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作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段桂林
[导读] 毋庸置疑,新课改下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从功利角度来说,它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值有60分,几乎占了半壁江山,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绝对不能忽视作文教学。
        段桂林
        湖北恩施高中
        毋庸置疑,新课改下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从功利角度来说,它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值有60分,几乎占了半壁江山,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绝对不能忽视作文教学。从长远发展来说,作文教学可建构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最可贵的是,一旦学生爱上写作,写作便成为其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并让他们在纷纭的生活中保持对自我的审视,这将让他们受益终生。那么如何做好作文教学,让学生既能在高考中受益,又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这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且谈谈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厚积薄发,督促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写作离不开积累,积累的内容要广,可让学生将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素材等等都积累到本子上。积累不是机械地抄,一定是有选择地拿来。比如可让学生一个星期抄写一首古诗,自行写鉴赏文字,让其在古典诗词的熏陶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与语言品位。也可让学生阅读新闻报刊、时事评论,并自行发表对某事件或者某人物的看法,在一次次的点评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便得到了提升。也可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做演讲,或者组织与语文相关的活动,这既可提升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又可提升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内外相应,引导学生与自己心灵对话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不动真情不写作。有些文章,你看他语言也美,形式也美,但读完后你就是没有任何印象,这样的文章空洞无物,读来索然寡味,打动不了读者,自然不是好文章。我们都喜欢婴儿,没有谁讨厌婴儿,为什么了,因为他真淳呀,在最真最淳的婴儿面前,我们的心不设防,我们安然于那种天真纯朴。作文也是一样,最优秀的文章一定是最真诚的文章,他不虚伪,不造作。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语言并没有多么华丽,但为何打动了千百年来的读者,因为它真诚呀。作文时,如果写的话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都不感动,又怎么能感动别人了。无奈现在的应试教育,让很多学生的作文似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通篇的大话、假话、空话。这时,老师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引导学生向自己内心深处漫溯,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它想要表达什么,又想要诉说什么,引导学生大胆写出来。学生开始可能会羞涩,但久了他会发现说真话的快乐,会爱上这种与自己心灵对话的写作方式。


        三、躬行实践,提高写作频率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作文水平要想真正提高,必须得经过千锤百炼。这就譬如一个人学游泳,光学理论知识,站在岸边看别人在水里游,自己却始终不下水,那终究学不会游泳。中学生有两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但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首先得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写作。二要提高写作频率,平时可写仿句,片段作文,一星期至少得写一次大作文。老师切不可讲完作文理论就放手,一定得让学生动笔写。作文语言的运用,思想的锤炼,都是在一次次的写作中得到提升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当我提高了写作频率,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不仅考试时不再畏惧作文,平时也爱上了写作,而且作文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内容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这都是实践带来的良好效应。
四、独阅乐,不如众阅乐,创新作文批改方式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老师布置作文,学生写了交,然后老师写评语,然后老师宣讲自己的阅读感受,整个过程,学生不是真正的参与者,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感知,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优秀作文和典型病例的感悟。不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批阅,共同欣赏,共同指摘缺点和问题,共同作出深刻的反思与应对之策。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形成深刻的认知,摸到优秀作文的门路,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参与认知力,又能锻炼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又能掌握作文的评价标准。我尝试着让每个学生试着读5篇其他同学的作文,并指出作文的优劣,写出自己读后体悟,结果很多学生说,感觉大多数作文都是一样的,看了三四篇后就不想再往下看了,幸亏只让他们看5篇,否则他们会厌烦透顶。我趁势引导说,你们只看5篇已觉厌烦,阅卷老师却是要看上千篇作文的,那你觉得你凭什么就可以让老师在那么多的作文中给你打高分,偏偏欣赏你了。学生们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他们知道写作时要有潜在的读者意识,作文是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如果不能让他人产生共鸣,那么就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作文很可能就是不成功的。
        五、尊重个性,老师不可过分看重分数
        作文应当是个性化的表达,老师不应当以个人好恶去评价一篇作文的好坏,在实际的教学中切忌一切唯分数论,破坏了学生的写作与表达欲望,扼杀了他们的文学兴趣。我有个学生,他的作文无论是语言表达方式,还是文章的立意,都是独特的,但屡次考试,她的作文总在48分左右徘徊,没有达到理想的55分以上甚至满分,于是她开始怀疑自己了。这时,老师要有定力,学生也要有定力,在应试教育之下,要看到学生那颗热爱写作的真诚的心,鼓励他坚守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在应试与创新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让自己写作技巧日臻完美。

        课改是当今教育界非常热乎的一个词,但教育教学的改革,并非对传统的东西全面的否定,而是批判地继承、发展并创新。大道至简,作文教学也一样,趁着新课改的东风,教师应努力找寻学生写作的欲望,努力把作文课变成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