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发展学生体能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马良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
        马良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第一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14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兼顾每一位学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发展学生体能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身体素质
        引言
        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体能提升和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采用的教学方法得当,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小学生的各项潜能。现阶段,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学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都能得到很好的补充,身体发育水平较高,但与之不匹配的是,小学生的体能并未得到很好的提升,身体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耐力差、肺活量数值较低、肥胖现象等都在增加,身体素质水平逐年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提升小学生的体能水平,让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
        1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文娱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影视作品、娱乐节目、电子游戏等极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都将这些作为缓解他们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的主要方式。中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中进行学习,很少进行课外活动,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身体状况都处在亚健康的状态,身体素质较差,几乎学校每天都有学生因为身体原因请假无法上课。因此,在上述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加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2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的策略
        2.1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能教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可以锻炼学生体魄,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计划,设计有趣的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及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能。小学生的基本体能要素包括很多方面,如身体机能、身体均衡及心智水平等。老师必须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锻炼,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开展障碍跑训练时,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老师要为学生圈画出100米的跑道,用轮胎、栏杆等物品设置一些路障,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其次,老师要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有序站队,来回通过障碍物,进行接力比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2.2强化学生的体育教学中的细节,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助
        小学是学生时期极为重要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的身心特征相结合。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一定了解,然后再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如果学生动作或方法出现错误,教师要做好相应的细节指导,纠正学生存在错误的地方,以免由错误的动作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对细节进行有效的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所谓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发现学生的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体能得到有效提升。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较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特征,进行体育活动。如,在学习短跑或者是接力跑学习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各个小组进行比赛,表现好的给出相应的奖励,可以让各个小组进行相互评价,也可以是组间、成员间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正确掌握体育知识,进而使学生的体能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小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2.3在体能训练中融入趣味游戏
        体能训练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在传统的体能训练教学当中,教师往往采取单一、机械的训练模式,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求,导致学生对体能训练感到排斥、抗拒,体能训练的效率很低,效果很差,根本就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增强体能训练的趣味,通过设计有趣的体能训练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一次体能训练当中,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趣味性的游戏:障碍跑。通过设置一条特殊的“跑道”,让学生完成途中设置的项目,然后跑完全程即为成功,比如篮球投篮、足球过杆、跳绳、举重等项目,将趣味性的体育项目与体能训练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训练的效果大大提升。
        2.4完善体育教学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条件
        体育设施是教学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能训练的质量及训练安全。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安全、顺利地完成训练,老师要不断完善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让学生能顺利成长。与此同时,老师要与学生随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需求,适当增减活动项目,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设定训练强度,完成体能训练的目标。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依次完成热身运动的各个项目。然后,老师要根据日常的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一些活动兴趣小组,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等,为每个兴趣小组分配一个带队老师,保证学生的安全。
        结束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体能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能训练,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炯滨.小学体育教学中推动学生体能发展的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9(5).
        [2]郑东辉,谭雪峰.小学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体能水平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