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彩
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第二中学 655400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所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唯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够保证长久地立足。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授课环节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从多方面探究如何在道德与法治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创新思维;教学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对于促进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人生价值理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环节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制定开放性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1.重视课程导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性强,这就容易使得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自身的距离太过遥远,进而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准备工作,重视新课程的导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之前,教师要结合所讲授的内容以及所需要运用的资料,准备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材料。与此同时,教师要依据教学的重点、难度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并选择课程教学内容中与学生实际生活关联紧密的内容作为切入点进行课程导入。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导入方法的选择,如提问、讨论、视频等形式,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法律”相关内容教学为例,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年龄小,了解的法律知识比较少,再加上法律知识本身所具有的较强理论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可以在新授课环节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我们当下生活的社会中没有了法律的约束会怎样?我们能否在一个法治社会生存下去?如此一来,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分析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地激发,教师也导入新授内容,进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2.合理性提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讲解,学生非常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环节认真观察学生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所讲述的内容适当地设计一些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要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进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关于“责任”的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在授课环节可以提问学生:“你认为责任是什么?在学校里作为一名学生,你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在家中作为子女,你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请根据实际生活案例分析说明。”通过多个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向学生提问,进而将课堂学习重点、难点串联起来。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进行思考,以提高自身对责任的认识、理解,并意识到自己所需要承担的各种责任。
尤其是,所设计的最后一个问题非常开放,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分析,进而得到最终的答案。在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答案的过程中,其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更懂得了应当如何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升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仅仅通过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本身也需要在学习中大胆地进行质疑,以在合理的质疑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而创造性地思考。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从教材之中找到学生容易出现理解错误或是表述漏洞的内容,并在授课时故意突出,使得学生可以注意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故意错误地讲解一些简单的内容,以让学生发现,进而保证学生可以认真地听讲并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同时,初中阶段学生本身思维能力发展的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当学生发现问题之后由教师引导他们进行纠正,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自信心,使得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例如,以“生命和成长”相关内容教学时,由于这一部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教师在讲解基础的教材内容之后,可以列举一些新闻中出现的“成长烦恼”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案例中出现的人物成长烦恼原因,并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式。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说错一些内容,以使得学生主动指出错误之处,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乐趣,进而养成敢于质疑、大胆质疑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
4.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新兴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这些科学技术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课程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地安排课堂学习时间,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尤其是在授课环节,教师与学生产生观点、意见、看法上的分歧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资料查找,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此外,现阶段的大多数初中生对电脑操作都比较熟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运用所掌握的技巧和方法来制作一些情景剧、动画片等内容,以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学生自主创作的过程,同样学生对所学内容回顾、巩固的过程,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操作、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5.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重视教学内容的课程导入,合理地设计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使得学生主动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提高自身创新思维,学会利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0(22):44-45.
[2]闫燕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考试与评价,2020(08):125.
[3]翟永芳.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探究[J].科普童话,2020(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