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刘艳平 赵琰 吉国佳 段志青 刘璐
[导读] 当前全国各高校大在线教学掀起了一场教学革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表现得及其重要。本文以《精细化工工艺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为例,
        刘艳平 赵琰 吉国佳 段志青 刘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004
        摘要:当前全国各高校大在线教学掀起了一场教学革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表现得及其重要。本文以《精细化工工艺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为例,对在线教学引领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作业布置及学习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该项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便捷性,为线上教学如何精准促进线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精细化工工艺学 混合式 改革 探索
引言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许多学校响应国家要求,做出了推迟开学、鼓励学生在家学习的决定[1]。在此背景下,有不少教师已经开始积极探索有效的线上教学方式,力争通过网络教学工具,结合在线直播和线上交互开展授课,为春季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尽力,并为在家的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
        《精细化工工艺学》是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专业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精细化工是与国民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领域,是当今世界各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2]。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结合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及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讲述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食品添加剂、黏合剂、香料、化妆品等系列产品的合成原理、原料消耗、工艺过程、主要操作技术和新技术及产品的性能用途,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具有涉及学科知识广泛、内容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等特点,为了适应新工科发展需求,培养专业具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介绍《精细化工工艺学》这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
        有效开展在线教学需要明确在线教学开展的价值取向,准确把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线教学规律和逻辑,从而做出正确的路径选择。《精细化工工艺学》是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专业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这类课程要面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学改革的实施,应当充分利用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通过细致到位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目前的网络和线上资源已经非常发达和快捷,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不再固守于课堂教学,应该将学生熟知的网络技术融入于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常用 QQ、微信、钉钉等软件,全方位全时段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足,逐步完善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学习途径。
二、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
        实施一课多策,加强过程管理[3-5]。采用“超星,腾讯会议,QQ 群”多平台混合教学模式,实施“一课多策”,做足备用方案。在授课形式上,采用线上直播、在线研讨、校外优质资源引用等形式;在教学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化过程管理。教师采用基于课程、问题、案例等研讨式教学方法开展在线教学,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精细化工工艺学》这门课有相应的慕课资源,虽然慕课具有较多优势,但是却缺乏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实时反馈,教师和学生之间难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因此要将慕课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化工类专业特色和工程背景,改革和创新理论教学内容、模式与评价标准等,探索建立《精细化工工艺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有:
        (1)探索影响《精细化工工艺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寻找适应《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2)对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和深化研究,构建能够体现学科特点,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精细化、注重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理论授课、线上自学、课堂讨论、线下辅导”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把上述互为衔接的各个模块循序渐进地贯穿在《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学习中。
        (3)根据上述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深入研究《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各个阶段的教学特征,探索课程教学特有的概念、理论(公式)、习题等分别在理论授课、线上自学、课堂讨论、线下辅导中的教学子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课程满意度、教师的专业进阶发展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发展过程。
        (4)进一步完善和挖掘线上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在线平台的学习优势,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5) 构建和完善《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的课程教学标准,形成科学、客观、具备可操作性的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标准。
三、混合教学模式效果评价
        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本次课程采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改善。
        一是提升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在线学习时间长度明显增加。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通过多种网络教学手段的交叉使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在课前学习,形成对学习全过程的完整记录。这样课上就有充足的时间来记录有效的信息反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二是课堂管理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混合式教学方式下,很多教学平台能自动实现考勤功能,且效率更高更好。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学平台有弹幕功能,能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
        三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线上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受学习时间及方式的限制,可以反复学习,能够对课程内容提出针对性的见解,达到对知识点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掌握。
结论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因其跨时空性、灵活性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其课堂参与度。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才能使高校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夏春明, 夏建国.抗疫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的实践探索及改革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20(07):19-21.
[2]  王雪香, 吴海霞, 赵丽娟, 张宇婷, 王益民. 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10):113-114.
[3] 王爽. 基于慕课和网课的纯在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23):287.
[4] 张雪伍, 李艳平.基于移动网络终端的“社会统计学”自适应混合式教学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263-265.
[5] 付晨, 陈瑶瑶, 张广渊. 基于“MOOC+在线互动”的人工智能基础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10):87-92.

        作者简介:刘艳平,女,汉族,籍贯:河北省廊坊市 生于:1985-06,职称:副教授,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多功能纳米载药系统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