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去“小学化”的理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成莎莎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的学前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小学化”。这个问题的存在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园的发展,

        成莎莎
        西安市第二保育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的学前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小学化”。这个问题的存在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园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的成长,给目前学前教育带来一定的困扰。本文通过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表现,以及形成的原因等进行探究,进而提出一些去“小学化”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分析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即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开展,也违反了一些幼儿发展规律。学前教育问题的凸显和幼儿教育的停滞不前,已经成为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这个问题涉及的因素比较多,范围也比较广,受社会、文化、学校以及家长的影响,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治理。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1.幼儿教育的理念存在问题
    学前教育也就是幼儿园教育,它衔接着小学教育,因此很多人认为它就是为幼儿进入小学教育而铺设的基础教育。这个观念不仅深入到社会、幼儿园甚至是家长,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和小学教育的不同。因此,大部分幼儿园也会按照小学教育的管理方式来进行学前教育管理,而幼儿园的教师也大多缺乏幼儿教育的经验,错误的认为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一样。另外,家长们也大都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为小学教育做准备,让孩子在幼儿园掌握更多的知识对于孩子上小学后有更好的帮助。这些学前教育的错误理念基本深入到教育体系以及家长心中,要想改变其观念反而变得困难起来。
2.幼儿教育的内容存在问题
        幼儿阶段本身还属于儿童智力、身心成长、起步的阶段,这个阶段还是顺其自然的好,而目前从家长到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更多的注重开发儿童的各项能力,尤其是在智力方面,希望孩子能够过早的接触语、数、外等小学教育的主要课程。有些家长甚至拔苗助长,在幼儿园阶段就给孩子过多的课外辅导,报各种开发智力的辅导班,教育的内容多为算数、外语、口才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忽略了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这种不正常的教育内容并不利于儿童的身心成长,反而在儿童最释放天性的阶段给他们带来过多的成长干涉,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
3.幼儿教育的方式存在问题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幼儿学前教育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像传统教育方式一样还是采用教师传授知识的模式,甚至是仿照小学的教学模式。幼儿的天性是玩,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和成长,但是目前幼儿教育中因为仿照小学教育模式而忽略了幼儿玩耍的天性,主要的活动方式减少,一些有助于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也被逐渐取消。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1.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的固化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孩子从小听话、学习好长大后才能有出息,从古至今都教育孩子要尊师重道,所以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教育的根本观念还是以教师说教为主。而随着素质教育新课改的深入,首先就提出了“生本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即使这样,传统观念依然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里,从学校和教师出发,他们需要学生尊敬和仰慕,而从家长的角度,认为孩子应该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家听父母的话,孩子的成长应该按照家长和老师设定的轨迹,才会少走弯路,才能成为有用的人。而又因为应试教育的体制,从幼儿园开始儿童在整个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要经历着各种考试,通过成绩进行层次划分,尤其是高考制度,更是直接决定了基础教育中成绩的重要性,导致人们的思想固化,为了孩子从小成为佼佼者就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就烙上了小学教学的影子。


2.幼升小的实际需求
        目前,很多地方还是实行小学入学时通过考试进行分班的制度,介于学校教学资源的不平等,通过考试分班让很多家长都将此作为小学的起跑点,认为进入一个优秀的班级,由一个优秀的教师带班孩子才能够变得优秀。所以,很多家长也会以此来衡量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幼儿园在这种升学压力下必须要通过衔接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升学率,课程就会更加倾向于小学课程的内容,而忽略学生的自主成长空间,这也是近年来学前教育越来越小学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监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微弱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虽然比较凸显,但是目前人们的普遍观念还是停留在固化的阶段,也没有引起一定的社会舆论和风波,政府监管部门对此也没有做出一定的干涉,没有针对此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引导,导致学前教育的小学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另外,社会舆论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提前让幼儿储备一定量的知识给予了夸大宣传,导致很多家长和学校将此作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榜样。
三、学前教育去“小学化”策略
1.改变固有教育观念
    我们分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发现无论是从其表现和原因来分析,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存在的固有的教育观念。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家长,从各自的需求来看都主张这样的教育方式,但是都没有真正的看到小学化问题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要想改变现状,首先必须要改变社会固有的教育观念。首先从幼儿入手,要担负起培养和教育幼儿的使命,杜绝以升学率、标榜幼儿提前发展、超前发展为教育目标,要意识到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其次,要改变家长刻板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建立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幼儿园可以通过讲座、宣传等方式告知家长超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要呼吁父母尊重幼儿的自身成长规律,要给予幼儿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的教育。
2.改善教育模式,实行落地监管
    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并没有像素质教育那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管理体系也并不完善,这也是造成幼儿园普遍向小学化靠拢的原因。因此,要想行之有效的解决小学化问题,首先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系,明确课程的设置、教学的目标等等。要根据教育发展形势和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的设置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同时,要建立相关的监管机构,对幼儿的学前教育阶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要给予幼儿园足够的自主开展教育模式的机会,同时也要时时做好监管,通过抽查听课等方式深入的了解幼儿园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3.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去小学化的学前教育中,教师是主导者,也是先行者。因此要想实现学前教育的去小学化就一定要建立一支具备综合素养的教师队伍。幼儿园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育儿教育理念,要具备从业的资格和能力,还要保证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幼儿园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让教师通过自身能力的强化以及学校的培养计划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升幼儿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使幼儿学前教育可以在一个快乐、有趣的氛围中发展,并且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结语
         随着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凸显,亟待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因此解决起来并非易事,还需要监管部门、幼儿园以及家长们的通力协作,共同为幼儿打造一个科学的、有趣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何善平,杨淑丽,张新娅.论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去小学化的策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4):17-21.
[2]周君.刍议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去小学化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221-222.
[3]高晓明.对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理性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6,(03):20-24.
[4]王碧云.对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理性探讨[J].好家长,2019,(20):9-10.
作者简介:成莎莎(1985-9),女,汉,陕西西安,本科,二级教师,学前教育研究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