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几种评价方式的比较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陈朝霞
[导读] 现行的评价制度和方法制约着我们的改革力度。用发展性眼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发展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持续性发展能力、生物学素养
        陈朝霞
        广州市育才中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0080
        [摘要]现行的评价制度和方法制约着我们的改革力度。用发展性眼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发展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持续性发展能力、生物学素养
        评价问题在课程实施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改前的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目前,全国正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觉得评价制度在教学中制约着我们的改革力度。现行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束缚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进展。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目标。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学生的将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进行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对评价提出:评价应以《标准》为依据,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评价的内容应符合《标准》的要求,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我在教学过程当中,融入了自己的一些教学理念,并对某一阶段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记录与评价,整理如下。
1、观察评价:课堂观察法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高级学习能力;观察法有自然观察、选择观察和实验观察等几种。例如:对学生在《组成细胞的分子》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如提出问题、语言表达、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方式方法进行观察,对有价值和新颖的问题的提出,及时予以肯定,特别关注部分后进生,他们的每一点思维的火花,我都大加赞赏,并让其他同学也对他们予以鼓励。我把提取到的有价值的信息记入自制表格,作为整体评价学生生物成绩的依据。
        
        2、表现性评价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是表现性评价发展的理论基石之一,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有着七种不同的智力,并且有着不同智力组合,标准化考试只能测出智力的一小部分,学生的思维表现形式和学业成果千差万别,这是表现性评价的多样性基础;他认为每种智力的发展者是在真实而又复杂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和创造的结果,此为表现性评价的真实性基础。多元智力理论正是从这些方面支持着表现性评价理论的研究和实践。


        老师设计好表现任务,接着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具体行为表现予以评价,任务的形式有口头表述、模拟真实情境、现场操作、现场设计、现场调查、撰写研究论文、辩论赛等,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请评委评定或师生共同评定。比如在学完《脂质和蛋白质》的课程后,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分别饰演医生与病人的角色,这些病人都是由于饮食不当而患病的,如单纯性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等等,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充分收集有关健康方面的知识后,同学们现场表演,看到他们一个个非常投入的神情,我知道他们又收获到了快乐和知识。评委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担当,实现多元评价。
        
        3、在探究性学习中考察高级学习能力
在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的实验活动中,大部分是以验证性的实验方式(即菜谱式实验)出现。验证性实验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验仪器操作、观察、计算和数据处理等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目标,但难于达到培养综合的探究能力、好奇心、科学兴趣等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视,所以老师们要努力提高实验活动的探究性,因为探究性实验是通过实验来回答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科学态度和情感的养成。
         例如,高中生物(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中“实验七 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普通班按常规方法,采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观察验证”的模式,整个过程是结构化的照单抓药;本人在对实验班的教学实践中,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对实验过程加以改进,题目改为“如何利用溶液测定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采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调查研究、动手实验能力,收集与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等,总之,老师在实验的全过程中评价学生的高级学习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看学生能否重复已有的步骤,得出书上已知的结论。
         4、评语式评价
         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即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评语式评价主要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和有创意的地方。具体的操作就是教师在原有等级评定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评语。例如,在学完生物的生殖——《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后,我就要求实验班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亲自动手做减数分裂的模式图,为了加强学生们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四人为一小组,但材料不限,形式不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结果两个星期内陆续收到学生们的作品,真是琳琅满目!学生们的创造能力真是不可低估,有的是色彩斑斓,有的是形象逼真,还有的科学严谨,总之各有千秋。如果按常规的量化评价给一个分数或等级就算了,但我这次在每个作品上写下了激励性评语,对他们的创造能力大加赞赏;同时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评价,有针对性地对缺点加以改正,从而使能力得到提高。在这里,等级加评语就不是终结性评价,而是起到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金秋.利用教材栏目 创设问题情境.生物学教学. 2010(3)
[3]教育部考试中心.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科考试大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