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使学生的发展空间更大[1]。
1.因材施教原则概述。
        因材施教这一概念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概念目前有十分丰富的理论知识,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先进的教学原则。在改革开放后,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因材施教也随之融入进来,被赋予了更多内容。因材施教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等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和问题,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学习期间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优势。
        在教学期间运用因材施教模式进行教学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课堂教学目标、内容和计划的一致,在此基础上再个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通过运用因材施教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鲜明的个性,有时间和空间发挥自己的特长,让自身的个人价值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进行显示。
        在高中体育足球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原则,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但是要求体育教师在此期间对足球课程教学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对学习的个体特征有全面的了解,保证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2.高中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分析
2.1不重视男女生差异
        在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率,体育教师常将男女生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所设置的足球学习任务也完全相同,但男女生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在高中期间的差异都较大,所以在学习足球时也有不同的需求。而同步教学虽然可以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但不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够全面,女生也不能有效掌握足球技巧。
2.2不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每位高中生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阅历,所以也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等,对待足球运动的态度也存在差异。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上述差异存在的原因,学生在学习期间会出现两极分化情况,热爱足球并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可以快速掌握足球技巧,而对足球无感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也难以准确掌握足够的足球技巧,且对训练十分排斥[3]。
2.3缺乏足球学习基础设备
        在进行足球教学期间,需要备齐足球场地和体育器材,极易专业的足球教师,而目前许多高校受建设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严格遵守教育局规定的足球场地建设要求,未配置门框等设备。目前的体育教师多为全能型教师,并不是对足球教学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导致在足球教学期间无法专业指导学生。
3.因材施教在高中体育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3.1前期准备环节
        在这一时期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详细的了解,未来保证可以科学合理的制定足球训练计划,需要测试和评估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运动能力及学习态度和情意表现等。测试和评估依据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2学生分类环节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类。分类依据为学生体育足球训练的能力和水平,对足球的态度和兴趣等。分类时要求教师详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情况,据此制定不同的足球教学计划。

在教学期间教师禁止说出“优等生”、“差生”等词汇。
3.3因材施教的制定环节
        根据上一环节的分类结果为学生制定符合其实际情况和需求,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计划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
3.4体育足球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环节
        此阶段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制定好的训练计划分别展开足球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可以顺利实施教学活动,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期间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及时引导和帮助学生[4]。
3.5评价反馈环节
        这是高中体育足球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对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可观,学生对足球的学习更加感兴趣。
4.因材施教原则在高中体育足球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4.1激发学生对校园足球运动的兴趣
        高中体育教师想要在足球教学中融合因材施教原则,就需要保证学生对足球运动感兴趣,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启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在因材施教基础上,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足球的欣赏角度。
        在实际教学期间,需要高中体育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民意调查,通过这种方式对每位学生的实际进行了解。对于只是喜欢足球这项运动的学生,可以为其多多讲解相关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对于喜爱足球明星的学生,可以多与其交流关于足球明星的故事。总之,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足球的魅力,从而对足球这项运动产生兴趣[5]。
4.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高中体育教师想要在足球教学中融合因材施教原则,就需要对每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有充分的尊重,对学生的身体特征有准确的把握,为学生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
4.3优化教学内容
        高中体育教师想要在足球教学中融合因材施教原则,就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教学节奏和阶段,保证每位学生都完全可以接受,这也是对高中校园足球教学的针对性和差异性的体现。
        例如,在实际教学期间,对于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可以多教授其学习如何传球,控球;对于学习积极性一般的学生,可以为其播放足球明星的趣味比赛剪辑,使学生对足球这项运动感兴趣。不同分组的学生可以互相之间进行监督评价,互相学习,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积极性[6]。
4.4引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高中体育教师想要在足球教学中融合因材施教原则,就需要对多种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灵活运用,对目前的足球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主观性。此外,还需要形成差异化教学思想,建立多层次教学体系,保证学生的足球学习更加科学合理。在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进行分组后,需要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划分具体课时,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保证教学计划可以满足每一位同学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最终保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小结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在高中体育足球教学中进行应用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准掌控教学进度,从而保证教学效果。高中体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教学,从而保证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云.探究高中体育足球教学方法[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459.
[2]卢艳梅.探究因材施教理念下的高中体育足球教学[J].新课程,2020,(24):84.
[3]李文东.体育训练在高中足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4):56.
[4]李东荣.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体育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2):162-163.
[5]谢艺敏.高中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12):21.
[6]颜韦韦.因材施教原则运用于高中体育足球教学中[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3):147-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