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草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立德树人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思政的重要课题,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学生能否胜任未来幼教工作。还要按照国家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找出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行路径,拓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路,从而不断积累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优化措施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还要渗透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观,切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渗透到学前教育专业思政教育工作当中,引导学生树立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基本原则,推动学生牢固形成向人民群众负责的意识,从而树立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良好职业形象,进一步引导学生执行幼儿教师的光荣使命,围绕着幼儿教育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1.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实施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院校广泛的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各院校普遍的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等课程,增加了学生实践比重,重点考察了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我国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大力提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调采用以德施教的方式,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与职业道德教育深度融合,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学龄前儿童。依法执教,以德施教、关爱学生和尊重人格的氛围已经在学前教育领域形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的接受了完整的职业道德教育。
2.职业道德教育的多元化
随着信息化教育教学体系的日益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也迎来了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以往单位理论授课的模式被多种教育方式取代,直观化、趣味化、个性化的职业道德教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当前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不断拓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中,能够基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育工作机制,注重依托榜样力量进行思想引导,强调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大力践行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观,引导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身为一般幼师的光荣,从而坚定了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理想信念。
3.立德树人师资队伍的形成
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思政课程教师的任务,学前教育专业辅导员、党团委教师,以及专业课教师在学生职业道德建设方面都贡献了重要力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团队更加完善,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均兼有一定的优化学生职业道德的职能。更多的教师都能从本领域找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切入点,从而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生活化、实践化、趣味化,推动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道德,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问题
1.课程设置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还缺乏一个持续化、全面化、规范化的机制,重点表现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不足,一些院校忽略了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价值观的培养,在课程设计时未能开设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在3年制教学中只有少数的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开设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部分院校应当以培养幼师职业技能为主,与职业道德相关的公共课程的比例较低,课时不足,部分学生没能深化理解幼师这一职业特征,不能在丰富的课内外讲座或实践活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2.培养方案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力求构建一个促进学生身体、智力、道德与审美能力同步开展的教育机制。但是,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中,往往高度重视专业培训方案的建设 ,一些指向培养学生思想道德领域课程的目标不清晰,定位不准确,教学资源配置有限。很多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师未能深入一线了解幼师工作的实际状况,不能根据学生的思想困惑完善教学方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把先进的职业道德理论渗透到学生内心。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缺乏针对性,往往因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教学方式问题导致课程内容空洞乏味,课程内容不具有实用性,影响了学生思想的成长。
3.学生主动性问题
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往往是高考的失利者,或者学生本身的思想价值体系还不十分完善。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部分学生对从事幼教工作的认知不充分,往往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职业技能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年龄、个性与知识能力特点决定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有待提高,认知水平还要进一步优化,很多学生还缺乏思想道德认知主动性,往往需要促进学生把思想道德认知进一步转化为实际能力需要,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具体有效的指导方法。
三、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路径
1.发挥思政课主导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积极开展好职业道德教育,还要发挥思政课的主导作用,基于思政课组织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幼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以及掌握如何促进职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思政教师还可以围绕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把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专业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专门的幼师职业道德教育,针对幼师职业道德标准模糊的情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相关学习资料,或者积极的举办一些有关幼师从业资格与职业道德标准的讲座,达到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性的目标。学校还可以在其它课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相关内容,例如,围绕着《教育学》相关课程渗透幼师职责的相关教学内容。
2.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还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教育活动体系。首先,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加强思政教师、辅导员、心理教师与党团委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诉求,基于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路径解决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困惑,为学生描绘理念的职业发展规划,推动学生不断加学对幼师工作的深入理解。其次,构建多元的职业技能培养路径,基于学生职业技能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成为一名教师必备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三,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校内实践、志愿服务、校外实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把职业道德思想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依托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成为优化的幼师。
3.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校园环境对于优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有重要的意义,院校应当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氛围。首先,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身正为范、做到言传身教,给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榜样。要求教师通过严谨的学风,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和蔼可亲的态度感染学生。其次,学校还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优化学校文化氛围,基于文化感召促进学生形成良的职业态度。只有教师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意识,才能在灵魂深处感染学生。第三,学校还要充分的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增加实习比例,切实保证每学期都有机会让学生接触教育实践,这样才能在亲身实践中让学生认识职业道德重要性,以及加深职业道德理解。
结论:学前教育专业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目标,还要从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观出发,构建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基于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1]程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2]王瀛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徐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J].求知导刊,2015,(09).
基金项目受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践》课题资金支持,项目编号:2019J0476 持,项目编号:2019J0476
作者姓名:方草
工作单位: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收书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金色半岛8栋1单元203
姓名:方草
电话:18987176282
邮编:6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