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激情教育”,促进规范养成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陈香峰
[导读] 激情能够提升自信,激情能够激发灵感!唯有激情,才会拨动学生的智慧之弦,奏出生命的灿烂乐章;

        陈香峰
        江苏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211700
        【摘要】激情能够提升自信,激情能够激发灵感!唯有激情,才会拨动学生的智慧之弦,奏出生命的灿烂乐章;唯有激情,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的创造火花而成燎原之势;唯有激情,才会使师生收获到创造的成果,享受创造的快乐,升华生命的价值。实践证明,一个没有激情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我们应积极推进“激情教育”,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关键词】激情教育;规范养成;策略;方式
        没有激情的年轻人是没有未来的,要建设名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优化师生的心态,培养师生的激情,打造一支富于激情的教师队伍,培养大批富于激情的学子。怎样通过“激情教育”来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妮?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激情教育”促进行为规范养成的策略
        (一) 以情感价值推动激情。以情感价值推动激情就是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使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这样的激情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教师的情感应跟随教学内容,该乐则乐,该悲则悲,该怒则怒。教师的讲述或高亢激昂,或如泣如诉,努力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逐步把学生的激情推向高潮,达到思想道德的升华。如讲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时,教师朗读:“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我们的祖国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的祖国山河雄伟壮丽……”这些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话语,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母亲的可亲可爱,产生了对祖国由衷的赞美和强烈的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以科学哲理促动激情。万事理为先,以理激情就是教师针对学生难以理解或难以分辨是非的问题,由浅入深,有理有据地讲清道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寓于说理之中。如讲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时,有些学生对大公无私不能接受,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为了解决教学中这一理论上的重点,思想认识上的难点,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讲解。首先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私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意识,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产生了私有制以后才产生的。接着指出,无产阶级提倡的大公无私是以承认个人利益为前提的,自私自利与正当的个人利益不是一回事。又指出,大公无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提倡集体主义,发扬大公无私精神。最后指出,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把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作为社会公德。正是由于道理讲得透彻,激情寓于说理之中,才使学生看清了问题的本质,看清了问题的全部,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从而自觉地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了集体主义观点。
        (三)以文化情景培养激情。以文化情景培养激情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从文化范围的布置与落实,环境的渲染等角度培养爱的激情、培养学的动力;将文化打造第一载体作为激情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讲祖国独立强盛,才可能有个人的一切时,教师指导学生边看插图边回忆电影《开国大典》,同时播放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录音。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情绪高昂,激动万分,热爱祖国之情油然而生。
        (四)以兴趣激发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趣激情就是应用幽默或富于哲理的故事、典故、谚语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如讲热爱科学,勤奋学习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名叫谢皮罗的教授,一次洗澡后拔去澡盆塞子,水流流出时的旋转方向引起了他的注意。后来经研究得出结论,澡水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这个有趣的故事强烈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自身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和所传授的知识内容相统一。求实的态度、民主的作风、简洁的语言、昂扬的精神状态无疑对学生获得这些相应的品质具有表率作用。第二,教师应具备和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内容相符合的人格形象。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才能宽容学生的错误,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品格。第三,教师要积极研究来自社会大课堂的道德内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思想政治课教育有重要影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教师只有积极研究这些内容,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正确的分析、补充、修正,才能使课内外形成统一的力量,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五)用爱国主义教育,点燃激情。培育爱国情怀,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够激发爱国主义的激情,长期以来,“黄金屋”、“颜如玉”之类的教育刺激,对中学生来说早已经麻木了。长期以来“父母养儿不易,唯有苦读报恩”式的说教,对中学生来讲也早已充耳不闻了。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很自然的会把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能比爱国的情怀更加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了。当中学生未来理想而学,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学,有了强烈的责任感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是强烈的、持久的。
        二、“激情教育”背景下保持激情的方式
        (一)用大爱引领激情。教育激情何处来?个人认为教育激情不是学来的。一个充满教育激情的教师,必然对教师职业满怀热爱,把教育工作视为自己的生命,每一个孩子在他的眼里都可爱的宝贝,和孩子们在一起会既兴奋又幸福。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发自内心深处对学生厚重的爱、对教育工作坚毅执著,才是点燃教育激情的火种,创生教育智慧的催化剂!
        (二)用活动保持激情。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饱含积极的人生态度,拥有终生对教育的执著,追求“每一天”教育的完美,极力创造教育的奇迹,享受教育带给我们的无限幸福!学习是教育,生活是教育,劳动是教育,健体是教育,时时、事事、处处是教育——活动即教育,学生进入校园即学校教育的开始。教育无处不在,保持激情的方式无处不在,激情早读、激情路队、激情跑操、激情歌唱、激情班级、激情班长、激情小组等各项评选工作步步为营,广德育正是体现了德育无处不在,正是让激情无处不在造就了富有灵魂的动态校园。
        活动是教育的本能和灵魂,保持激情务必用活动点燃激情、用活动启迪智慧、用活动凝聚力量、用活动陶冶情操、用活动净化心灵、用活动提升素质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各种荣誉称号20余种,学生方面有:激情班长、团员、体委、歌手、舍长、环保卫士、文明道德模范、校园之星等;教师方面有:德育、教学、师德、教研、创新等;职能部门方面:文明处室、优秀学科中心、教研室、优秀备课组等。 坚持以过程体验为主的原则,评选力求达到触动心灵,终身难忘的效果。什么是激情教育,触动心灵、激发身心砥砺前行的教育就是激情教育。
        总之,一个人的生活需要激情,一个学校需要激情文化。人,有激情才有活力;学校,有激情才会发展。这就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带着激情走进校园,带着激情走进课堂,带着激情走近学生,用“激情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激情与快乐相随,愿我们的教育时刻洋溢着激情---为自己和学生,为民族和国家。
参考文献
[1]邱运山.?用教育激情续写芳华 [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19(02).79
[2]李军民.实施激情教育,激发教学潜能 [J].青年与社会.?2018(34).72-73
[3]激情教育 活力课堂 幸福师生——记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3).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